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中的视角问题探讨

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中的视角问题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6-08-17

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中的视角问题探讨

一、视角问题

视角问题,一直是叙事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主要解决的是文本中的观察者角度问题。在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会把视角和叙述者混淆起来。因此,研究视角问题,必须要把视角和文本的叙述者严格区分开来:视角主要涉及的是谁在看的问题,而叙述者主要涉及的是谁在说的问题。这二者有时会重合到一个人身上,但有时却又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混为一谈。

实际上,除了谁在看这样的视觉问题以外,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其他感知方式同样也是视角研究的一部分。张新木在《法国小说符号学分析》中指出:当我们讨论视角或聚集问题时,往往会将其局限于视觉的范围,而对于世界的感知,除了视觉外,还有嗅觉、听觉、触觉等,这些感官同样可以构成视角的成分。林特维特在《论叙事类型》中,也有这样的阐述:叙述视角并不局限于以视觉为中心,即弄清谁在看的问题,它还涉及到以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为取向中心的感知。因为对小说世界的感知必须通过取向中心的精神过滤,所以叙述视角必然会受到感知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可见,视角虽以视觉这种感知方式最为常见,但它并不是构成观察视角的唯一感知方式,听觉等其他感知方式同样不应忽视。

对于视角类型的划分,一般采用热奈特的划分方法,即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视角,这三种聚焦方式各有所长。零聚焦便于作者把握全局,尤其适合场面描写,传统小说多采用这种聚焦方式。内聚焦把观察点固定在一个人或几个人身上,采用一种受到限制的视角,形成一种空缺美。另外,内聚焦便于把握人物内心,擅长进行心理描写。在内聚焦的模式下观察者和叙述者往往会重叠,此时它在突出叙述者的思想感受和情绪体验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这种叙事手法在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受到作家们的推崇,现当代的很多作家都认为: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世界,能更准确地反映生活的现实和真实;客观世界不是靠作家来描述或反映的,而是有赖于小说中人物的不同观察和感受。现实主义作家只能反映事物的外观,却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因为他们见物不见人,只重物质世界,忽略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性。内聚焦又可分为固定式、变化式、多重式三种,并各有其特点。而在人称上,内聚焦一般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通常全篇以内聚焦为主的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较多;而第三人称内聚焦一般仅穿插用于以其他聚焦方式为主的小说当中。外聚焦是一种纯客观的描述或叙述,只是从外部来对人或物进行聚焦,而没有任何的心理活动描写,相比零聚焦和内聚焦而言,外聚焦这种视角使用得较少,很少有小说把外聚焦作为整个文本的主要聚焦方式,多数情况下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辅助的视角使用。一般而言,一部完整的小说,不会从头至尾只有一种视角,而往往会以一种视角为主、其他视角为辅的方式呈现。

二、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中的视角问题

勒克莱齐奥的小说《流浪的星星》与他所写的其他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视角构成方式。这部小说先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主要视角来进行叙述:在小说的第一章主要使用的是零聚焦的视角,在小说的后四章则主要使用的是内聚焦的视角;而在后四章的内聚焦视角中,又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的手法,形成了这部小说独特的立体式视角。而在观察视角的感知方式上,除了视觉为主外,还综合运用了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知方式,构成了本文在视角方面的又一特色。

1. 第一章中的零聚焦视角

小说的第一章《艾莲娜》占据整部小说篇幅的三分之一多。是小说中的重要章节。在这一章中采用的是以零聚焦为主、内聚焦为辅的视角模式,并全部使用第三人称。

第一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只要听见水声,她就知道冬日将尽了。也许正是这水声唤起了她最古老的记忆。她想起了在山间度过的第一个冬天,还有春天的水声叮咚。她走在爸爸妈妈的中间,就在这村中的小路上,他们拉着她的手。她十三岁,她叫艾莲娜格莱芙,但是她的父亲总是叫她艾斯苔尔。本章在开篇即通过倒叙的手法,以女主人公艾斯苔尔(艾莲娜)的回忆来展开事件,叙述了她幼时在战争中的经历。开篇采用第三人称内聚焦的视角,以艾斯苔尔作为观察者;但很快就转入了零聚焦的视角来讲述艾斯苔尔童年的事件。

这部小说之所以在第一章采用零聚焦为主、内聚焦为辅的视角,主要是出于交代人物和背景的需要。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1943 年,法国的一个小村庄被意大利人占领,成为了犹太人的聚居地,小说的女主人公艾斯苔尔当时才 13 岁,他们在这个村庄的生活在意大利人的统治下还算平静。但是后来,德国人要来了,所有的犹太人都极度恐惧,这些日子,是最后的日子,人们都变了,再也不是从前的模样。当他们说话,或是做事的时候,总有一种匆忙在里面。为了躲避德国人,他们踏上了逃亡之路,伊丽莎白慢慢地说:现在,德国人要来了。我们得走。所有的人都得走。她重又说道:所有的犹太人都得马上走,在德国人到之前离开。这样庞大的战争背景如果只是通过一个13岁的小姑娘的视角来展现,无疑要受到极大的限制,她这样的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也无法承担这样的任务。另外,在第一章中,也有很多的出场人物,除了女主人公艾斯苔尔以外,还有她的爸爸妈妈,教她钢琴的费恩先生,她的玩伴特里斯当、加斯帕里尼等,还有奥鲁克夫人、马里奥、拉歇尔等,要刻画这么多人物并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无疑还是无所不知的零聚焦视角更具有操作性。

2. 后四章的内聚焦视角

从第二章《艾斯苔尔》开始,视角陡然一变,从零聚焦转为内聚焦。此时艾斯苔尔已经十七岁,快要成年了。这个年龄段的女孩思想虽然未必成熟,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已经开始形成,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也接近成人的水平,从此时开始以艾斯苔尔作为观察者来展开情节是比较合适的,并且也便于女主人公艾斯苔尔心理活动的描写。此时战争已经结束,艾斯苔尔和她的母亲决定去寻找她们自己的家园刚刚成立的以色列圣地。她们的流浪之旅充满坎坷,以艾斯苔尔作为观察者,通过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展开情节,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同时,这种受到限制的内聚焦视角,形成了小说中的空白。就像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艺术一样,小说中的空白也能够起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事实上,在任何一部小说中,尤其是在以内聚焦为主要视角的小说中,对于事件的叙述都不可能是整个事件的全部,因此未叙述出来的事件就成为了小说的空白。茵伽登曾经说过: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只是一个具有各种未定点以及尚需对无数未定点予以充分确定的图式化结构。在这里,他所说的未定点其实就是指空白。而海明威更是对此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他在《死在午后》一书中这样写道:一座冰山的仪态之所以庄严,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这是他对冰山原则的首次表述,其后,他又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所以说,一部小说的叙述就像冰上露出水面的一角那样,只是整个事件的一小部分,而更多的内容则隐藏在水面之下,隐藏的内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读者却可以根据已知的部分进行推理和想象来得知。因此,空白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成分。一部小说,正是由于有了空白,才会衬托出它的精彩之处。与零聚焦相比,内聚焦由于受到观察者的感知限制,会形成更多的空白,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后四章的内聚焦视角中,第二章《艾斯苔尔》、第四章《太阳的孩子》、第五章《伊丽莎白》都是以女主人公艾斯苔尔作为观察者的。而第三章《萘玛》则是个例外,它是以小说的第二女主人公萘玛作为观察者展开情节的,主要讲述萘玛在难民营里的苦难经历。第一女主人公艾斯苔尔和第二女主人公萘玛之间并没有过多的关联:她们没有作为具体的两个人相遇、相爱,或是相离,也没有作为具体的两个人发生冲突。她们终其一生只有一次构成情节的相遇这是萘玛的第一次出场,小说自此有了第二条主线,进入了实质上的第二部分:二战结束,可战争还远远未曾结束,甚至它将意味着又一场恶梦的开始,萘玛在难民营里的苦难经历成了很好的证明。艾斯苔尔这个犹太女孩和萘玛这个阿拉伯女孩,她们虽然只有一次相遇,但她们的命运却是相似的,都是战争下的牺牲品。勒克莱齐奥通过这两个女孩的视角转换,探讨了等待、希望、绝望、死亡这样一些他始终在思考的主题。

在后面四章当中,不论是以艾斯苔尔作为观察者,还是以萘玛作为观察者,都有一个叙述上的显著特点,即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内聚焦相对更具主观性,更有利于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但也相对受到更多的限制;第三人称内聚焦相对更具客观性,并且更具自由度,更加有利于叙事和描述。胡亚敏在《叙事学》一书这样解释了这两种不同人称下的内聚焦叙事的差别:这种固定焦点的第三人称叙事文与第一人称叙事文类似,甚至将这种第三人称叙事文改写成第一人称而除了引起语法代词的本身变化之外,不引起任何其他的话语变化。不过,这两者的差异毕竟是有的。第三人称内聚焦叙事文一经叙述者传达,则存在着两个主体,既有人物的感觉,又有叙述者的编排。并且,运用内聚焦的第三人称叙事文在视野范围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即使作品中的叙述者悄然移动一下角度,也不至于像第一人称叙事文中那样明显生硬。可见,虽然同样是内聚焦的视角,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和第三人称的内聚焦还是各有其特点和长处的。勒克莱齐奥在这里采用了两种人称交替出现的手法,一方面是根据情节和内容的具体需要来进行人称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在小说的叙事形式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和层次,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3. 多层面、多感官的立体视角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浪的星星》中的视角呈现出一种多层面的立体式结构。从大的层面来讲,本文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聚焦方式来构成视角,第一章为零聚焦,后四章为内聚焦。从更细的层面来讲,在后四章的内聚焦视角中,又存在着两个不同的观察者(艾斯苔尔和萘玛),并且都是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的方式观察事件。此外,在第一章中并不是单纯采用了零聚焦的视角,而是在以零聚焦为主的同时,间歇穿插了其他的聚焦模式;后面四章同样如此。同一部作品中出现如此复杂多变的视角,这在文学作品当中是不多见的。这种多层面的立体视角也构成了本文的最大特色。

除了多层面这一特点外,多感官也是本文在视角方面的一大特色。视角虽以视为名,但并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听觉等其他感官的感受同样不容忽视。在《流浪的星星》中,除了视觉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多种感官构成的视角。音符流泻,似乎停顿犹豫着,又重新滑出来,那仿佛是一种语言,这就是一种听觉视角;他靠近我身边坐着,伸出胳臂环着我的肩。这是他第一次这样做,我能感觉到他身体的热量,这是一种触觉视角;巧克力甜甜的,可同时还有种苦味,我想我从来没有尝过这样的味道,这是一种味觉视角;风有点潮,那气味温温的,满是花粉的味道,这是一种嗅觉视角。勒克莱齐奥在《流浪的星星》中以丰富的感觉使得整个视角显得更加丰满和立体,让人获得美的感受。因此,多感官也是这部作品在视角方面不容忽视的一个特点。

小结

视角问题,曾一度成为文学叙事分析的热点,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今,虽然视角问题的研究热度有所减退,但不可否认的是,视角仍然是小说叙事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流浪的星星》以其独特的多层面、多感官的立体式视角,在勒克莱齐奥的众多作品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叙事特色和独特的文学价值。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耀眼的月亮
美丽的天水湖
茶花
小玩具
老家的小河
可怜的爷爷
春天来了
过年
指甲草
星宝宝
我们的新校长
我爱你,辽河
美丽的校园
客人来了
吹泡泡
2012年优秀入党自传范文
2012年入党个人自传优秀范文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经典范文(任何时间都可用)
入党自传范文
2009年北京大学入党申请书范文
2009年3月最新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2009广东某大学生的入党申请范文
2012年11月当代大学生1入党申请书
优秀学生干部入党自传范文
09年最新版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通用范文
本科毕业生入党自传
2012年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2篇
农民入党自传范文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2篇
2012年11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城际轨道交通
大国的祸与福——关于国家结构制度安排的一点随想
公民投票:政治学的阐释
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探讨
从运营角度谈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设计
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上)
关于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考
选择与规则(中) 
“自由主义”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涵义
工具理性的社会蔓延
日本当代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简析
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
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设备在重庆轻轨中的应用
《翠鸟》教学设计之一
《翠鸟》教学赏析
《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之二
《翠鸟》教学设计之三
《火烧云》第一课时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四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五
《翠鸟》
《火烧云》教学设计之三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三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一
《翠鸟》教学设计之五
《找骆驼》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