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范文> 其他范文> 江西熹园导游词

江西熹园导游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6-03-21

江西熹园导游词

江西熹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江西熹园旅游。

熹园,原名"朱家庄".县志曾有记载:婺源县城北旧有朱家庄,是朱熹二世祖朱廷隽、三世祖朱昭元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风水绝佳的村落,它和朱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朱熹两次回家,都在这里看望族人,祭祀祖先,留下了诸多难以磨灭的遗迹!

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就朱家庄的水口。水口,即众水之出口。大家可以看到,身边的源头水缓缓流过,在水口处汇入九曲十八弯的星江河,西边的锦屏山从北面迤逦而来,好像一座屏障,延伸至星江河边,水口处古树葱茏。形成藏风聚气、捍门锁钥之地势。这样的风水,堪舆学认为是有利于聚龙脉、旺人丁的。

【阙里牌坊】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熹园入口的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了表彰功勋、德政所立的建筑物。

牌坊的上方正中写有"文公阙里"的字样,婺源是宋代大思想家朱熹的家乡,朱熹是集儒学之大成者,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影响很大,宋度宗赵基在咸淳五年(1269年)诏赐婺源为"文公阙里".元至元二年1334年,婺源知州于文传奏请朝廷建"文公阙里"坊,核准后得于建造,后毁于兵火。

大家再看牌坊下方正中写有"熹园"二字,左边有由安徽省古建筑园林专家程极悦大师所题写的"国家非遗歙砚制作传承人江亮根先生研习朱子学之地",这座气势恢宏的园林就是江亮根先生出资所建。他从事砚台制作20多年,1999年回到家乡创办企业,从事歙砚的生产及研究,后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技术传承人".江亮根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我的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物质财富,更多的是精神财富,要让世人在熹园里就可以了解到歙砚和朱子这两块诞生于婺源但属于全世界的传统文化。"

走过门槛,我们再回头看下身后的牌坊,牌坊正中书有鎏金大字"玉德金声".此四字既是赞扬婺源砚的石质优良,又暗喻了做事做人的准则。

【引桂桥】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横跨在源头水上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就是以前朱家庄的进出之桥。

此桥最早建于北宋,明代嘉靖年间进行过一次大修。而后五百年历史的风云变幻,至近代,桥面石板和栏杆已是所剩无几。现在经过修复,我们又看到了原来依稀的模样。桥面和栏杆都是用洁白的石板按原样的修复,栏杆的石板接缝处,依然按明代的式样,用铁块榫卯紧紧连在一起,简洁大气,又恢复原来浑厚古朴的面貌。

这座桥名为"引桂桥".顾名思义,就是朱家庄的人希望这座桥能为朱家出一个蟾宫折桂的贵人。说来也怪,也许是风水使然,在建桥的两百年后,朱家庄第九世孙朱熹便一举折得"圣人"这顶桂冠,为朱家庄、为婺源赢得了无数的荣耀。

【尊经阁】

踏上这排台阶,这座两层的阁楼就是熹园的主要建筑——尊经阁。熹园的尊经阁,除地面之下一层外,地面之上还有两层,整幢阁楼全用名贵木材造就,门窗雕花。中间为旋转式楼梯,直达顶楼,楼顶的银色葫芦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非常庄严肃穆。尊经阁与园内引桂桥、紫阳书院处于同一中轴线上,阁高19米,建筑高度为熹园之最。登阁四望,园内景物尽入眼帘。北面有台,面朝碧波粼粼的朱绯塘,清风徐来之际,满塘荷香,沁人肺腑,其间有淙淙古筝缥缈传至耳边,足以极视听之娱。

封建时期的婺源,文风鼎盛,县乡共有书院藏书楼百座之多。这座尊经阁,便是以前朱家庄的藏书楼。作为朱熹的族人,一直以读书为业,从来不敢有一丝懈怠,只怕有损于先人之誉,他们"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几百年来,读书之气,蔚然成风。尊经阁便是用于收藏各类书籍、资料,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朱家庄的藏书楼所藏的书籍以五经及朱子的著述为主,供朱家庄及县内儒家弟子阅读经典的地方。

尊经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历经沧桑,至民国后期全部损毁。荒废久矣。现熹园新建,在恢复紫阳书院的同时,于熹园入口处修建尊经阁,重铸朱家庄昔日鼎盛的文风,使朱子之学在现代不至于支离沦落,更让今人了解前人的读书奉贤之道。

【槠树】

现在我们在这里,看到前方是一棵郁郁葱葱的槠树。它是朱熹47岁回家省亲祭祖时手植的,距今已有八百多年了,是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棵古树。

朱家庄是朱熹先祖居住的村落,也是朱熹二世祖廷隽公、三世祖昭元公、以及五世祖振公原配汪氏三娘的安息之所。朱熹虽然远在福建,但对家乡却是"未尝一日而忘父母之邦".于是在宋淳熙三年(1176年),第二次回到婺源祭祖、拜望宗族长老。并在朱家庄植下了这棵槠树,作为自己的化身,朝夕陪在先祖身边,一尽孝道。

八百年来,朱熹虽然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但这棵代表他对家乡的思念的槠树,却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作为朱熹的化身,这棵槠树与朱熹应该一定会在冥冥中有着联系吧?

果然,2013年熹园开园,从林业专家在保护登记时得知,这棵树的主干周长四点七米,树冠东西向二十三米,南北向二十四米,两两相加四十七米。并且这棵槠树已经进入暮年时期,不会再有很大的增长,相对来说,这两个数字是很稳定的了。

说到这里,对朱熹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一定觉得很神奇了,朱熹的父亲是四十七岁去世,朱熹的最后一次回乡,也是固定在四十七岁那一年。这不能不让我们感觉奇怪,这棵树与朱子果然是心灵相同的。

所以说,这个世间有些东西是早已注定,人力岂可为之,更不是一句巧合就可以应付的。这不,我们婺源有关朱子的风水之说还有好多,待会后面就还有一个"癸水添砚瓦"的传说,一样是那么的神奇。

附:这是朱家庄的一口古井,开凿于元代。据说是有一年大旱,婺源到处都缺水,周边许多大树都干枯的不得了。只有朱熹手植的这棵槠树长得依然那么的滋润,并且根部还渗出滴滴水来。于是朱家庄的人就把槠树的边上泥巴挖开,果然是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大家都说是朱熹显灵,于是就绕着这棵槠树,修成一口水井,并为槠树和水井专门修了一座小桥,取名"朱公桥".

【朱家庄】

沿着尊经阁,跨过引桂桥,便是朱熹的家乡朱家庄了。

村落建于北宋时期,《婺源县志》曾经记载:紫阳镇(婺源县城)旧有朱家庄,在婺源县城北门汤村下园,是茶院朱氏二世祖之后的家居之地。朱家庄目前保留的古建有绣楼、有祠堂、有商宅也有官厅。这些古建从门楼到梁枋,从雕刻到墨榫,从古砖到青石板,无一不是古董,百年岁月在它们上面留下难以抹拭的痕迹。这些古宅里发生的故事,有女人的悠闲,农人的淳朴,商人的阔气,宗祠的肃穆,官宦的气派。虽然故事有平淡,有生动,但正如朱家庄的游子一代大师朱熹他颠沛流离而峥嵘的一生。

(朱熹先祖在婺源居住的变迁如下:一世祖朱瑰担任茶院制置,二世祖便搬迁至朱家庄,繁衍生息。八世祖朱松入闽为官,举家迁入福建,朱熹生于福建南剑州(三明市)尤溪县。)

(小姐楼)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朱家庄的一座绣楼。绣楼,又称为小姐楼,是以前朱家庄的小姐们聚会、活动的场所,当然也包括相亲了。

这座小姐楼做工精细,布局小巧。外面是一座敞开的两层阁楼。楼下可以喝茶吟诗,楼上可以作画绣花。隔壁便是休息之所了。

朱家庄,作为朱熹的家乡,他的族人大多知书达礼,对女儿的教育上,他们崇尚是大事管束、小事开放。小姐楼上既有开放的美人靠,但院子门口也有一堵遮掩外人视线的围墙。不像有些村落小姐楼的美人靠直接临街。

在儿女的婚事上,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但也会给予儿女小范围的"自由和民主".特别是当女儿找不到合适的婚姻对象时,也是可以让女儿自己选择的。这座绣楼便是小姐相亲的场所了。

【大体流程如此:主人相约邑内的优秀才俊(前来应征的均是对小姐有意的人了),来此一聚,品茶斗酒。其间的吟诗作赋,其实就是才艺的比拼。小姐却藏在绣楼的雕花栏板后,从长相到才艺,逐一了解前来应征的对象。选定自己心仪的对象,在经过媒妁提亲,便可成就一对合意的姻缘。】

现在我们就进入绣楼的小厅堂了。大家可以发现这个小厅堂的构造十分小巧精致,梁托雀替的雕工特别精美,保存得十分完好。横梁上刻有八仙赴宴的神话故事,两边则是游乐吟诗,品茗斗酒的图案。构图极为生动逼真。

(民居——善庆堂)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建于清代后期的一座民居——善庆堂。

说是民居,其实这个房子的主人也是一个半农半商。他在农忙时节在家种田,农闲时节,就来往于附近的饶州、信州、衢州、屯溪等地,经营一些小百货贸易生意。由于他的勤快,一年倒也赚得不少,几年的积累下来,就盖起了这座豪宅。并取名"善庆堂",意思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大家可以看看这座房子的门罩,雕刻手法细腻,极富立体感。上面雕刻着"百子嬉戏"、" 状元及第"等一些吉祥的图案。

进入房子,迎面就是房子的中门。中门平时不开,只走两侧的耳门,只有家里来了贵客或是红白喜事时才打开中门(延伸:中门的作用)。

房子的格局是两进一天井,每进三间两厢。天井,是整幢房子的中心气场,它通天接地,采光、纳气、去污、驱秽,使环境不断的新陈代谢,循环流转,保持家里的空气新鲜,生机盎然。

徽州房子根据儒家的思想,表现出以天井为核心,方正平衡、左右对称的中庸格局。在功用上,又根据朱子的礼制,讲究尊卑等级,分为上堂和下堂。上堂供奉天地君亲师,也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场所。两侧便是长辈居住的上房。下面的两间厢房,是晚辈居住的。而楼上,则是女儿居住的地方。

天井两侧各有雕花栏板组成的廊式空间,这个叫做过厢。古时,当家里来了客人(亲戚例外),女眷基本是要回避的,这个过厢便是女眷的一个小小活动场所。当然也可以从镂空的窗板后了解一下客人的样子了。(这座房子因为建于民国初期,加上主人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已经使用了玻璃了,这个对于当时,可算是新鲜物件了)

从左边的门首过去,就是这座房子的客馆了。客馆就是让家里客人起居的地方。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再尊贵的客人也是不能和主人同居一屋的。大家有兴趣,可以过去参观一下。

(商宅——澹成堂)

刚才我们看了一座半农半商的房子,现在我们要看的是一幢正宗徽商的府宅——澹成堂。

"澹成堂"建于清代中后期,主人名唤朱焕文。朱家庄是朱熹的家乡,作为朱熹的族人,朱焕文是一个以乐善好施著称的大茶商,处处表现出"贾而好儒"的特点,.他平时注重慷既好施,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立义仓,修道路。时人有难,他均会给予资助。当时徽州、江浙一带出现战乱,道路流离,朱焕文首先创捐,收赎流浪的难民,并极力帮助他们寻找亲人团聚。他交友诚信,遇人有过失,给予谅解容忍并按道理劝导帮助他。有一次同行者偷窃了他的银子,朱焕文知其名,绝口不扬。朱焕文因舍利取义、乐善好施二十余年,在商界赢得了极高的荣誉,成为声誉最好的又是最为富有的大茶商。

朱焕文一生辗转于湖广两粤,赚得白银无数,于是回家修起了这栋豪宅。门口巨大的牌坊式门罩,辅以精美绝伦的砖雕石雕,彰显了他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对自己的自信(雕刻的内容可以看客人的喜好和关注度,有选择性的讲解。讲解时务必从雕刻内容去体现主人对读书出仕的尊重和期望)。门口的右边是一棵古栗子树,栗树谐音"利".当主人天天早上打开大门,就是"开门见利"了,多吉利啊!

现在我们进入房子去参观一下。到了房子里面,我们发现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房子构件简单大气,雕刻极少,极富明代徽建简约、高雅的气息。如果你们以为是主人的财力有限,无力修建的话,那可就错了。大家可以抬头看看,这么宽敞的厅堂主梁,主人竟是用一根硕大的木头贯通。房子十几根圆柱,更是用十分名贵的银杏树制作。更有水磨金砖的圆形拱顶,这一切无不显示着主人实力。

大家看了"澹成堂"后,是不是体会到它外繁内简的风格,不就是象征着主人朱焕文这种外商内儒的精神?这就是他以朱熹"诚、信、义、仁"的道德观为根本,形成外商内儒的儒商风格。所以"澹成堂"应该主人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设计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主人的精神世界?如果我们了解了主人的精神世界,也就知道这座房子为何取名为澹成堂了。

(附澹成堂含义:澹,淡泊。成,成就。意思就是只有淡泊一切名利,才可以成就大事业。)

(朱家祠)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幢明代的建筑。是朱家庄的祠堂,从大门看去,整体庄严肃穆,青砖门罩刻满连绵的葵花图案,寓意子孙延绵。墙角也不是一般民居画的墨线装饰,而是采用青砖包角,直至屋顶,更彰显祠堂的厚重。

祠堂左边有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铭刻的是朱熹题写的"孝"字。大家可以看到"孝"字的上半部右边横、竖、撇笔画连接,可见一个仰面拱手作揖孝敬长辈的俊俏后生,孝字乃"子"字上顶个"老"字头,意思是儿子把老人顶在头上,敬重老人,"子"者尊老即是"孝";而秀面孝子身后有一人,对上人拳打脚踢,是忤逆不孝的逆子,脸部则成一猴头,意喻不孝不敬之人,如同尚未进化的猴子,只是畜生而已。 这是朱熹借此字告诫大家,只有尊老孝敬才有资格仰面望天,其教育意义极为深刻,可见朱熹当时的良苦用心。

现在我们站在朱家祠的台阶,从三个扁形的大窗户看过去,便是波光粼粼的星江河。其实这里也是古人对风水运用的一个范例,古人认为房前有水,是吉利的象征,但朱家祠受地理位置的约束,朝向的前方没有水。于是朱家庄的人便在沿河边上的围墙上开了三个大窗户,这样一来,朱家祠的大门便可以朝夕吸收星江河的灵气。三个窗户上的纹样是可以盛水的葫芦、花瓶,以收蓄星江河的灵气。古人的奇思妙想,着实令我们大为赞叹!

(官邸——修齐堂)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朱家庄的一幢官邸,堂名叫做"修齐堂",意思就是作为读书之人,要做到修身、齐家、平天下。

也许你们会认为,这座官邸很一般,门口并不宽大,门罩砖雕也很简单,透过中门,里面的横梁木雕也就是采用最简单的浮雕手法,装饰了一点祥云图案而已。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就可以踏上台阶,进入房子看看。你会发现,这座房子朝内向的横梁、雀替,门窗却是赋予了精美绝伦的木雕,这些画面综合运用了深雕、浅雕和透雕的艺术手法,人物形神兼备,花鸟栩栩如生。让你深刻体会到这座房子的精巧和主人的品味。

也许有些客人会问,修齐堂这座官邸里外的反差会这么大呢?大家知道,婺源是朱熹的家乡,婺源的读书人,特别是婺源出仕的官吏,都是遵循朱子的教化,恪守"忠孝廉节"四字教规,为官清廉,注重天理,生活简朴、克制人欲!

所以修齐堂外面的白墙青瓦,简单的门罩,凸显主人受朱子思想影响而形成收敛、含蓄、克制人欲的性格。而房子里面的精美雕刻,又是表达了凡人对美好事物向往和追求的天性欲望。

其实这个就是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的"天人合一"吧!

【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紫阳"是朱熹的号,世人也谓朱熹为"紫阳夫子".紫阳学院便是以祭祀朱子、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宗旨,读朱子之书,传文公之教,延续程朱学脉的场所。

婺源的紫阳书院建于元至元24年(1287年),亦称晦庵书院。历代均有毁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据《婺源县志》记载的原图复原的婺源紫阳书院。

(瑞云楼)

这是紫阳书院的第一进,据县志记载书院门楼建造时,上空有祥云缭绕,故名为"瑞云楼" 瑞云楼门枋上的雕刻,工艺精湛细腻。三幅雕刻各自独立,又一气相连,表达的内容是朱熹《观书有感》两首和《春日》诗的意境图。(要求熟记诗文以及大门两侧楹联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

(进入书院)瑞云楼是一座两层的门楼建筑,它的二楼是存放经书以及书院自己刊刻的书籍,当然也可以作为山长的办公场所。(山长是指书院负责人)

瑞云楼的里侧三根主梁上依旧有着精美的木雕,雕刻的内容分别是囊萤夜读、山中邹鲁、温公警枕的典故。

(讲堂)

现在我们就到了书院的第二部分"讲堂".讲堂,顾名思义,就是山长讲学,弘扬大道的场所了。婺源的紫阳书院在明代张居正废书院时,遭毁。万历中修复,之后讲学之风日盛。婺源人余懋衡、汪应蛟、知县卢化鳌等诸多名士讲学其中。现在我们看到的景象,就是明代著名理学家、吏部尚书余懋衡当年在此讲学的情景。(了解余懋衡、汪应蛟、卢化鳌的生平)

大家可以看到正上方就悬挂了"圣学昌明"四个大字,边上的楹联则是康熙皇帝对我们朱夫子的评价"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

而正堂左右悬挂的"忠孝廉节"四字,则是朱熹为岳麓书院题写的四字教规。而后"忠孝廉节"之训便遍及天下。

忠,是个人对于国家的,但"忠"并非全是"下"对"上"之忠。平等之人际关系,也需要"忠"之美德。诸如家庭关系,夫妻必须相互忠诚。对于事业,人人必须忠于职守。

孝,是子女对于父母的,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廉,廉洁奉公。为官不清廉,即为不忠不孝。

节,操守,节气。就是古人说的骨气。

在现今这个人心普遍浮躁的功利时代,我们是否在紫阳书院的"忠孝廉节"之训中找到启示?若我们能够做人做事尽心尽己,于国于家能够深知孝廉、行有节操,那么我们一定不会那么浮躁、迷茫,不会在时代的旋涡中失去方向。所以说"忠孝廉节"乃千古美德!

(三贤祠)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书院的第三进。大家可以看到堂上正中悬挂着三个人的画像,他们是程颢、程颐、朱熹。大堂的左右两边则摆放了编钟等祭器、乐器。这里便是婺源紫阳书院的独特地方,称为 "三贤祠"

眼前的天井之下是一口方堂,这是书院为了纪念朱熹,沿用"半亩方塘一鉴开"的诗句而修筑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告诫学子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的如此清澈,人要保持心智开豁、思维敏锐,就需要不断的读书,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

附:

濂洛同源:濂洛,北宋理学的两个学派。"濂学" 指周敦颐为首的学派,因其原居道州营道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为宋代理学之祖,是程颐、程颢的老师 "洛学"是以程颢、程颐为首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

【碑廊】

婺源紫阳书院建于元至元24年(1287年),知县汪元奎创建于文庙侧。亦称晦庵书院。这座书院,历史上几建几毁,院址也屡有迁移。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记载紫阳书院历史上修建或是修复的碑刻:

第一块:《晦庵先生祠碑阴记》,是南宋咸淳年间进士、国史馆编校婺源人胡升为晦庵先生祠撰写。

第二块:《余少原冢宰崇祀紫阳书院记》,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藏书家、崇祯年婺源知县张自烈撰写。(冢宰:官名,即太宰,西周时设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后专指吏部尚书。)

第三块:《婺源县重修婺源书院记》,撰写者是婺源人、明万历年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汪应蛟。

第四块:《重建紫阳书院记》,撰写者为清乾隆年婺源知县丁应銮。

第五块:《己卯振兴紫阳书院记》,撰写者孙敏浦是晚清沧州盐山人,嘉庆十三年戊辰科进士,道光年为婺源县令。

书院建毁历史: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 知县汪元奎创建于文庙侧,也称晦庵书院。

明代修复,改名紫阳。

嘉靖九年(1530)知县曾汴移建保安山。

张居正废书院时遭毁。万历中修复。

后来魏忠贤专权,下令将书院变价出卖。知县金兰除去书院之名,改为三贤祠,才得以保留。

崇祯年间修复。

清初毁于兵火,仅存瑞云楼。

康熙年间修复。咸丰年间又毁于兵火。

同治五年(1866)再次重建。

【虹井亭】

小小的几块石碑,穿越近千年的时空,述说书院起起落落的历史。恢弘的的紫阳书院历经辉煌,归于平静,今天又传来了朗朗的书声,朱子之学尚未沦落。

穿过碑廊,我们可以看到那边有一座亭子。名唤"虹井亭".原来位于婺源县城朱熹故里的左侧,开掘于唐代。据县志记载:1097年,朱熹父朱松生时,井中气吐如虹,竟日不绝;1130年朱熹生时,井中紫气如云。正符合古人"圣人之出,必有祥异"的说法,所以人们在井边立"虹井"巨碑,下刻朱松题的井铭:"道寓期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明代正统年间婺源知县陈斌于井上建亭,名为"虹井亭".明代诗人汪伟题虹井诗曰:"韦斋当日浚源深,一旦虹光出井阴。道学上传沫泅远,余波于载淑人心。"

现在我们看到的,当然是复建的。原井、亭已废,仅存遗址。

【癸水添砚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婺源出了个朱熹,我们一直引以为傲。按科学来说,这与朱熹本身的聪慧、勤奋有关。但古人也认为,应该是朱家的风水好!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但婺源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人的造化,全凭三件事决定!那叫"一基二命三坟"(基:阳宅;命:出生时辰;坟:祖坟)。故土婺源的朱熹,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比肩孔子,他的祖坟藏风聚气、脉象奇特,可以称得上是圣境了。

婺源茶院朱氏一世祖朱瑰,率兵三千防戍婺源,制置于茶院。离世后葬婺源县万安乡千秋里三都,地名"癸水添砚瓦".记得有一本奇书《滴天髓》是这样说的"癸水至弱,达于天津。得龙而运,功化斯神。"意思就是说,癸水乃天庭之津液,至阴至纯至弱,但一旦遇到至刚至强的龙气,便能阴阳调和,转化为云雨,润泽万物,泽荫后代。而砚瓦,古人好取汉魏未央宫铜雀台的殿瓦,磨平砚背,即可研墨,俗称"瓦头砚",为皇宫特有,是至刚至强之物!

再看朱瑰的"癸水添砚瓦"墓形,坐北朝南,三面青山,形如太师椅环抱;前有西水东流,南方有山如几。山间的地形,形似砚瓦。朱瑰的坟墓便埋于其上,昼夜得到北方癸水的滋润。于是柔弱癸水之形,却处于砚瓦神境,得龙神化,运通文脉,润泽万物。当时朱氏族谱墓图记载:"三山上,四水下,有人寻得着,文章冠天下","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之说,果然朱家到了第九世就出了朱熹,朱圣人。

说到砚台,现在我们即将要参观的便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朱子砚文化展览区。让我们穿越唐宋,踏着苏轼、蔡襄、黄庭坚的足迹,去了解歙砚的起源、发展和鼎盛的历史吧。

【歙砚碑廊】

歙砚,是有着很长历史的文房瑰宝。唐代开元间,歙砚已成为贡品,名闻于世,因产地婺源当时归歙州管辖,故名歙砚。(宋代徽宗年间改歙州为徽州,歙砚出名在徽州之前,故有徽墨之称没有徽砚之名。)

字歙砚问世后,多少文人墨客为它题诗作赋。可惜历史久远,我们看不到他的真迹了,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现代书法大家为婺源歙砚的题字的碑廊。

"风靡天下"——作者:韩天衡,中国篆刻艺术家。专工篆刻,兼国画,以花鸟见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创作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专家".

"砚国明珠"——作者:陈叔亮,著名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副主席,曾任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 .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 .

"鸾刀夜割黑龙尾,碾做端溪苍玉子。花雕铁面一尺方,紫霞红光墨花飞。"——作者:刘海粟,中国书画家,艺术教育家,专长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历任南京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砚务千年久,良材此日多。案头增利器,笔底发讴歌。肤理牛毛细,雕镌楮叶过。手摩一片石,盘礴想山阿。"——中国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启功自幼喜爱书法,是当代负有盛名的书法家。启功曾被称为"诗、书、画"三绝。此外,启功亦精于古代书画和碑贴的鉴定。

"玉德金声,文房之宝"——作者:沙孟海,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学者,被推为近当代"书坛泰斗",是一代书法书学宗师。历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等职。其书法化古融今,形成自己"雄强"书风,雄浑刚健,气势磅礴,堪称旷世罕见。

【叶氏馆】

歙砚原料产于婺源龙尾山一带,绵延数百里。以龙尾山西麓溪头乡砚山村产的石料为最佳。歙砚的发现应该在唐开元年间,当时有一个猎人叶氏,追逐猎物至龙尾山,见山石叠累如城墙一般,莹洁可爱,就携带回家,凿成砚台,结果发现温润大过端砚,自此以后,歙砚名冠天下。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猎人叶氏雕琢砚台的塑像。

【砚文化厅】

我们这是砚石的博物馆,先让我们了解下砚石历史的来源。眼前这一位是最早发现砚石的叶氏猎人_____叶南卿。他以前是朝廷做官的,因为不喜欢官场那种尔虞我诈的生活,所以辞官之后,在婺源这边是靠打猎为生。有一次,他追逐野兽到长城里,也就是现在砚山一带。在小溪里看到一块石头。晶莹可爱,闪闪发亮。于是把他带回家中,凿成一方砚石。后来,他手中这方砚石传到南唐后主李煜手上,李煜爱不释手。他就说:‘‘李廷圭墨,澄心唐纸和龙尾歙砚为天下冠"从那之后,歙砚名声越来越大,成就了中国的四大名砚。也就不难理解,当年李煜被俘虏的时候什么也没带,唯独带了一方龙尾砚,然后写下千古名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前方这个玻璃柜,它是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砚石历史演变的过程。以前的砚石都是非常简单的,要以方便携带,容易清洗为主。但是发展到今天,用砚的人越来越少,歙石也从以前实用性发展到现在的观赏性,收藏类的。这个柜子里每个都是国家级文物,每一个都是真品。

再来看看,这是我国四大名砚的展示以及简单的一些介绍,可能大家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婺源产的砚石称之为安徽的歙砚呢。这是因为婺源刚开始建县城的时候,是属于安徽歙州管辖。在徽州历史上有千年左右。四九年在划到江西省。在古代来说,文房四宝是以州来命名。所以称之为歙砚,也称为龙尾砚,他的产地也就是在婺源县溪头乡龙尾山上。

【老歙砚展示馆】

这一个展示馆是图文变貌的介绍,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砚石历史衍变的过程,

眼前这个沙盘,它是龙尾山坑口发布图。当年叶氏猎人就是追逐野兽到龙尾山脉,然后在这条芙茏溪里看到了一块石头,把它带回家中凿成了一方砚石。这里还有个3D效果的换影成像。他是说把婺源人李少微封为朝廷砚务官的场景。在整个全中国砚的品种有一百多种,但专为朝廷制砚的,只有婺源这边出了一位。

在往前方咱们看到玻璃柜里展示的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留下的一些古歙砚以及现在歙砚五大纹理:金星,金晕,鱼子,眉纹,罗纹的展示。大家可以看看这两块砚胚。大家可以先感受一下,苏东坡曾赞誉歙砚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嗀里,玉德而金声"的特点。他对歙砚的评价很高,:砚之美,润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然而两者相害,发墨者必费笔,不费笔者不退墨,二德难兼,唯歙砚二德相兼,摸上去入孩儿面,如美人肤,坚实细腻,温润

如玉,用手轻轻敲击,会发出铛铛金属一样的声音。这说明砚石的品质好。

【非遗手工制作车间】

接下来便是我们非遗手工制作车间,我们朱子艺苑的每方砚石都是出自砚师纯手工制作。让朋友们有更多的了解。眼前悬挂的就是歙砚制作工序的流程。从砚石的开采到包装,共有十六到工序。了解的砚石的制作流程,再来看看砚师现场的制作。如果朋友们想更多的了解,也可以和砚师互动交流。这里还有我们公司董事长的简介(他出身农民,初中毕业之后就去学习砚雕技术。刚开始从个十八平米的地下室开始做起。现在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前方这个区域是砚石小作品的展示。是针对暑假期间举行的一个活动。所有商品都是半折优惠。让孩子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可以让他们       想大师一样  用刻刀刻上自己的名字。

【非遗作品展示厅】

这里的每个作品都出自于名家大师的精心设计和雕刻;每一方都是第一无二的精品。前方这个玻璃柜里面有很多砚石的标本。每一方的纹理都是独特的。如果朋友们想更仔细的了解。可以把手放玻璃柜上。会有名家大师更专业,更详细的介绍。

前方这个作品名"和为贵",它是一大整块的石料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然后中间把他挖空,再用机器打磨平滑。最后手工打造而成。它是一个团队花了半年的时间共同创造的。雕刻的图案有荷花,螃蟹,谐音就是和谐。寓意家和往事兴。整体是聚拢性的。聚拢在徽州文化里寓意聚财。所以,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他们家的聚财缸就是用砚石打造的。前面介绍过辨别砚石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用手去敲,敲出来是金属当当当的声音,这里给大家示范下。

这方就更神奇啦,名为"华夏五千年"从它的侧面看上去,很厚重。一层一层的凹凸不平。就好像是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沧桑,岁月的痕迹。上方所刻画的都是见证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物。,有敦煌,兵马俑。四羊方尊,人面鱼纹盆,马蹋飞燕。充分的利用成片的金晕,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刚出土的文物。一方砚石他的价格,不单单是它的石质,还有看它是不是名家大师设计,是不是名家大师所雕刻。有没有名家大师的落款。多方面综合的因素成就一方砚石的市场价值。这个作品就是集多种因素于一身。

现在我们这里以拥有三项国家级的荣誉称号。

1.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基地

3. 国家级非遗项目歙砚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朱子实业董事长江亮根

这也是国家对本公司大力的支持。也是公司的宗旨。希望通过旅游的方式把朱子文化和砚文化推广出去,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现在这些古老的文化都在慢慢落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老师,我想对您说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1)
我爱你
小树,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你说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向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校园的石子路
说说我的心里话
我眼中的校园
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对你说
校园的一个角落
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辅导
学术论文写作的谋篇构思
述职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作要求
秘书如何提高执行力
论文写作中的选题
草拟论文的技巧
怎样写好述职报告,述职报告的写作技巧
写好序论本论和结论
秘书人员要提升人格魅力
护理论文的书写
医学论文的写作格式
秘书口才:如何与人交谈
中英文秘写作者的必备条件的讨论
论文与逻辑:论文写作的逻辑性
论文修改方法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选用干部的新路子
多线制与总线制
苏东巨变十年来的观察与思考
外电防护方案
旋挖钻机施工工艺流程
关于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1)
给初学电气工作人员的几点建议
城市地铁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机的研究与应用(1)
电气施工图识读指导书
用电常识内容
物流的发展与公路货运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1)
自由主义如何关心社会公正
选择焊条的原则
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1)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小海蟹》
《美丽的小路》教学目标
《美丽的小路》重点字词的意思
《美丽的小路》重点字词梳理
《美丽的小路》整体阅读感知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二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
《美丽的小路》重点问题探究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
《美丽的小路》老师语录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美丽的小路》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