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福建陶瓷的诸色之美

福建陶瓷的诸色之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6

福建陶瓷的诸色之美

【摘要】 福建地区古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其釉色丰富多样、独具特色。釉色的呈现是制瓷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各个时代的人文意趣、贸易需求、历史背景等均渗入其中。

【关键词】 福建陶瓷;釉色成分分析;考古发掘;海上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对于精神世界美的追求,以物为外延,往往体现在造型、色彩、纹饰等诸多方面。陶瓷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魅力的器物之一,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已成为东方艺术的重要载体。而福建地区同样拥有引以为傲的陶瓷史,这里天然赋予的瓷土、水源、林木、矿产等资源优势,汇聚于陶瓷的烧制之中。工匠们融会贯通,吸收南北制瓷所长,历代均有独具特色的产品诞生,窑火未曾中断。而其间缤纷釉色的呈现,不但是古人对于复杂工艺的精准把握,也渗透了过往时代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趣。

最早的陶器颜色装饰为彩绘或陶衣。在福建昙石山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可以看出距今约5000-3500年的中期及晚期文化中已出现了彩绘装饰,往往以红色、黑色等涂染、点绘于陶器的口沿或器身,形成古朴又绚丽的美感(图1)。彩绘或陶衣,可以掩盖器表的粗糙,使器物在实用层面外又增加了精神的衍生,并为后来的釉装饰奠定了基础。早期釉为自然形成,窑灰落于表面常可成釉。如窑内壁形成的“窑汗”,印纹硬陶在比较容易落灰的口沿、肩部或是朝向火势的一面都容易形成极薄的釉层。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玻璃相,而非人工上釉的结果。釉的主要成分是硅,与其他成分在融熔状态下形成硅酸盐。由于石英熔点低于烧窑温度,因此必须加入草木灰作为助熔剂。原始瓷釉属于草木灰釉,此后人们在釉料中加入石灰或石灰质粘土,再后来又以石灰加高钾钠草木灰,釉料的配比才基本成熟稳定。釉层不仅使器表的渗透性得以改善,其玻璃质莹亮的釉色更带来视觉的美感。马桥遗址出土的原始瓷为最早的高温釉,年代约距今3900-3500年,温度达到1150-1180左右。而商代遗址已经出土较多人工施釉的器物,如二里冈、筑卫城等遗址均有发现。在此基础上,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将釉色演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在装饰技法上,还借鉴了漆器、玉器、剪纸、牙雕、西洋画等诸多工艺之特色。

一、翠色之青

南方青瓷的发展以越窑和龙泉窑为代表。宋代文献记载:“青瓷器皆云出自李王,号秘色,又曰出钱王,今处之龙泉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2]越窑瓷器有“夺得千峰翠色来”之誉,以晚唐五代时期烧制的“秘色”贡瓷最为著名。龙泉窑在南宋通过采用多次上釉、增加碱金属等技术,烧出有浑厚玉器质感的粉青及梅子青。而梅子青的烧制难度可能高于粉青,要使其中石英颗粒完全熔融,并将一定气泡逸出,从而使光线散射略微减弱。越窑、龙泉窑青瓷的技术高峰及其外销带来的利润,使福建诸多窑口纷纷仿烧。如福州怀安窑即以透明青釉为主,追求越窑那种“如冰似玉”之美。而部分瓷器则以褐彩装饰,这种点染褐彩的装饰手法,在西晋越窑、东晋瓯窑、南朝洪州窑、唐代长沙窑等都曾出现。其中青釉执壶有的在腹部绘有团形褐彩圆斑,与长沙窑的装饰风格颇为相似(图3)。值得一提的是,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鉴定,南朝怀安窑产品出现最早的液相分离结构,即瓷釉中因液相不混融而形成孤立的球状小滴,从而使光线散射,产生乳光效果,如著名的钧窑即为此类。其被测定的瓷片,整体“呈粉蓝色乳光”、“如脂似玉,无纹片”[3]。而到唐代,浙江婺州窑的乳浊釉青瓷才开始成熟。唐代建阳将口龙窑,也是这一时期福建青瓷的代表之一,其中釉色最漂亮的呈较深的青绿色,釉厚而滋润,造型如深腹碗钵、花口碟、盘口壶等都十分规整端庄,是青釉瓷中的精品。[4]青瓷在宋代福建依然大量生产,从闽北到闽南的数百个窑口均有烧制,成为重要外销品种,松溪回场窑、南平茶洋窑等均是其中佼佼者。在南海一号沉船中发现大量义窑瓷碗,这类敞口浅腹碗,呈灰青之色(图4),碗内刻划花卉卷草纹,朴素淡雅。

属于青瓷的部分瓷器常因技术掌控上的差异而呈现青黄色,最著名的是汀溪窑的枇杷黄。该类瓷碗多具有较强玻璃质感且开冰裂纹,以娴熟刀法刻划蓖划卷草花卉纹,有的外壁饰以有力的扇骨纹(图5)。该类瓷碗因倍受日本茶祖珠光文琳的青睐,被视为茶饮上品并有“珠光青瓷”之誉。

二、幽玄之黑

黑色为幽玄之色,在上古便已为人们所崇尚,其深远、沉静,更彰显出肃穆之感。龙山文化的渗炭蛋壳黑陶,良渚文化刻划精美蛇纹、鸟纹的黑陶(图6),许多都是高等级的礼仪、祭祀性用陶。福建光泽马岭、邵武斗米山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遗址,也出土较多黑衣陶器,这种涂抹陶器内外壁的黑色,类似化妆土的功能,并成为独特的文化特征。东汉时期,浙江德清窑已经能烧制成熟的黑釉瓷。汉代漆器盛行,而光亮如镜的黑釉瓷能够形成同样的效果。唐代寿州窑也成功烧成黑釉瓷,且有树叶贴花等品种,可能对吉州窑等在技术上有一定影响。

福建最蜚声海外的黑釉瓷,无疑是建窑茶盏(图7)。唐代饮茶重视提神和药用的功效,饮茶时身体的畅快更是绝妙的体验,如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描写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而到了宋代则因斗茶的兴起重点转为观其汤色,从而影响到瓷器的釉色。建安北苑出产团茶,因添加了米粉、薯粉及龙脑香等药物,在斗试中更易形成“面粥”状白色汤花,有云脚、乳花、玉花、琼花、雪瓯花、枣花等多种美誉。陆游记载:“同坐熊教授,建宁人,云‘建茶旧杂以米粉,复更以薯蓣,两年来,又更以楮芽,与茶味颇相入,且多乳。”[5]因此建盏之黑亮,最能衬托出汤花之色。蔡襄也曾点评:“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6]关于建盏的釉色,《陶雅》记载:“或称近有闽人掘地所得古W颇多,质厚,色紫黑。”而在宋代茶诗的描写中,也多处出现“紫”色来形容建盏,如蔡襄的“兔毫紫瓯新”、梅尧臣“紫泥新品泛春华”等。现代人理解紫色,往往以葡萄或茄子之紫为参照,尤其是清代茄皮紫釉瓷器,最符合现代紫色的概念。然而最初古人对于紫色的定义,或许略有差别。《说文解字》中紫色为“帛青赤色”,以丝绸染色为参照。段玉裁注曰:“青当作黑。”应为介于红色与黑色间。大家熟悉的《三国志》中孙权的形象为“碧眼紫髯”。到宋代,孔平仲《紫髯将军》、陆游《军中杂歌》、刘克庄《沁园春》等词作也多称“紫髯将军”。而以偏红之黑来参照,形容其须色重泛红而美,则自然得多。此外,定窑器中也有被称为“紫定”一类,《格古要论》记载:“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而根据考古发现来判断,则为酱色、柿色。据林忠干先生考证,所谓紫瓯、绀黑都属同一类色系。[7]建窑最神奇之处在于其窑变形成的美丽纹样。《大观茶论》中《盏》篇记载:“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8]其中以兔毫、鹧鸪斑最为著名,还有稍加演变的毫变、油滴等,而其闪现的光泽则包括黄金之灿,银丝之亮,羽毛之白,或如汽油经光照后的五彩眩目等多种观感。从工艺上分析,兔毫为釉中较大铁颗粒随釉流向碗底,冷却时饱和析晶形成条纹;油滴为气泡吸附铁氧化物,上升于釉面破裂时形成聚集;部分鹧鸪斑可能为二次上釉形成。建窑的窑变同样属于分相釉结构,但不同于钧窑。 建窑黑釉盏的影响遍及海内外。武夷山遇林亭窑也生产黑釉盏,部分器物釉面泛兔毫纹,较粗短,多出现在器物口沿部而不及底,其中一部分有描金装饰,并书有“寿山福海”、“武夷□□”等。描金装饰的瓷器在定窑、越窑都有发现,如“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再入窑烧,永不脱落”[9]。仿烧的建盏遍及闽江流域上下,茶洋窑及福州地区窑口的产品在外销瓷中较为多见,北方地区则包括定窑等在内也曾仿烧。

三、凝脂之白

在“南青北白”的分野中,白瓷一直是北方瓷业的代表。两宋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大量移民的到来,瓷业技术的南北交融趋势更加明显。先进技术随着地域次递传播,如越窑后期、龙泉窑出现似汝、官窑般乳浊沉厚的风格。景德镇窑也由早期模仿越窑,转而学习定窑,从而将青白瓷的烧制提升到新的高度。商业体系的发达,瓷器通过商路流动,途经之地相互学习,尤其是在造型、釉色等方面的浅层次模仿更是普遍。福建宋代将乐窑、福州宦溪窑,元代邵武四都窑等,白瓷制品都十分精美。德化宋元瓷器已表现出以白为美的特点,但仍不脱青白瓷的窠臼,釉色晶莹,积釉处常泛湖水般绿色,形成透彻纯净的美感。南海一号等沉船就发现大量德化窑白釉小口瓶、执壶、粉盒等。到了明代,德化窑在技术上诸多改进,胎釉配方更加合理,使铁离子对呈色的影响极大降低。窑炉采用阶级窑结合“火膛移位”,能够确保火焰气氛更加稳定。明代德化窑瓷釉钾、镁、钛含量均较高,尤其是钾含量高于同时期景德镇窑、漳州窑。氧化钛是优良的乳浊剂,定窑便以此产生乳浊象牙色。而镁元素的添加能防止釉的吸烟。德化白有猪油白、象牙白、葱根白等美誉,胎薄透影,光照可透出肉红色。德化明代甲杯山遗址出土许多白釉酒杯,形制仿犀角杯或爵杯样式,烛光相映,一定能透出美酒之色,使品酒之趣更增(图8)。德化仙佛造型同样独树一帜,此前雕塑仙佛人物在诸多窑口都有生产,如龙泉窑多将人物身体部位露胎,形成胎红色。而德化窑无论观音、达摩、文昌等均浑然一体,洁白之色更显出仙风道骨、圣洁无暇,无凡间的烟火气息(图9)。明清以后,青花瓷成为国内及外销瓷主流。青花瓷是在白釉瓷的基础上,以钴料绘制釉下纹饰,因而国外有学者也将青花归入白瓷范畴。福建釉下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且在福建诸多窑口都有考古所见。除前述怀安窑外,将口唐窑也在碗、盘口沿及内腹部、执壶等腹部均有以釉下褐彩随意点染的色斑。到宋元时期,福建以釉下褐彩装饰的窑口更为普遍,晋江磁灶窑、漳浦赤土窑、南平茶洋窑等都有发现。福建博物院藏有一件白釉褐彩龙虎瓶,属于魂瓶类明器,出土于浦城宋墓,应为当地大口窑产品。该器物施青白釉而偏黄,瓶盖、颈部、肩部堆塑盘龙、飞鹤、火焰等造型,同时以褐彩绘草叶纹等为饰,笔法流畅纯朴、显出洒脱不羁的写意之美(图10)。大口窑釉下彩绘不施化装土,风格与邻近的江山等地相似。

四、多彩缤纷

相比于青釉,绿釉是更为深浓的颜色,其呈色为铜离子,与青瓷完全不同。福建地区生产的绿釉陶瓷以磁灶窑最为著名。作为历史悠久的外销窑口,磁灶窑为我们展现了民间用瓷更偏爱色彩丰富、装饰风格活泼的发展趋势,与文人士大夫偏爱的纯色用瓷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这种趋势从唐代长沙窑便已十分明显,包括宋元的红绿彩,到明清诸多彩瓷的外销达到高峰。磁灶窑地处海滨,林木、制瓷矿石等资源不及山区丰富,或许对窑温等技术细节产生一定影响。磁灶窑产品胎质较为粗疏,致密程度不够,有学者倾向将其视为釉陶器。但磁灶窑产品装饰之丰富、颜色之悦目,完全开辟了另一种视野。磁灶窑运用绿釉、黄釉、褐釉等装饰,从技术特点上看更接近唐三彩。唐三彩多以较高温度烧坯,再施以含铅较高的低温绿釉,与长沙窑无铅高温绿釉不同。在南海一号沉船中也发现精美的绿釉陶瓷,经成分分析基本确定来自磁灶窑(图11)。磁灶窑出土纯绿釉器还包括军持、壶、瓶、水注、鼎炉等,不少应为外销品种。需要指出的是,蓝绿之色的釉陶也是波斯地区喜爱的传统特色,从汉代开始中国沿海如广西合浦地区便出现这种蓝绿釉陶器,唐代扬州、宁波等地也多有发现。五代福州刘华墓出土的三尊高大陶瓶,更是见证了两地区通过海路往来的悠久历史。

福建陶瓷历史悠久,它承载着古老的渊源,体现着制瓷技术的融会贯通、雅俗共赏的人文审美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需求。而缤纷的釉色,更是工匠们综合对自然原料的认识、手工工艺的尝试和开拓,在历经艰辛的失败与成功中获得的智慧结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校门口的发现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我最敬佩的朋友
有趣的鸽子
太空城的保险公司
幸福岛的沉没
我喜爱的一本书(3)
有意思的小鸡
我的小伙伴3
飞向月球
小仓鼠
秦兵马俑(导游词)
我把机会错过了
树根和树叶
服饰装扮你的秘书职业素养
高级秘书“高”在哪儿
好秘书不懂乞怜
秘书自我调控(五)-克服难堪
做个高效工作的秘书(四)
秘书怎样进行自我调控(二)
做个高效工作的秘书(二)
好秘书怎能搔首弄姿
秘书怎样进行自我调空(三)
做个高效工作的秘书(五)
秘书怎样进行自我调空(四)
好秘书不是播毒者
职场发展:跟着老板往上跳!
做个高效工作的秘书(三)
好秘书不做附势之人
工程部经理述职报告
项目部总工程师个人年终总结
总工办2012年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师年度总结报告
石油工程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报告
2011年总工办工作总结
2011年度工程经理述职报告
总工程师年度述职报告
建筑工程总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
公司总工室工作总结
总工办年度工作总结及第二年度工作设想
土建工程师工作总结
焦化厂技术员岗位申请报告
2011年度总工办工作总结
XX年总工办工作总结
《美丽的小路》重点字词的意思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
《小海蟹》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
《美丽的小路》整体阅读感知
《美丽的小路》教学目标
《美丽的小路》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美丽的小路》老师语录
《美丽的小路》重点字词梳理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美丽的小路》重点问题探究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