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

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6

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

"

论文摘要 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启了对文化建设的孜孜探索和对文化繁荣的不懈追求,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理论,这些理论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和谐文化理论的形成体现了党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以及对于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 和谐文化 历史脉络 一脉相承 和谐社会

文化是思想的沉淀,是历史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得以薪火相传和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谐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财富,深刻梳理和阐释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文化建设亦面临着迷茫和危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始人,毛泽东同志的文化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既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成分,又借鉴了国外先进文化成果,成为毛泽东同志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分之一。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作为毛泽东同志文化思想的精华,是和谐文化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对于当前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首先,毛泽东同志揭示了文化的性质,阐明了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科学地界定了文化的社会定位。在毛泽东同志看来,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属于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即“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其次,在深刻揭示文化阶级性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阐释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因而它应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以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以谋求社会进步的有力武器。再次,新民主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毛泽东同志指出它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三大基本特征特征:所谓民族性,即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所谓科学性,即它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要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所谓大众性,即它是为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此外,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科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的方法,即应该汲取其精华而抛弃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运用批判的眼观进行继承和弘扬,反对割裂历史,抛弃传统;对待外来文化,要用辩证的思维进行吸收和借鉴,反对盲目崇拜,全盘吸收。

二、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

十年文革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文化亦历经着巨大的浩劫。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对于政治经济建设的作用,强调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作为邓小平同志文化思想的核心,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对毛泽东同志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而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征程。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他看来,在实行改革开放和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东西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多种社会思潮激荡杂陈,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丢失灵魂。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有机统一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于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邓小平同志认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向,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评判标准,以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繁荣进步,据此,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等著名论断。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以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重申文化建设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文艺发展,满足精神需求,实现社会进步。 "

三、江泽民同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继承毛泽东同志、邓小平文化理论的基础上,立足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科学地阐述并强调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并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体现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新境界。

四、胡锦涛同志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理论

和谐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既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传承性,又借鉴了人类有益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所谓和谐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包含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评价,还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实践取向和制度构建。”和谐文化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应运而生,它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不仅如此,和谐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包容价值多元化,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优质成分,融合不同文明的异质冲突,在坚守民族特质中寻求世界共性,为解决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推动人类文明走向和谐新境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方向和发展前景。可以说,和谐文化理论的形成体现了党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五、结论

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启了对文化建设的孜孜探索和对文化繁荣的不懈追求,党在长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过程中,针对不同时代特征和文化发展规律对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地回应,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论阐述,而这些关于文化的理论阐述又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体现了党对于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入,逐步走向自觉,逐步走向成熟。和谐文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和文化战略调整,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提升,也是对全球化背景下多种文明交融、多元价值碰撞以及多样文化诉求的积极回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石皮弄
我的学校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
我的家
神奇的圆柏
除夕之夜
秋游
记一次劳动
秋游
学英语
保护环境
爸爸,我想对您说
节日的人民广场
学生通用入团申请书范文
2012年初中生入团申请书范文
初中学生的入团申请书
2012年入团申请书范文200字
2011年员工入党申请书
大学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入党自传
入党推优自荐书
初中入团申请书标准范文
公务员入党申请书范本
初中生入团志愿书范文
大学生入党申请1000字范本
600字入党申请书范文
初三入团志愿书范文
中学入团申请书范文
高中生团员7月入党申请书
河堤施工中振动测试安全判据的初步
潮安县官塘桥闸除险加固工程水工模
水库工程施工标反滤料填筑碾压参数的确定
洋河水库大坝加固工程砂砾料碾压试验研究
某码头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用碾压试验优化土石坝填筑施工方案
浅谈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
基于组件的河网水流模拟软件的设计
水利工程检测工作总结
回忆在施工单位的日子!
水电枢纽辅助洞工程岩爆预案
填表基本规则
浅谈堤防除险加固技术
某排洪沟工程施工方案
北江大堤西南水闸渗流分析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