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音乐图像的辨伪的策略分析

音乐图像的辨伪的策略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20

音乐图像的辨伪的策略分析

音乐图像的辨伪的策略分析 音乐图像的辨伪的策略分析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音乐图像的辨伪的策略分析 文章来源3edu教育网

学术界类似的争论并不少见,但多数情况下是一边争论,一边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并不会对各自的发展有太大影响。虽然如此,学科的定位也还是要讲的。因为搞清楚学科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研究者的工作更加自觉和清醒。笔者的观点是,就像音乐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一样,音乐图像学也应是音乐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其间的关系应该是比较清楚的:音乐考古学与大考古学之间,对象和方法都有特殊性;音乐图像学和音乐考古学直接的关系也是如此。而且,在以往的音乐考古工作中,也包括了大量的图像研究。

音乐图像学在我国目前尚不发达,远远落后于对器物的考古。所以,有些基本理论问题,需要提出来加以讨论。其中,图像的辨伪,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人没有专门做过很多音乐图像学方面的研究,但是在其他的研究中接触过这个领域的问题。以下就笔者在研究唢呐的历史时遇到过的两个案例,谈一谈图像材料的辨伪问题。

一、克孜尔天宫伎乐壁画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1998年。那时我正在写博士论文《中国唢呐音乐研究》,其中一部分内容是考证唢呐的来路以及传人中国的时间。当时接触到的最早的材料是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中的两支“唢呐”。这个窟被称为音乐窟,因为壁画的主要内容是天宫伎乐。在室内左右两壁上,各有14个奏乐天人,两两成对,表演着“二重奏”。其中右壁第六对(图见封三)和左壁第六对,是同样的画面:两个奏乐天人—个操琵琶,—个吹唢呐。

该窟建于公元4世纪,大约在十六国时期。在发现这个材料之前,最早的唢呐图像出现在明代,最早的文字记载即明徐渭《南词叙录》中所提到的“至于喇叭、唢呐之流,并其器皆金、无遗物矣”。这些材料与克孜尔的壁画相距一千年左右。根据徐渭的记述,人们通常认为唢呐在元代才在中国出现。

一般认为,考古所得的实物比文献更具有可信度,且往往可填补文字记载的空白。例如,大量先秦编钟的出土,证明了一钟双音的技术确曾存在于先秦并且十分成熟,而这些在文献上是没有记载的。但是,壁画与出自地下的器物有所不同。地下文物出土前不见天日,人们接触不到,因而没有机会改变它的样貌。即或会有被盗后再现于世的情况,但作伪的情况绝对少见。因为盗墓是为了出手倒卖,如果作假反倒弄巧成拙。壁画就大不相同。不管是在寺庙还是在石窟,壁画都要暴露在各色人物面前,人们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它,所以就有改变它的可能性。特别是有的洞窟曾长期无人管理,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那么,第38窟的这幅壁画反映的信息可靠吗?某些学者已经在着作中肯定这就是唢呐。如果唢呐真的在4世纪已经出现在中国,那么在从4世纪到徐渭之间的千年时间里,文献中和其他地方的壁画中会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吗?

早在笔者注意到这幅壁画之前,在克孜尔研究院工作的老专家霍旭初先生已经对此壁画产生了怀疑。他在近距离观察这幅壁画时,发现唢呐杆和下端的喇叭口颜色有所区别;从自己所掌握的相关文献中,找不到与唢呐有关的记载;附近其他洞窟壁画中的同类乐器,也都没有喇叭口。(见封三相关图片)由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曾来石窟临摹,他也曾向带队老师调查有没有人涂改过壁画,但回答是否定的。尽管暂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霍先生还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否定了这件乐器是唢呐。他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新疆卷》中这样说:“在龟兹石窟中,只在38窟伎乐中出现此形制的乐器,应为筚篥之类。”《中国音乐史图鉴》也收录了这幅壁画,但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如果克孜尔石窟后来没有更新过,此图像说明唢呐早在公元

三、四世纪已流行于新疆地区。”

但是,这些毕竟都是凭借经验做出的推断,而不是根据证据做出的定论。所以,霍先生用了“应为”一词,《图鉴》用了“如果”一词,为自己留出了余地。如果有了证据,这些推断便可转化为定论。

柳暗花明的时刻来了。正在霍先生苦寻证据之时,德国同行送来了“及时雨”。原来在20世纪初,德国的考察队曾来到克孜尔石窟。他们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并为洞窟编了号。此外,他们还为某些洞窟中的壁画拍了照,最后又剥走了一些壁画。1998年,德国客人重访克孜尔,带来了他们的前辈们拍摄的照片(见封三,左壁暂未找出),其中就有38窟中的这幅琵琶和“唢呐”的重奏。

真是大喜过望。原来,这支所谓“唢呐”的原貌是没有喇叭口的,当属筚篥无疑。至于这个喇叭口的来历,当不难推断。肯定是有人来洞窟临摹壁画,陡升好事之心,画笔一挥,一支筚篥就变成了唢呐。也恰在这个时候,我通过周吉先生的介绍,与霍先生取得了联系,和他分享了这一信息,顺利地把我的文章继续下去。霍先生后来也专门撰文说明了这幅壁画“变脸”的过程。

二、济南石棺

后来,我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东卷》中又看到了一个石棺,名曰“灵魂升天图石棺”(见封三)。据书中介绍,这是一件宋代的石棺。石棺两侧的浮雕,都是超度亡灵的僧人乐队。乐队中的唢呐十分清楚,还有云锣、笙、鼓等。

我非常希望能找到一个宋代唢呐的证据。因为我当时已经找到唐代唢呐的证据,如果宋代再有,不但可以和后面的元代连接起来,而且还可以说明在宋代的山东地区,僧人的乐队是使用唢呐的,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这件石棺藏在济南博物馆。我专程赶到那里,仔细了解了这个石棺的情况。石棺很小,像常见的瓷枕头那样大。博物馆的学者告诉我,这是一件从民间收集来的藏品,准确年代并不明了。根据民俗学家对丧葬风俗的研究,他们认为宋代可能使用过这种石棺,所以就将年代定为宋代。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年代。这个石棺本身以及上面的图像的真实性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无法准确断代。它是个孤证,在附近以及更远的地方都没有相近的实物可以参照。它又不是动植物,不能使用碳14方法测其年代。又是一桩无头案。

总之,到目前为止,我没有找到可靠的宋代唢呐的证据。我在写作《中国唢呐音乐研究》时,还没有见到这个小石棺。我当时的推测是,唐代曾经出现的唢呐是由西亚传人的,但并没有流传开来,可能逐渐失传了。后世的唢呐,可能是蒙古人西征时从西亚“再次传人”,然后流传开来的。现在见到了小石棺,由于其年代不明,仍无法改变这种推测。无法下结论,只好推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一定要说明这是推测。

通过处理这两个案例,笔者亲身体会到,在音乐图像学的研究中,辨伪是首先要考虑的工作。图像也像文献一样,是需要辨伪的,要“验明正身”。这首先需要有辨伪的意识,并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认真辨识考证。其次,要有足够的学术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发现疑点。其三,发现疑点后,需要耐心地寻找证据,甚至在无奈的情况下耐心地等待证据。只有在证据充分,确认了材料的可靠性以后,方能放心使用。在证据不足或不明的情况下,我们宁可把疑团继续存在心中,把无法下结论的原因向读者交代明白。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澄清,可以把问题交代给下一代。即使几代人都无法澄清,或永远无法澄清,也没有关系,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最后都会有明确答案的。相反,如果我们在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妄下结论,那么留给后代的,将是无穷的麻烦。如果结论是错的,后人相信了,那将谬种流传;如果结论是对的,那也是“蒙”对的。学术工作绝不可以寄希望于“蒙”。而且即使“蒙”对了,后世严肃的学者也不会轻易相信,因为你证据不足。他们还要重新去搜求证据,重新去论证,麻烦大了。无论如何,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宁可让疑团永远成为疑团,也不要轻下结论。有的时候,是要“撞大运”的。在克孜尔“唢呐”问题上,霍先生,还有我本人,是幸运者。但在“石棺”问题上,我当然希望幸运能够再次降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植物
稻田卫士
美丽的玉鼎广场
游泳去!
我认识的新伙伴
有趣的一件事
捉知了
假如我是孙悟空
我的课余爱好
一张照片
我的奶奶
意外
我最喜欢的卡通明星——机器猫
比一比
猫师傅和老虎徒弟
进步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最新研究生入党申请书范例
2012年公务员入党申请书
农村优秀青年入党申请书
2012年共青团员入党申请书
入党校学习申请书的格式
团组织推荐表范文
入党申请书的书写格式
2010青年工人入党申请书范例
2012年9月团员入党志愿书
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企业管理人员入党申请书
优秀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2012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申请书
2012年8月最新入党申请书
小管出流灌溉技术
园林树木生长期应如何灌水
地畦灌溉技术
间歇灌溉的特点与适用条件
节水灌溉技术常识
渠道沉陷、滑坡及裂缝的修复
非灌溉旱作农业节水技术
低山果园的节水灌溉技术
冬枣树灌溉
妙招迭出说灌溉
地下滴灌技术的应用
干旱缺水趋势下灌溉农业怎样高效用水
灌溉施肥
波涌灌技术
微灌技术的作用和效益分析
《玲玲的画》
《爱迪生救妈妈》
《恐龙的灭绝》
《纸船和风筝》教案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案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案
《清澈的湖水》教案
《“红领巾”真好》教案
《蜜蜂引路》
《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教案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个儿子》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