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经管营销> 经济/市场> 重要经济指标(经济学术语)

重要经济指标(经济学术语)

上传者:孟吉红
|
上传时间:2016-08-16
|
次下载

重要经济指标(经济学术语)

一、总体经济指标

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

(一)国民生产总值

(二)价格指数

1、概况

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格的变动。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指标。

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目前,我国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替代生产者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是从生产角度反映当月国内市场的工业品价格与上年同月的价格相比的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只反映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没有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它的变动也要比居民消费价格剧烈一些。

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是从居民购买角度看物价变动,而商品零售价格是从零售角度看物价变动,为体现历史的延续性和可比性。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

(三)收入指标

1、收入指标的分类

根据中国城乡二元的现实,主要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两大类指标。反映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反映农村居民收入的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界于0--1之间变动,越大就表明不均等程度越大,越小就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分配相对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偏大;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0.4被作为一般的警戒线。

(四)景气指标:预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

1、景气指标的分类

第一类指标通过对现有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挑选出最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特点的指标,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如国家统计局的国经指数、国家信息中心的中经指数、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的卡斯特指数等。

第二类是通过调查问卷设置问题对特定的调查对象如企业家、消费者等进行的景气或信心调查,通过对统计汇总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出相应的指数。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的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等。

2、现行的主要经济景气指数 国经指数。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选择先行指标四个,包括全国钢产量、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数、广义货币M2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步指标四个,包括狭义货币M1、消费品零售额、工业生产增长率、海关出口总额等。在此基础上用合成指数分别计算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两个指数合起来称国经指数

中经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负责编制。选择同步指标12个,包括现价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品销售率、基础农资产品指数(各种化肥产量、农药产量、合成氨产量、农膜产量的复合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额、货运量、财政支出、海关进出口总额、狭义货币M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社会需求指数(复合指数)等,编制不同合成指数,称为中经指数。 卡斯特指数。由卡斯特评价中心负责编制。选择先行指标7个,包括钢产量、银行各项贷款总额、出口总额等;同步指标6个,包括工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狭义货币M1、银行工资和其他对个人支出、汽车产量、基建投资总额等;滞后指标5个,包括零售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铁路货运量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在此基础上,计算先行和同步指数,统称为卡斯特指数。

3、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

它通过对部分企业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状况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景气指数,从而准确、及时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预测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 以企业景气指数为例。景气指数的数值介于0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当景气指数大于100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当景气指数小于100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

4、消费者信心指数

通过对消费者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消费者对未来消费的判读和预期来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预期指数和满意指数组成。其中,预期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家庭经济状况和总体经济走向的预期,满意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和耐用消费品购买时机的评价,而信心指数则综合描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经济走向的信心。

目前编制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以1997年为基期,动态反映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变化。这个数值越高,表明消费者的信心越高,这个数值越低,消费者的信心越低。

二、主要需求指标

经济增长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共同增长决定的。一般来说,供给能力的提高是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它的变化要相对温和一些,导致经济短期波动的往往是一些需求性因素。很多国家都把调节社会需求作为日常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我们通常把消费、投资和出口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大需求中,消费占据了主体地位。这从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中得到反映。相对其他需求来说,消费是投资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

(一)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

反映社会消费总需求的指标主要有两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最终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它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长期以来,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重要驱动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在过去数十年中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投资驱动特征,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国家也常常把对投资的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尽管投资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低于消费,但投资的巨大波动常常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

1、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是考察投资需求变动的主要指标。

2、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与消费需求不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总需求的总量与结构都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能够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这样,投资对经济既有需求拉动作用,又有供给推动作用。需求拉动作用常常直接表现在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期数值中,供给推动作用则有一定的滞后期,因为固定资产投资要形成产品生产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

投资增长的波动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同方向波动。

当投资增加时,会立即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投资品生产企业的产量和效益。就业会上升,居民收人也会增加,并促进消费增加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当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时,企业效益、居民收入和消费都会下降,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会有所回落。从历史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变动基本上是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的。投资增长加快时,经济增长速度一般较高;投资增长放慢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减缓。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本都是正增长,只有1989年例外,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并使经济增长速度从1988113%下降到42%,这也是中国1977年以来经济增长最慢的一年。1992年和1993年投资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4.4%和61.8%,与之相应,带动这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4.1%和13.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从 1998年起,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连续数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其目的也是希望通过刺激投资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

投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并进一步带动消费品的需求增加。因为投资形成固定资本、扩大生产能力会有明显的滞后,所以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一般会在短期内带动物价上升。从历史上看,中国投资增长速度的波动与物价波动也比较一致。投资增长速度较快时,物价涨幅也较大;投资增速回落时,物价涨幅也会降低甚至出现通货紧缩。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明显领先于物价的波动。如1989年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到谷底,居民消费价格在1990年下降到谷底;1993年投资增长先达到波峰,物价在随后的1994年达到波峰。

4、投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对股票市场来说,投资增长速度加快,表明企业对经济前景看好,或者说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刺激投资,会改善企业效益,这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好消息。而投资增长速度放慢,则可能意味着经济景气下降,股票投资者在此时最好是抛出股票持币观望。但当投资过热时,经济正常运行通常会受到干扰,国家多会采取一些办法进行抑制。比如针1992—1993年投资过度膨胀,国家从贷款等方面进行控制,使过热的投资马上受到抑制,并带动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同期股票价格也出现幅度较大的波动。所以,一般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适度加快对股票价格上涨有支撑作用,但投资增长过快,出现过热时,则可能不是好消息。反过来也一样,一般来说,投资增长速度放慢意味着后期的经济景气可能会下降,对股票投资者来说不是好消息。

对债券市场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提高物价水平,市场收益率水平会普遍上升,这会降低债券的价格;而投资增长速度的放缓对债券持有者来说反倒是好消息。

对汇率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会增加投资需求和社会总需求,在社会总供给一定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向好,应该推动本国货币升值。但如果投资需求过旺,对国外商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导致外汇需求增加,又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一般来说,前者的影响可能更大。从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看,投资对汇率的影响还非常有限,但今后应该会更加明显。

5、指标的发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由国家统计局负责发布。每个月和每个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月后13日左右在各媒体转发的国家统计局月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上可以查到,下月月底出版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有当月和部分历史月度数据。年度数据于每年228日左右在统计公报上公布。

(三)存货增加

存货增加对于研究经济走向有特别的意义。存货增加本身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之一,更重要的是,存货增加常常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存货的变动对经济波动有重要影响,许多用来预测经济走势的景气指数都把存货增加作为一个先行指标包含在内。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之中,尽管存货增加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先行性,但在分析时还应该与其他一些经济指标结合进行。

1、概念

存货增加就是指企业存货价值的变动额,即期末存货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原材料。

2、存货变动与经济周期同方向变动

一般来说,存货变动与经济增长是同方向运动的:经济高涨时,存货占GDP的比例增加;经济相对萧条时,存货投资占GDP的比例下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生产,预期好便增加生产,存货各构成部分,原材料储备、在产品、成品库存增加,存货比率上升;经济预期差,企业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存货比率下降,其结果是存货变动和实际产出同向变动。

但在中国,情况要更复杂一些。在传统体制下,企业很少注意市场,产销经常脱节。经济景气时,产销衔接好,存货比率从高位下降;经济萎缩时,企业照旧生产,存货比率异常高升。如,经济低谷徘徊的1990年存货比率从1987年的49%升至93%,其后随经济景气的回升下降至1992年的51%。1993年清理整顿,到经济软着陆1995年,存货比率升至61%。此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存货变动与经济增长同方向的特征就表现得明显一些。1995年以后,随着GDP增长速度逐年降低,存货比率连续下降,到2001年降至07%。

3、存货增加对经济的影响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存货增加,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有一部分要留存下来,暂时不进入市场,这样,即使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都维持不变,社会需求也会增加,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拉动作用。

同时,正常情况下,存货的增加往往意味着企业看好市场前景,对经济走势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和预期本身就是经济走强的信号。反过来,如果存货减少,也会直接减少社会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1999年,中国GDP增长 7.2%,比上年减慢0.6个百分点,而当年存货减少689亿元,仅此一项就把GDP增长速度下拉0.9个百分点。

同时,也要注意,存货增加可能是不得已的,这就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果库存突然增加,则表明市场需求已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示着经济发展将要受阻,有进入停滞或衰退的可能;在经济发展低迷的时期,如果商业库存突然减少,则表明市场需求正在扩大,经济发展有好转的迹象。

2)对价格的影响。如果存货投资增加,社会需求也会相应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加快,一般会拉动物价上涨;反之,则物价涨幅可能回落。当然,如果是由于需求不足导致的存货增加,则另当别论。

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根据存货增加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可以判断存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如果存货增加,同时伴随经济增长加快和价格的上涨,则预示经济景气走强,企业效益会有所改善,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利好。同时,市场收益率会上升,债券价格可能下跌,对债券投资者来说则不太有利。经济形势的趋好,会对人民币币值给予支撑,此时多持有人民币,减少外币持有相对来说风险要小一些。但如果在经济已经有过热迹象时存货突然增加,则表明社会需求没有与供给同步增长,经济增长步伐可能会放慢,股票投资者需要警惕,债券和外币的持有者则可以看好后市。如果存货减少,而经济停滞不前,市场状况不佳,则预示股票价格可能会下跌,债券和汇率可能上涨。

4、存货增加的统计与发布

存货增加是国家统计局在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核算中得到的。目前只有年度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编辑,每年5月中下旬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和9月份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会公布上年度存货增加数据。

(四)进出口

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内需,出口则是反映外需的主要指标。

1、概念

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额三个指标,都是用来观察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总规模的指标,反映进出中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叫净出口,它从总体上反映一国的外贸余额。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差额是正数,也叫顺差;反之称逆差。

2、进出口对经济的影响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居民需要的许多商品,可以由国内厂商提供,也可以用进口来替代。如果进口减少,社会总供给会减少,会有一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部分富余的需求会转向国内产品,这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样,国内厂商生产的一些产品,可以由国内居民消费,也可以出口到国外,出口增加,也就意味着需求的增加。这样,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都会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反过来,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则会减慢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事实上,净出口本身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贸易顺差越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就越大。      从历史数据来看,进口和出口的变动趋势比较接近,基本都是同向运动。即出口增长较快时,进口增长也较快,出口增长减慢时,进口增长也减慢。而且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的变动都与经济增长速度相一致。这也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远不只是净出口能完全反映出来的,所以,在分析进出口对经济影响时,既要考察贸易顺差的情况,也要考虑进出口总额的变动。

2)对价格的影响

进口减少会减少国内的供给,出口增加会增加市场需求,两者都会使国内的供给小于需求,加大物价上升的压力;而进口增加会增加国内的供给,出口减少会减少市场需求,两者都会使得国内的供给大于需求,减缓物价上升的压力。

3)对汇率的影响

汇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进口和出口,反过来进出口也会通过改变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会加大贸易顺差,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外汇供给,这会使人民币有升值压力;而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顺差的减少或者是逆差的扩大,都会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减少外汇供给,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4)进出口对货币供应和利率的影响

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会使净出口增加,增加外汇收入。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结售汇制,企业和居民的外汇收入出售给银行,会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扩大货币供给,降低市场利率。这也会进一步加大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反之,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会使净出口减少,减少外汇收人,则会使货币供给收缩,提高市场利率。

5)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进出口对相关行业的证券价格有一定影响,但目前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影响还比较有限。一般来说,进出口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与其对经济增长和价格的影响是一致的。进出口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净出口增长加快,对股票持有者有利,但对债券持有者不利;反过来,进出口增长放缓对股票持有者来说是利空消息,但对债券持有者来说则属于利好。

3、进出口数据的统计和发布

进出口数据由海关总署负责统计和提供。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进出口数据一般同时公布人民币数据和美元数据。1994年及以后,月度进出口人民币数据是按当月美元数据乘以人民币兑美元的上月末汇率的数据。

进出口每个月的初步数据由海关总署在月后13日内通过新闻媒体发布,详细数据月后25日内提供。海关总署网站 (WWW.customs.gov.cn)与商务部网站(WWW.moftec.gov.cn)都可以查到相关数据。海关总署编辑出版中、英文版的《中国海关统计月刊》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也可以查到,其中,《中国海关统计月报》在月后25日内出版,《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在年后6个月内出版。

(五)利用外资

由于我国在过去一直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国外资本的流入,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而且,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还改善了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因此,在研究分析宏观经济时,利用外资状况常常会受到特别关注,被用来分析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以及可能对整个经济的影响。

1、利用外资的概念

一般所说的利用外资指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利用外资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目前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所谓外商直接投资,常用英文缩写FDI表示,是指海外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中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中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中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中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在通常的运用中,利用外资这个指标常常会在两个方面用到,一个是对外经济统计部分,反映国际收支中的资金往来,另一个是在投资中,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有多少是利用外资。

2、利用外资对经济的影响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不仅表明经济增长前景较好,也往往意味着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对国民经济有拉动作用。外资流人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仍有潜力,企业会相应提高产量,促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如果外资流人减少,则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历史上看,利用外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动趋势比较接近。

2)对价格的影响

利用外资的增加会直接增加社会需求,并导致国外净资产和外汇占款的上升,在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会引起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增加总的社会需求,在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会使物价有上涨压力。反之,利用外资减少会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从历史上看,利用外资与物价指数的变动趋势也是基本一致的。

3)对汇率的影响

外资流入可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扩大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和外币的供给,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本国货币有升值压力。反过来,如果利用外资大量减少,则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

4)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目前,利用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直接影响还比较小。但一般来说,利用外资增长加快,表明国内经济前景较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这对证券市场是有利的。如果利用外资增长放慢或者是减少,则表明国内经济对外资吸引力减弱,国际收支状况可能恶化,对企业效益有不利影响,对股票价格有下压作用。

3、利用外资数据的发布

实际利用外资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由商务部统计、发布。每个月的数据在商务部网站 (wwwMoftec.govcn)上公布,每月月底出版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有上月和最近一段时间的数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利用外资是由国家统计局整理提供,月后13日左右公布,在国家统计局网站 (WWW.stats.gov.cn)、每月月底出版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都可以查到。

三、主要供给指标

总供给是指全社会通过生产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货币价值总额,其中既包括实物产品,也包括提供的服务等。总供给的形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起点,它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运行诸多平衡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一般来说,若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表现为物价水平上升;若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表现为物价下降;若总供求大体平衡,则物价将大体稳定。

(一)农业增加值

农业增加值是指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在定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核算范围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二)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即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通过分析工业增加值的四大构成要素,即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还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工业增加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情况。

工业增加值的规模和增长情况是判断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趋势的一个重要依据。

工业是三次产业中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的产业。由于短期内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工业增加值的规模和增长情况对整个经济的增长举足轻重,是判断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趋势的一个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趋势与工业运行呈正相关,即工业增长提速,则经济增长随之加快;工业增长减速,则经济增长随之减慢。

(三)工业产品产销率

工业产品销售率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销售产值占现价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它反映生产与销售的衔接程度,是研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依据工业产销率,可以判断工业生产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和产业政策,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一般来说,工业产品销售率的理想值应为100%,即生产的产品全部被销售。但在实际统计和计算中,产销率可能高于100%,也可能低于100%。这是由于工业总产值是按生产原则统计的,只统计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而销售产值的统计原则是报告期卖出去的产品,这其中不但包括了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的产品,而且包括上期生产本期销售的产品。

(四)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综合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总量指标。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是于19982月在全国正式实行的,由七项指标组成,即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指标的选择和设置,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等六个方面的情况。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国家统计局每月月末对公众公布上月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公众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获得数据。年度数据通过《中国统计摘要》和《中国统计年鉴》对外公布。

(五)建筑业增加值

1、建筑业的重要性

建筑业包括土木工程建筑、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及装修装饰产业,其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较高,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自1993年开始连续多年超过6%,仅次于工业、农业、商业,居第四位,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筑业竣工项目数量反映生产能力的即期增量,建筑业订单流入量反映企业对市场的心理预期和居民对收人的心理预期,是经济行情走势重要的先行指标

2、建筑业增加值的概念

建筑业增加值指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3、建筑业增加值的公布

建筑业增加值由国家统计局核算,目前按年度编制和公布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现价建筑业增加值和按不变价计算的增长速度。初步测算数据在核算年度后2个月通过统计公报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初步核实数据在核算年度后8个月公布。  第二次核实数据在核算年度后20个月发布,可以在《中国统计摘要》和《中国统计年鉴》上查到。

(六)第三产业增加值

1、概念

第三产业是指为生产和百姓生活及其他活动提供各类服务的产业,包括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则是衡量第三产业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

2、公布

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季度核算一次,一般在季后20天左右的国家统计局季度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发布,初步测算的年度数据在核算年度后2个月通过统计公报和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对外公布。初步核买数据在核算年度后8个月公布。第二次核实数据在核算年度后20个月发布,可以在《中国统计摘要》和《中国统计年鉴》上查到。

四、财政政策的主要指标

政府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个缺一不可的因素。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政府主要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活动。在政府经济政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政策就是财政政策。围绕我国财政的运行特点,选择了五个最具重要性,且广泛使用的统计指标。它们分别是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债务收入与支出、债务余额等五个指标。

(一)财政收入

1、概念

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人,是反映国家参与分配状况的重要指标。

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除此外,财政收入来源还与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等等。

2、财政收入数据的最终确定

财政收入是政府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它主要通过税收形式取之于民,以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很明显,政府在一年中组织多少财政收入应该有一个恰当的数量,组织少了满足不了公共需要,组织多了,纳税人负担太重,会挫伤生产者、投资者、消费者的积极性,甚至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此,安排每年的财政收入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需经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财政收入占 GDP比重也是我们常讲的两个比重之一,是反映政府集中财政的程度。如果比重上升,则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全社会税赋)的程度提高;如果比重下降,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全社会税赋)的程度降低。

4、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

财政收人的一个重要分组是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两个比重的另外一个。1994年,针对中央财政收入集中度偏低的困难局面,实行分税制,对税收体制做了较大调整。调整后的税收一定程度地向中央倾斜,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比重。1994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回升到557%,此后,该比重略有回落,目前,基本稳定在略高于50%的水平上。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与财政收入对称的一个指标,是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各项事业需要和经济建设开支,反映政府的调控力度。财政支出预算和决算与财政收入预算和决算一样,须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确定。

财政支出的显著特点是操作性强,且见效快。由于财政支出都由政府安排,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总量和投向直接体现宏观调控意图。另一方面,财政支出从下拨到使用的环节和程序相对简单,因此,往往比其他资金见效快,可以较迅速地达到政策目标。这也就是中国这些年来选择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人的部分,是反映财政风险的核心指标。财政赤字有预算赤字和决算赤字两种。预算赤字是在编制预算时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是计划安排的赤字。决算赤字是预算执行结果的赤字,是实际财政支出大于实际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分析指标,反映一国财政赤字的相对规模和水平,按国际标准,这一比率应在3%以下。中国1998年之前,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基本上维持在1%之内,少数年份超过1%。1998年以来,政府从被动接受财政赤字,转变为主动利用财政赤字。因此,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五)债务收入和支出:债务收入与支出是反映财政负担的重要指标

1、债务收入

债务收入是国家以信用形式筹措的资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内债务,包括国库券收入、社会保险基金结余购买国债收入、向国家银行借款收入;二是国外借款,包括向外国政府借款收人、向国际组织借款收入;三是国内其他债务,主要是财政专项债券、特种国债等。

2、债务依存度

衡量一国债务收入的多少除了看其绝对量外,还可观察一个相对指标,即债务依存度(债务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率)。这个指标被各国广泛使用,它说明财政运转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如果债务依存度过高,则反映财政困难较大。一般地,一国债务依存度不宜超过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债务依存度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然后再回落的过程。1990年债务依存度为 122%,此后持续攀升,1998年达307%。

之后,又逐年回落,2001年为244%。

3、债务支出

债务支出主要是还债。过去债务支出既要还本也要付息,现在的口径只是归还本金,付息已经放到财政支出中。中国债务支出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

债务支出总是小于债务收入,其差额用于弥补财赤字。

(六)债务余额

债务余额是一个时点指标,是存量的概念,它反映在某一时点上政府欠债的总规模。目前,使用较多的债务余额指标有两个:国债余额与外债余额。

国债余额是财政部门的负债(欠账),实际上也是政府的欠账,因为财政是代表政府去向公众借钱的。国债的主要部分是国库券,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国债,如财政证券、国家建设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特种国债等。1998年以来,中国实行了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每年国债发行量较大,特别是其中的长期建设国债安排较多,使得国债余额有较明显的增加。国债余额占GDP比重是反映财政风险(负担)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称为债务负担率。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为60%。

外债余额是一国政府欠外国人钱的总额。外债类型主要有三种: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剩下的就是其他形式的外债。外债风险指标包括:偿债率(即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安全线为20%);负债率(即外债余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债务率(即外债余额与同期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安全线为100%)

五、货币政策的主要指标

(一)货币供应量

1、概念

货币供应量是研究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动向的核心指标之一,常常被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用来分析判断经济景气状况。

货币供应量指在某个时点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反映全社会总的购买力,是一个存量概念。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即在流通中周转的方便程度不同,货币供应量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货币供应量分为M0M1M2,分别代表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流通中现金(M0),指金融体系以外的机关、团体、企业、部队、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在某一时刻持有的现金总量。在数量上等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现金货币扣除各银行的库存现金。M0流动性最强。

狭义货币(M1)由流通中的现金M0,以及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和事业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农村存款和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组成,不包括居民的储蓄存款。M1的流动性居中,体现当前的市场需求,最直接地作用于当前的物价水平。

广义货币(M2)M2和准货币组成。准货币是一定时期内不会被直接动用的货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居民活期和定期存款,以及信托存款、委托存款等其他类存款,在数量关系上等于M2减去M1M2的流动性比M0M1都要低,可用于观察和调控中长期金融市场均衡的目标。

2、货币供应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中的M1M2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可以用来观察货币政策的动向。同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直接导致总需求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广泛影响,常常预示未来的经济运行轨迹。

1)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同向变化

2)货币供应量与利率负相关

理论上说,货币供应的变化会引起名义利率向相反方向变动,即货币供应增加会降低市场利率,减少则会提高利率。但由于中国目前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主要的存贷款利率一般不随货币供应的变化而马上改变。不过当货币供应引起价格变动,而名义利率不变时,会导致实际利率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经济增长

一般认为货币供应的适度增加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对价格的影响相比,货币供应对产出的影响要小得多,不确定性也大得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波动相对较小,其变动与货币供应的变动有一致之处,也有不一致的时候。

4)货币供应量对汇率和进出口的影响

由于中国目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货币供应对汇率的实际影响不太明显。当货币供应增加时,由于汇率不变而本国商品价格会上涨,在不考虑其他情况下,会抑制本国商品出品的竞争力,并可能增加进口,反之亦然。

5)货币供应量与资本市场价格同向变化

货币供应增加时,如果货币需求没有发生同样变化,实际利率和预期收益会下降,债券和股票等资产价格多趋于上涨。反之,则资产价格应趋于下跌。但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中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相关影响还有不确定性。

(三)利率

分析利率通常要考察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利率水平是某一时期内利率的平均高低程度,它基本反映这期间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利率结构是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各种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同类但期限不同、风险不同、流动性不同的存款或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银行存、贷款利率与有价证券之间的关系等。

(四)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

贷款是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证分析表明,贷款规模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有直接影响。历史上,几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都与当时贷款投放过多有关。因此,在控制通货膨胀时,往往把紧缩贷款作为最主要措施之一。

各项存款与货币供应量联系密切,存款是货币供应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的主要成因是各项存款的变化。

(五)居民储蓄存款

居民储蓄存款也称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它是城乡居民在金融机构及邮政部门的存款。居民储蓄存款是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居民存款约占各项存款的一半左右。

居民储蓄存款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金融指标,它一方面是联结居民收入、消费、投资的纽带,另一方面它又是金融机构重要的资金来源。在居民金融投资中,储蓄存款仍是主要的。

居民储蓄存款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需要说明的是,这张表中的居民储蓄存款仅为人民币部分,不包括外币部分。

六、国际收支的主要指标

(一)外债

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的规定,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除外债余额外,反映一国外债状况的指标还包括一些相对指标:

偿债率,即每年长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和短期外债付息额与货物和服务出口收入的百分比,是衡量一国当年的偿债负担。

偿息率,即每年外债付息额与货物和服务出口收入的百分比,是衡量一国在可以借新债还旧债情况下的债务负担。

债务率,即一国外债余额相对于其货物和服务出口收入的百分比,是衡量一国外债对其出口部门的压力。 负债率,即一国外债余额相对于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衡量了一国经济的负债总负担情况。

(二)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当局有效控制,并在需要时能容易动用的各种对外资产。一国当局持有国际储备是为了直接弥补国际收支可能出现的逆差、或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汇率波动,间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或为了其他目的。目前,中国的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储备等项目组成。

国际储备的变动对中央银行的运作具有重大的影响。1994年以来,随着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不断扩大,国际储备资产成为中国中央银行日益重要的资产项目。近几年来,央行购买的外国资产增加额一直占央行总资产的40%左右,因此国际储备资产的变动对中国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当央行在外汇市场购买外国资产时,一般会扩大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扩大又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为了减轻或抵消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央行一般还会通过缩减国内信贷的对冲操作,来减少基础货币。

(三)汇率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对国内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1、对进出口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将刺激出口和抑制进口,经过一定的时滞后,对外贸易的逆差将会缩小或对外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扩大。如人民币升值,则其影响正好相反。

2、对外资流人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将降低国内劳动力成本,有利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反之,则会抑制外资流人。

3、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综合第1条和第1条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将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或减少中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增加外汇储备。如人民币升值,则影响相反。

4、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由于人民币贬值会刺激出口和吸引外资,因此人民币贬值会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扩大。如果升值,则影响相反。

5、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下降。人民币贬值,将抬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推动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人民币升值则会抑制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

经济指标的数据来源:

1、国家统计局 www.stats.gov.cn

2、中国人民银行 www.pbc.gov.cn

3、国家外汇管理局 www.safe.gov.cn

4、商务部 www.mofcom.gov.cn

5、中国海关www.customs.gov.cn

国家统计局部分进度统计数据发布日期

发布内容         发布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季后20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季后37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季后25

工业增加值 月后15

各地区工业产品销售率 月后1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月后37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月后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月后25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月后25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 月后25

企业景气指数 季后17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小学英语单词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