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苏菲的选择》中的创伤主题探讨

《苏菲的选择》中的创伤主题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7

《苏菲的选择》中的创伤主题探讨

威廉斯泰隆(William Styron)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南方作家代表, 且是美国文学界公认的福克纳的继承人。他的小说《苏菲的选择》(Sophies Choice)以独特的创作手法、严肃的历史主题及死亡与性、残酷与激情的交织成为美国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西方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斯泰隆借助女主人公苏菲向读者讲述了二战时期犹太人及其他种族的人们在集中营的悲惨遭遇,再现了 20 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残酷的事件。自此书出版以来,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大多集中在主题、叙事手法、新历史主义视角及女性主义研究等方面。到目前为止,主题研究主要是对生与死、罪恶与愧疚感的探寻,对创伤主题的探讨仍较缺乏。本文将借助创伤理论视角分析《苏菲的选择》中的创伤及创伤叙事,并挖掘作者赋予其的寓意与内涵。

一、创伤

创伤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原意指涉身体上受到的伤害。随着西格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将创伤研究引入心理学的维度,现代创伤的意义便不再局限于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的伤害成为了创伤研究关注的重点。创伤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凯西克鲁斯曾在其著作《不言的经历:创伤、叙事和历史》(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Narrative, andHistory)中说:创伤指涉一种突如其来或灾难性的不可抗拒的经历,(人们)对其的反应常常是延迟的,不可控制的,并以幻觉或其他入侵方式重复出现。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创伤具有一定的后延性并对受害者的影响巨大。伴随创伤出现的是一系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 PTSD),它是 1980 年由美国精神病协会率先认定的关于受害者的创伤特征,其具体症状表现为病理性重现创伤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性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

二、苏菲的伤痛

在《苏菲的选择》这部关于集中营题材的小说中,斯泰隆不仅展现了苏菲在奥斯维辛所受到的身体创伤,更重要的是关注了过去的苦难经历对其造成的心理上的伤害。

纳粹组织的入侵使苏菲原本平静的生活化为乌有。她也因为生病的母亲私运肉类而被关进了奥斯维辛的集中营,二十个月痛苦而艰辛的生活给苏菲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因为挨饿,苏菲得了坏血病,接着她又患上了斑疹伤寒与猩红热,这些疾病不断地侵蚀着她的身体,以至于苏菲后来回忆的时候说要是我在那里待二十个月又一天的话,我知道我必死无疑。幸运的是苏菲活着逃脱了集中营,但过去的苦难让她仍旧饱受病痛的折磨,她的假牙有时会脱落。她的项颈仍然有刺眼的小皱纹。她的双臂后侧也有松弛的肌肉。骨头偶尔也会发痛,特别是脚胫和足踝处,以至于走路也变得迟缓。此外,集中营饮食严重的营养失调,也造成了她新陈代谢上的伤害。纳粹恶行让这位昔日美人的身体不堪重负。

在奥斯维辛,纳粹长官要求她在一双儿女之间做选择,放弃女儿伊娃的决定似乎也未能拯救到儿子杰恩。作为母亲,不论是对伊娃的愧疚还是对杰恩的惦念都在苏菲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痛。苏菲在纳粹的魔鬼集中营遭受巨大苦难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其恶行。在纳粹司令官霍斯的寓所,虽能够得到较之于集中营较好的条件,但苏菲仍需忍受着女管家的调戏、纳粹执行选择的月台上不停上演的残酷、疯狂的场面以及尸体焚烧所产生的气味。纳粹造就的这些象征着死亡的恐惧时时地拍打着苏菲的内心,并在她心里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以至于战后苏菲随意翻阅杂志看到临刑前憔悴、枯瘦、毫无活力的霍斯的照片时,她竟然也惊骇地发出了一声怪叫,脸色枯槁。辗转到美国生活之后,苏菲找到了工作,努力学习英语,试图迎接崭新的生活。她也重拾久违的音乐,以期重获零碎的生命,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新的自我。但这种表面的憧憬与美好却未能掩饰其内心所受到的创伤。因为此时的苏菲下定决心试着驱除一切和战争有关的事物,把过去置之脑后。即使在收音机中听到关于纳粹战犯的消息,也总想把耳朵塞住试图屏蔽。最初跟用金钱、音乐以及性爱唤醒苏菲求生勇气和欲望的内森相识的那晚,她只对他讲述了大致的细节,其后却坚决地对他表明绝不再谈集中营的经历。刚跟内森在一起的时候,她并未告诉他自己有孩子。即使在后来交往的过程中,终于对其坦白,却告诫他:我要你答应我再也别提起我的孩子。我也不会再谈到他。对丁哥亦是如此:以后我再也不要谈起他,你也绝不要再问我问题。不,再也不要在战争结束的一年里,苏菲总是对日日占据报纸头版的纽伦堡大审判不加理会,就算这妨碍了她多读报刊以提高英语水平计划的实施,仍旧选择忽视。因此,苏菲的这种对痛苦经历的逃避正是心理创伤的一种体现,属于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她持续性地回避着过去的记忆与伤痛,不愿触及关于集中营及自己孩子的一切,试图以逃避的方式来将过去痛苦的记忆封闭起来从而麻痹自己以求得表面虚假的平静,以此可见纳粹集中营的经历对苏菲心灵的巨大伤害。

克鲁斯在其著作《创伤:记忆中的探寻》(Trauma: Explorations in Memory)中曾指出创伤者往往丧失了对创伤事件的主体判断能力,虽然他们能够清晰地记住细节,但却未能将其整合起来。所以这就导致当创伤者表述创伤记忆的时候,其语言特征常常表现为缺乏逻辑性、整体性。所以,从苏菲对丁哥讲述难民营遭遇时的断断续续不够连贯,支离破碎不够清晰来看,苏菲的心理创伤便更加明显了。同时,为了救儿子伊恩不惜向纳粹长官献媚,在为纳粹工作的过程中无意充当了帮凶,这些本能的求生反应却给战后的她带来巨大的愧疚感。纳粹集中营中的痛苦经历及内心强烈的愧疚感并没有随着纳粹的灭亡而消失,而是给苏菲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像其手臂上的数字纹身极难抹去。

三、创伤主题的意蕴

《苏菲的选择》这部小说虽以悲剧告终,但创伤的背后有诸多需认真审视的内涵。此部小说发表之后获得赞许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诟病,如评论家罗森菲尔德(Rosenfeld)和奥齐克(Ozick)认为这部小说试图把大屠杀普遍化,主要原因在于女主人公苏菲是波兰人,不是犹太人。毕竟,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死去的波兰人的数量远远比不上犹太人。但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否认威廉斯泰隆以南方作家特有的视角借助苏菲这一受创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德国纳粹集中营的残暴,揭示出除犹太人外,其他种族的人们也遭受了这种惨绝人寰的苦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集中营给经历过它的人们所带来的心灵与身体上的巨大伤害。因此,《苏菲的选择》展现的创伤不是苏菲这一个体的,而是群体的,是千千万万有此痛苦经历的人们所共同拥有的。他们作为一个受害的群体,虽经历了苦难,最终摆脱了死亡的命运,但过去仍不无时无刻地侵扰着他们的生活,啄食着他们的内心。斯泰隆对经历过二战创伤的波兰女主人翁的关注不但祭奠了在二战中因极端纳粹主义而丧生的人们,更重要的是唤醒读者对现实世界中更多有此经历的受害者的关怀。创伤理论研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朱迪斯赫曼(Judith Lewis Herman)提出创伤不能独自面对,只有在关系中才有逐渐治愈的可能。其实这就是肯定了医治创伤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行为。为了让创伤者走出阴影,坦然面对过去,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并认识自己,关怀氛围的创建是必不可少的。人文关怀的缺乏可以说是苏菲最终选择走向死亡的原因之一。苏菲本以为带自己走出痛苦并带给自己希望的内森可以使她开启幸福的生活,可现实依旧残忍。这个在苏菲的生活中担任重要角色的精神病患者并没有给予她充分的关怀,反而是在犯病的时候一再地辱骂她,质疑她,甚至向她嘴里撒尿。虽然丁哥深爱着苏菲,并愿意倾听她爱护她,但这并不能拯救苏菲的内心,阻碍其通往死亡的道路。

小说中的创伤叙事在给世人启示之外对读者的创伤恢复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上文曾指出受创者在经历创伤之后就会存在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上的缺陷,苏菲也因此没有完整连贯地讲述集中营的经历。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半自传体的形式将自己化身为小说中的丁哥充当苏菲创伤的聆听者及写作者。他将苏菲保守且不太顺畅的叙述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以至她的故事及亲身经历能够较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就为其他有相同经历的集中营幸存者提供了产生共鸣,梳理自己逻辑思路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够坦然地面对创伤,克服创伤,走上真正的治愈之路。同时,苏菲的悲剧也为受创者创伤治愈给予正确方式的指导。虽然缺乏适当的关怀是导致苏菲心灵创伤无法治愈的原因之一,但她自身回忆伤痛时的躲避及隐藏也给其创伤真正的痊愈设置了障碍。当丁哥主动问起苏菲儿子的时候,苏菲又向他表明:我很高兴你问这个问题我也希望你问我就是无法自己提及。这其实表明苏菲也希望有人能够倾听她的故事,从而使自己内心的痛苦得以发泄。但是她自己却不能主动地对他人坦白,在叙述记忆时总是躲躲闪闪甚至撒谎,这也就为其今后的自杀行为埋下了祸根。因此,苏菲对待创伤的消极方法给有创伤经历的人以经验与教训来正确对待创伤,让他们从给定的文本创伤叙事中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所背负的伤痛,进而对其自身进行反思从而积极主动地对待自己的痛苦经历,来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

四、结语

《苏菲的选择》是一部凝结着罪恶、痛苦与悲伤的小说。纳粹集中营的恶行及其留给受害者的伤痛通过作者的笔触展示在了读者面前。斯泰隆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对苏菲命运与经历的讲述,意图指涉有集中营经历的人们所受创伤的普遍性,进而号召读者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同时小说中的创伤叙述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为读者揭示了人们特别是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们学会坦然面对过去,才是正确的治疗创伤的方法。一味地逃避只是暂时的虚幻的安逸,但创伤带来的伤痛终究会把平静撕碎,掀起巨浪。斯泰隆的这种对创伤受害者的关注彰显了他对当代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索,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ice” between friends
抗击甲流
English— a bridge to the world
tecting our city is our duty(我们的城市是我们的责任)
erest makes miracle(呃是奇迹)
暑假计划How I Spent My Summer Vacation
中英语作文四大常见症状分析
Summer Harvest(暑假的收获)
Swine flu came
禽流感
How I Spent My Summer Vacation
school life
A-H1N1 and its Prevention
暑期日记
village, my love
学生一日常规
关于对公司人员异动的管理规定
文明部室(车间)标准
局办公室规章制度
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八小时外行为管理规定
公司民主管理制度
公司党委书记工作标准
经费开支管理办法
文明职工标准
班主任工作基本要求
公司关于劳动用品发放规定
党委办公室主任工作标准
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药业公司关于加强劳动纪律的实施办法
公司商标使用管理制度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大屯乡水利规划调研报告
梁北煤矿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生活饮用水硬度软化的研究
防洪防汛应急方案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开发建设项目弃渣场设计及防洪问题
堤坝滑坡
土地整理规划中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探索与实践
三峡二期厂坝工程帷幕灌浆设计与施工
“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
浅析橡胶坝坝袋和库区环境管护
新农村建设饮水方案尝试
棉花膜下滴灌根系发育规律的研究
煤矿雨季防汛方案
《小松鼠找花生》第一组教学设计一
《自己去吧》第一组教学设计四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组教学设计六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组教学设计七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一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二
《小松鼠找花生》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小松鼠找花生》第一组教学设计三
《自己去吧》第一组教学设计一
《自己去吧》第一组教学设计三
《小松鼠找花生》第二组教学设计四
《自己去吧》第二组教学设计四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三
《自己去吧》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自己去吧》第二组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