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卢志刚

传统教育建筑之问

AT:“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历经近40年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机械的应试教育虽有改观但难离本质。而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规划布局和空间设计,米丈建筑近年来设计了不少中小学校的项目,相信对于基础教育和相应的建筑设计都会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否谈谈对于二者的理解和思考?

卢志刚:当前中国的教育建筑面对的限制比较多,应试教育仍然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而严格的国家各级规范对教育建筑都有着非常详尽的规定,诸如教室的配备,空间的形状、大小等等,都很难有很大的突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成才的认识有了变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调综合能力了,于是对传统教育建筑的空间也有了新的要求。加之现在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不同的学校会对自己的校园文化有不同的立场,那么反映在空间上,就有了新的期望,这也给了我们从事教育建筑设计的机会。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校长、行政主管单位对建筑的形式和空间有了新的看法和要求,诸如更灵活的总图布局、更多样的室外公共空间、更丰富的活动方式等等。在传统应试教育基础之上,教育模式本身也有了变革的动力,反映到建筑上,慢慢会有新颖的突破常规的教育建筑出现。

第一座学校建筑

AT:能否回忆一下第一次做学校时(应该是2010年设计的无锡太湖新城小学吧),当时是抱着什么样的思考和态度来进行设计的?围合式庭院的布局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排排房式的教学楼,以及在造型语言上也采用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语言和组织手法,我想了解一下当时这样的想法是否容易被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所接受呢?建成之后,老师和学生对其使用是否也有一些反馈呢?

卢志刚:我们做的第一个学校是太湖新城小学,当时是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招投标,其他几家竞标单位提交的方案是传统兵营式布局,而我们在整个布局上则更多研究了学校的历史沿革。老校区是无锡最好的小学――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校园布局参考了东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用一条长廊来串联起不同的庭院,每个庭院都被营造出不同氛围。

我们在设计中并没有突破传统学校的基本要求,则在总图的设计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每个房子并不是平行布置的,通过一些转折和错动形成了不规则的庭院,给整个校园也产生了一些新鲜的空间类型体验。当中的廊道也不是平直的,形态在转折,宽度也在变化,最宽的地方放到了9m。曲折的廊道既连接了教学楼,也创造了多处半室外活动空间。我们希望小学生课间能在这些半室外的走廊里高效而充分地活动,后来学校建成后在具体的使用当中,大家对廊道和公共空间的这些设计还是非常满意的。

在临近操场的一侧,我们在二层设置了直通地面的大坡道,可以让学生很快地从教学楼里向外疏散,直接到达操场活动,坡道不仅承担了交通功能,也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活动区域。

我们也试图通过建筑本身的语言给校园带来一些想象的空间,所以在立面上通过格栅的起伏做了云朵的形状。这些云朵在不同天气,不同日照和光线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阴影,云成为忽隐忽现的图景,在不同的观看角度也会呈现不一样的效果,我们用一个静止的立面语言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图像,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印象。通过这些简单的设计语言,学生可以获得观察自然和外界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理解的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而不仅限于课堂学习的过程。这个方案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认可,在严格控制造价的情况下,除了建造的周期比较快带来了一些施工问题外,我们基本上实现了想表达的内容和效果,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新时代的要求

AT:进入2010年以来,国家对于中小学教育的投入资金有了大幅度增长,并且重新修编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可以说从政策引导到实际操作层面都在推动一种新的改革,不仅弥补了硬件的不足,更着重加强软件的建设。同时从学校本身来说,校方也希望呈现出新的面貌。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更有趣味性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面对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复合需求下,建筑师建立起应对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建筑的设计理念也至关重要。在您看来,在新时代要求的驱动下,基础教育建筑设计如何在营造学习环境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又如何激发一些潜在教育的功能?

卢志刚:就像苟子曾说的一句话“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个好的环境对于人格的塑造,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我们一直忽视这个问题,原来的教育空间过于强调效率,比如说教室、办公室的效率,对于公共空间的营造不重视,忽视了其所起的作用,也放弃了除授课之外的行为教育方式。

以前我们一直说要向生活学习,向同伴学习。在个人的成长阶段中,教育是个综合的过程,除了课本知识以外,一些品格的培养诸如领导力、交流能力、运动力、想象力都非常重要,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或者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书本上学到得知识。

建筑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首先,建筑的功能要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其次要提高教育的可接受度。比如培养领导力,就要有公共空间适合于游戏,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角色,在各自角色的适应过程当中会自然地获得领导力或者执行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些偶发性的空间和意义不那么清晰的空间。比如门厅、走廊、角落,这些空间比正规的课堂、教室可能更重要。空间容纳了活动,成为学生最开心的一个区域。 学生上课的时候都比较严肃,他们快乐的时间一定是在课间或者放学后,那么这些时间的活动大部分都是在室外或半室外空间里进行的。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学校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挖掘对于公共空间的塑造,对于趣味性、想象力和感知性的营造,我觉得这方面是做教育建筑需要重视和投入的地方,当然也包括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因为自然是儿童获得感知和经验的重要层面,建筑和自然应相互渗透的,将植物、自然的风、阳光引入到建筑当中来,让孩子们对环境和世界获得认知和体验。

最新完工的建筑

AT:五年之后,米丈建筑又完成了无锡蠡园中学的工程。对比2010年时的教育大环境,这个最新的工程其设计感觉更加放松、自由,从照片看来,飘带的造型带给人的科技感非常强烈,但文化感稍有欠缺,当然通过介绍我也了解到这样的设计其目的是增强活动空间的趣味性。相信这里面会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影响。请谈谈这个设计背后的故事吧。

卢志刚:蠡园中学在概念突破上比太湖新城小学更往前走的一个学校,它基本上脱离了传统学校空间的类型,我们强调以一个公共的大尺度广场为核心,让教学楼跟随广场来展开,建筑的分布既满足规范的要求,又呼应基地的条件。

蠡园中学是一个有明确自身特点的学校,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在全国都比较有名。因此甲方和教育局的领导都希望在信息化包括科技感营造方面能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我们采用了流线形的建筑形态,一方面是受到环境的限定,基地中部被一条河道隔开,如何让学校跨越河道形成一个整体的架构,是我们在进行总体布局时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通过设计一条二层的水平曲线连廊把河流的南北岸联系起来,但河流又自然地将学校的后勤、体育用房和前面的教学楼分开。图书馆和报告厅做了一个半下沉的设计,丰富了空间的类型。

在使用上,我们提高了内院的效率。由于建筑和人的自然介入,内院成为一个有趣且含义内容丰富的场所,宜人的尺度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创造了容纳不同活动的可能性。比如图书馆一侧的圆形下沉广场脱胎于典型的古罗马公共空间,有明确的中心性,广场上的活动自然就会形成一定的角色分工,产生某种意义上的社会关系,这种通过空间来实现一定社会关系的塑造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领导力的诞生也就自然而然了。

两栋主教学楼沿水平向展开,在走廊一侧局部的放大空间形成立面上的波纹,打破水平单调感。我们把所有外墙材料设定为铝板,其金属感对塑造信息化特征来说有一定的隐喻关系。所以这就和无锡当地其他学校的感觉都不一样,这种干净的现代感的抽象特征被建筑的语言强化了。言及以建筑学塑造校园文化,不一定每个学校都只是借青砖、灰瓦这些传统材料才能传递文化感,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所以,不管其外表是什么风格,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外在空间和建筑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怎样的内在性格。

共性与不同

AT:看到米丈建筑的项目列表中,还有诸多处于设计进行中的项目,比如无锡外国语学校、太湖新城中学、无锡马山中心小学及中心幼儿园等等。对于每个项目,建筑师也都有着不同的设计切入点,能谈谈您在学校设计中,您认为的一些共性思考的问题有哪些?您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此外在建筑空间、形态的表达上,建筑师始终都有着对于建筑本体的思考,由此传递出个人化的语言。对此,您是否可以结合多年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卢志刚:现在我们做的每个建筑,不仅是学校,还有办公楼、文化建筑,首先建筑的个性是不一样的,业主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其次就是处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块,地形的条件和周边的环境对建筑本身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建筑师共性思考的问题一定是单体建筑与城市区域的关系。任何一座单体建筑都不可能脱离城市的大环境来独立存在,在交通、文脉、城市肌理上,都跟城市尺度有一定关系。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往往都突破红线的范围,考虑城市区域对建筑的影响。当前城市建设的速度非常快,但反映出来的城市空间的品质并不高,我们不能去埋怨这些无法改变的先天条件,而是庆幸自己通过在这个区域做了一个建筑(不管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用高品质的空间和环境提升了整个区域的水准,让这个区域在每一个点上会有些自我的更新和变化,这比单纯地关注建筑单体的造型、材料等基础问题都更有意义。

在建筑空间形态的表达上,我们一直强调建筑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使用,因为满足一个基本使用的房子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建筑,但是一个合格建筑要成为一个优秀建筑必须还要有精神层面的提升,这两点都满足的话,才能称之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就像我们在做米丈建筑的过程中提了一个目标――做中国有品性的建筑。品性怎么理解呢?“品”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基础要求,就是其本身的品质,而“性”就是性格。其实开始的目标不一定有多么的宏伟,能做到上述两点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但当你真的完成这两点的时候,建筑呈现出来的面貌一定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

无锡印象

AT:从项目的分布状况来看,这些年米丈建筑在无锡完成了多项中小学校的设计和建设,对于在一座城市里设计同类型的建筑,想必有优势,也有劣势。一座城市会有其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特征,但就像在同样的地方每一次都要营造出新型的教育空间,相信设计起来也并不简单吧。是否可以谈谈对无锡这座城市的印象,以及在这里做学校项目的总体经历和感受?通过建筑的呈现,这也会直接地反映出我国一线城市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力度。

卢志刚:无锡在中国长三角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城市,有着丰厚的文化累积和很强的经济实力,所以在这种城市做建筑,相对于其他西部城市或者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城市,有一些先天优势,至少在实施度上是有一些保证的,但面临的问题还是不会少。你必须尽可能地去说服不同的部门、业主来接受你的一些想法,包括你对建筑的一些思考,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很顺利地推进。

在经历丰富以后,我觉得最重要是坚持自己的基本方向,同时对每个项目做深入的分析。就算在同一座城市里面,每个学校的历史、沿革、要求都不一样,包括管理学校的人和学生呈现出的精神面貌也都不一样。因此,我觉得不太存在在一个城市里面你要设计出很多个学校是件很难的事。每个学校从接触的第一眼开始,印象都不一样,就像你认识一个人一样,每个人所呈现出来的气质都各不相同,也许他们穿了同样的衣服,或者有着类似的举止,但这不会对你的判断有太大的影响。 我觉得无锡这座城市对于新建筑的接受程度属于中等,会有一定的新思维,但在某些方面也非常保守,这可能是中国当下对于建筑学态度上的一个普遍问题,虽然有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建筑,但大部分还是很中庸。当然在大量低水准的建造活动中,建筑师也起了不太好的作用。我觉得最困难之处就在于建筑师对于这个职业本身的一个坚持程度。建筑活动本身是资本起很大作用的社会行为,在强势资本面前,你要去实现你的艺术理想是有难度的,但是就像我们在前面一个问题当中说的那样,首先你要让建筑满足其使用要求,之后再巧妙地传递一个精神层面的要求,才能实现这种理想。这就和每个建筑师的态度和技巧,包括执行力、影响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

另一种视角

AT:选取西方刻度单位“米”和古代中国长度单位“丈”,合名为“米丈建筑”,这是您对米丈建筑品牌中西融汇之精神实质的最直接表达。之后,2012年5月您又创立了米丈堂,正式开启在木作方面的新探索。像“缘圆椅”、“木梁桌”、“山水柜”、“白象莲冠灯”等一系列深具中国传统文化风骨亦不失现代性的作品,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建筑和家具是两个尺度和层面的问题,家具更贴近人的尺度,这样的视角给您的建筑设计带来哪些影响?

卢志刚:应该这样说,家具和建筑在中国的传统上是一回事儿,因为中国传统上是没有建筑师这个行业的,负责建造的只有木匠,这和中国传统建筑的构造方式有关系,因为都是木构建筑。所以对于大木作的建筑和小木作的家具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着非常深刻的联系的。我们从西方引进新的建筑方法和体系以后,建筑和家具就形成了更详细的分工。二者的不同首先表达在两个尺度层面,家具更贴近于人的使用,在某些方面来说家具更难设计,因为你在建筑使用当中不会太质疑建筑哪里设计得不好,往往会被动地适应它。而一个家具你更容易去提出在使用层面的问题,比如哪里不舒服,或者哪里不合理。但家具也有其先天优势,设计师的思想在家具上会更容易得到彻底地贯彻。因为家具与客户发生直接的关系,和你自身发生关系,其所联系的对象不是很多,但建筑却是个社会产物,与之相关的人和物会非常的多,所以设计师在当中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通过家具,我们更多注重了个体本身的体验,更加强调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做了家具设计以后,我们在建筑设计当中也会更加注重这种使用体验,更加强调建筑和人之间建立更加积极的关系。可以说家具是一个纽带,用一个中间尺度把建筑和人连接在一起,如果不深入做家具,就很难有机会去研究人在使用一个器物,或是在空间里面所呈现出来的最真实和最舒服的一个状态。这一视角,令我获益匪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社区小主人
社区活动站的“大管家”
社区植树
续写《孔乙己》
睦邻卡
续写《孔乙己》
走过三米
我们的社区
新苑社区法院宿舍环境报告
我们的社区
我是社区小主人
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
续写《孔乙己》
住在A座的人
心声(续写)
ASP.NET的网站新闻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Client/Server数据完整性约束的实现技术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基于耦合度的分布问题研究
互联网对税收工作的七个影响
计算机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操作指南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样本
一个网站设计过程举例
毕业论文的形式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如何书写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
论我国信息与通信网建设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类型
电子商务影响传统会计的十个方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
植筋施工与检测方案
如何选购布艺沙发
美国期刊发行与零售的组织运营-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视错觉在住宅设计的应用
绩效管理系统及作用-企业管理论文(1)论文
如何利用隔断设计?
家居色彩手册
商务谈判中的八字真言-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论居室与风水的关系
从顾客满意到顾客信任-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浅谈住宅卫生间的设计
如何鉴别沙发质量
山东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实证分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平面设计的概念与术语
赖特:大自然永远都不会亏待你
《小英雄雨来》趣闻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整体阅读感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训练素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重点问题探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难点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阅读篇
《小英雄雨来》美文欣赏 抗日小英雄王朴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范文习作:给表姐的一封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考点练兵:积累篇
《小英雄雨来》训练素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范文习作:给外公的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重点字词的意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重点字词梳理
《小英雄雨来》美文欣赏 夜送鸡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