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人性的升华与沉沦

人性的升华与沉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人性的升华与沉沦

摘要:19世纪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男性形象,他们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结局。本文通过分析这两位男性的形象进而集中探索两位主人公人性走向的原因。

关键词:伽西莫多;克洛德;宗教神权;禁欲意识

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美丑对照原则”,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在众多形象中,最能体现“美丑对照原则”的两个人物是敲钟人伽西莫多和副主教克洛德。面对着这样痛苦的遭遇,两人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敲钟人伽西莫多,实现了人性的升华;副主教克洛德却走入了深渊,人性沉沦。本文概说两个主人公人性的走向,深层次探讨人性不同走向的原因。

一、人性的升华与沉沦――两位典型男性形象

雨果在小说中善于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即“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巴黎圣母院》是这一原则的典型代表。在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的男性形象。其中,伽西莫多和克洛德是才是两位中心人物。这两位典型的男性形象也充分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美的是伽西莫多,他虽然丑陋,但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散发出人性的光辉;丑的是克洛德,他从开始的英俊、潇洒、宽厚、勤奋变成了一个伪善、邪恶的鬼魔,暴露了人性的丑恶。

(一)敲钟人伽西莫多――从丑到美,人性升华

伽西莫多先天的畸形,长相十分丑陋,活像个怪物。一出生,就被母亲抛弃了。后来人们在教堂左边的砌在地面石板上那张大床发现了他。一出生就被抛弃,不过幸运的是他被圣母院的主教克洛德收养,并被抚养成人。每天在教堂的穹窿的阴影中爬来爬去。看他那人面兽躯,就仿佛是天然的爬行动物。

伽西莫多懂得感恩,对于收养他的克洛德,他总是百依百顺。后来可怜的伽西莫多被钟声震聋了。这使他和外面的世界更加的遥远。后来伽西莫爱上了爱斯美拉达姑娘。“他的心是封闭的,爱上姑娘是源于感恩。自从在广场的耻辱柱上,领受爱斯美拉达的施水之恩,伽西莫多的生命之门便向她訇然开启,渴望姑娘进入她的世界。”这时候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伽西莫多不是那个封闭只知道敲钟的怪物。作为一个自然人,他也有了微妙的心理活动。后来,爱斯美拉达被判为死刑。姑娘被送上绞刑架,在即将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伽西莫多不顾自身的残疾,英勇地将姑娘救下来,带到圣母院保护起来。可是他太丑了,姑娘看见他便惊恐不安。伽西莫多也因此绝望、伤心。但是他却依然为了心爱的姑娘无私付出,他一点也不怨恨姑娘。让我们看到伽西莫多美丽和纯真的心灵!

故事的后来,当伽西莫多知道心爱的姑娘死去时,他搂着姑娘的尸骨,也死去了。一个一直都不被人们当成人的伽西莫多,一个人间的怪物,没有人同情他,没有人尊敬他。可是他却像我们展示了美丽的心灵,实现了从丑到美的蜕变,谱写了人性升华的赞歌。“在爱情的追求中,伽西莫多散发出灵性与善性之光,它们遮蔽了他丑陋的躯壳,芍药这一种纯净的灵魂之美”他丑,但是他没有放弃存在的价值,他失去爱情,他心通却没有恨,没有报复,只是默默地付出。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得永生的爱情。伽西莫多在爱情的付出中,一步步走向了崇高。他的丑顿时变成光环,将他的心灵照的更美。从丑到美,人性升华。

(二)副主教克洛德――从美到丑,人性沉沦

克洛德出生在一个贵族的家庭。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父母为他做主,决定为神职现身。他是一个严谨、庄严、勤奋的孩子。而且文质彬彬,从不会大声嚷嚷。他喜爱知识。“求职是他人生中唯一的目标。二十多岁时,他便当上了副主教。为人宽厚、善良、富有激情。后来他的父母在一场瘟疫中失去了生命,剩下了他和弟弟约翰。他非常的负责人,精心地照顾弟弟,亲情浓厚。他在抚养弟弟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满足和快乐。他极富有同情心,当别人都在伽西莫多身边挖苦着,他却收养了他,并把伽西莫多抚养长大,让他当了圣母院的敲钟人。“他生活在圣母院的高墙内,他好学虔诚无休止地沉浸在知识的探索中,无暇顾及身外的世界。”虽然这样,他却没有觉得痛苦反而感到了无比的满足和快乐。他让自己做的一切都符合上帝的心意,宗教的教条。他决定一辈子都不结婚,树立起强烈的禁欲意识

“可是一切都在变化。克洛德在慢慢成熟。压抑人的欲望是他的职责,但在神的压抑之下,他身上依旧存在未泯灭的人性。”他爱上了一个姑娘。但他不能靠近女人,他要努力把所有的爱情的欲望锁起来。因为他不能做上帝的敌人,他不能亵渎了这神圣的职业。可是,克洛德他也是个人,人间的情感他都有。他抵挡不了“童年生理和血液”的觉醒。他感到很恐惧。他一面要禁欲,一面情欲又开始萌芽、滋长、蔓延。他开始加强禁欲的意识,一旦他觉得自己松懈了,让情欲占了上风,他就感觉痛苦不堪,就觉得罪恶重重。然而,谁都违背不了生命的规律。“他作为神甫变得越来越严峻,作为人变得越来越忧郁。”他真的太爱这个姑娘了。后来当他发现爱斯美拉达姑娘没有死时,他彻底疯狂了。他趁夜去姑娘的藏身之地凌辱姑娘,跪地上求着姑娘爱他。他封锁的灵魂、压抑的欲望终于透不过气,爆发出来。然而姑娘还是不爱他。他自己得不到,也不会让别人得到。于是克洛德再次把爱斯美拉达送上绞刑架。这一回姑娘被残忍的杀害了。克洛德变成了杀人的恶魔。从一个严峻、洒脱、宽厚的人变成了伪善、狠毒的魔鬼。一步步走进了深渊,人性沉沦。

二、论人性升华与沉沦的原因

同样都是生活在圣母院的高墙中,与社会隔离,爱上了同一个姑娘,都没有得到姑娘的爱,却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走向:伽西莫多走向了崇高,克洛德却走进深渊。其实,更让我们关注的是克洛德命运悲剧的原因,这背后的原因正是作者隐藏起来的深意。

(一)艺术家塑造的必然结局

雨果曾说:“人是生来善良的、纯洁、公正和诚实的,如果他的心变得冰冷,那是有人熄灭了他的火焰……”我想这股熄灭火焰的力量正是克洛德走向悲剧的原因。伽西莫多和克洛德同样生长在巴黎圣母院的高墙中,然而不同的是作者任用克洛德为教会的主教,伽西莫多只是一个耳朵聋了的敲钟人。一个深受神权的控制,另外一个没有这种枷锁,这就不难看出,作者这样的安排,正是告诉我们被神权捆绑的人性,会一步步走向畸形,而最终被毁灭。因为雨果想通过这样的作品去唤醒人们的心灵,让我们人类去认识“生命”,认识“人性”,认识“人”。这是对人性自由的呼唤。作者一定要给两个人相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过程,和大相径庭的结局。伽西莫多就是克洛德的一面镜子,在他的面前,作者要让我们看明白克洛德人性悲剧的原因。沉沦被安排在了升华的旁边。因此伽西莫多人性走向升华及克洛德主教人性走向灭亡是艺术家给他们的必然的结局。只有这样完全不同的结局,才会让艺术家相信他的这部作品可以使人们警醒,不要让人类自己再一次的陷入人性被泯灭的困境之中。

(二)作品内容赋予人物不同走向

在作品中伽西莫多从小就是个孤儿,没有收到什么文化。后来他虽然来到了教会,却只是一个敲钟人,而且耳朵别震聋了,他更加远离了宗教世界的困扰。因此他没有宗教神权的束缚,敢爱敢恨,他的心灵除了得不到爱情的正常的痛苦之外,并没有压抑。他的心灵是释放着的。所以,一直到最后,他甘愿为姑娘付出生命。然而克洛德从小就开始追求知识,早早便当了教士。宗教的律法在他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主教是不能够结婚的,作为小孩子这样的禁欲不算是束缚,可是成年以后的他,当面对这心爱的姑娘时,这种禁欲就是对他基本人性的禁锢。禁欲的意识越强烈,他的心就越压抑,孕育在心中的邪恶就会最终爆发。故事中一个是不普通的长得丑的敲钟人,一个是不普通的被神职束缚的人,这样的安排赋予人物不同的生命走向。

(三)接受者心理视域下的必然结局

大部分作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候,几乎都有这样的心理期望:好人要有好的结局,坏人要有坏的结局。我们潜意识里也会感觉到两个相差很大的两个人一定有着反差的结局:长相丑陋、身材畸形残疾的伽西莫多可以拥有更悲壮的结局,后来变得邪恶的克洛德要有悲惨的结局。的确,我们顺着心理期盼得到了这样的结局。然而,如果只是得到一个期待已久的简单的结局,就低估了这个作品的深层价值。接受者希望的到反思。对于这部作品,读者对克洛德,一定还有惋惜、同情、无奈之情。接受者对克洛德的结局的矛盾性,恰恰就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接受者一定要有这种矛盾,才可以说理解了这部作品。为什么偏要有这种矛盾呢?因为两个主人公生长的环境相同,而且一开始克洛德收养了孤儿伽西莫多,他很善良,而且很博学,很绅士。然而,这个伽西莫多是他的一个参照物,反映了原本一个好人是怎样走进深渊的。作为接受者,克洛德的悲剧更让我们反思。因此,从接受者的角度看,两人相差甚远的结局更能震惊我们的心灵深处,更能够是我们明白人性自由的发展才是一切完美的开始。

(四)宗教文化束缚之影响

伽西莫多的丑陋,虽然受到了那么多人的排挤,但他内心的纯净是无人能及的,在那样的时代里,他的心灵能够自然的发展而得到升华,注定告诉我们人性可以是善良的。当人性不被压抑,不被禁锢的时候,每个人都可由拥有升华的灵魂;然而克洛德生来英俊潇洒、心地善良、绅士博学,却一步步地走向邪恶。这并不是他个人的错,而是一个被设计、被愚弄、被压抑的角色反映出来的封建宗教神权统治下的整个时代的悲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错误
至圣
妈妈,您听我说
我心目中的春
我心目中的春
妈妈,您听我说
布鞋·母亲
我心目中的春
妈妈,您听我说
堂·吉诃德新传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曹操
爱因斯坦复活之后
英雄
忧劳可以兴国
感受鲁迅
电厂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学生体育运动会制度
品质部绩效激励管理制度
重大雷电灾害防御措施管理制度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制度
电厂盘点制度
配电室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超市收银员管理制度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制度
机械厂经营管理制度
物理实验室安全使用制度
工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关于中国小提琴音乐之意境的表现
探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创作风格的独特性
关于我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探析
浅析音乐教育在儿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感悟中国现代音乐的真谛(1)
浅析中国摇滚的人生哲学——灵魂似乎还活着(1)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试论近代“教育新潮"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浅析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焦虑心理咨询的个案研究
客家山歌音乐的发展创作手法探讨
浅论舞蹈与音乐
浅论歌曲翻唱和创作
浅论影片中音乐对人物的暗示及阐述作用
浅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教材的应用与开发
差一步到萨尔茨堡 (1)
《太空生活趣事多》
《父亲和鸟》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难忘的一天》
《浅水洼里的小鱼》
《活化石》
《坐井观天》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之二
《回声》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之二
《一株紫丁香》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