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汉字家园(一) 教案

汉字家园(一) 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0

汉字家园(一) 教案

汉字家园(一)

1——1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故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2、初步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3、认识8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认识一个部首。

2、引导学生了解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就学过许多有趣的汉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业学习一些这样的字,你们喜欢吗?

二、追本溯源,通过字理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图片。

2、学生猜这是什么字?

3、讲解字理。

渔:形声字。“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在水中获得鲜美的鱼的过程即为“渔”。

突:会意字,甲骨文中间是一条河流,上下各有一只脚,意思是脚迈过河后,河流变作水,两脚在水的两旁。小篆将水写在左侧,两脚变成步字写在右侧。本义是步行渡水。

灾:会意字,屋内着火必成灾。

焚:会意字,上林下火,意为火烧树木,本义是烧毁灌木宿草以便打猎。引申为烧毁其他东西。

茁:(草木)发芽,也指植物旺盛生长。茁壮、茁实。

斩:砍。斩草除根、斩首。

闭:会意字,金文从门,下边是才的古字。才是在的本字,表示存在的意思。门前有物存在,会意为门不通。又引申为堵塞,杜绝。

贫:会意字,贝表示金银财宝,把财宝分了,就没有了,即为贫穷。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组织复习。

利用字卡读生字。

二、学习书写生字。

组间巡视,随机指导。游戏巩固生字。

三、完成练习,巩固生字。

完成课后练习。

第1题:请学生读给同学听一听,在互相帮助之后,学生已认识词语,最后把会写的字写在练习本上。

第2题:本题是本课学习的拓展,可引导学生观察图(1),三点水旁边是一只眼睛,眼睛里流出的水当然就是“泪”了;“看”的图画应该是一只“手”下边有一只眼睛;第三幅图请学生自己画一画,并写一写这样的字。如“乐、闪、苗”等。

第3题: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动脑思考,小组合作,讲一讲汉字的故事。

1——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认识6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3、了解反义词的特点,初步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2、了解6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词语都表示相反的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们的反义词。

二、出示图片,随图识字。

教师出示第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同学们,假如你在家,这时候有人敲门,你开门一看是张阿姨。那么张阿姨就是客人,也叫“宾客”。相对张阿姨来说你就是“主人”。学习“宾客”,它们都是形声字,上边表示房子,下面表示声音。

看第二幅图片。同学们,龟兔赛跑的结果是什么?那小兔子就落后了。第二次它们又比,小兔子这回吸取了教训,它得到第一。和上次比小兔子进步了。读词语进步——落后。

出示第三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说说主人公的感受,学习“温暖和寒冷”,识记“冷”,识记“冷”两点水表示低温,令表示读音,所以“冷”也是形声字。

出示第四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猜反义词“前进——后退”,学习前和退。复习学过的带“走之旁”的字。

出示第五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学习“破坏——保护”,识记“保”用保护练习说话。

出示第六组图片,学生看图说话。学习“安全——危险”,识记“全、危、险”。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游戏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

2、朗读反义词。

3、完成课后习题。

4、书写本课的生字。

练习题

1、我们来填一填。

喜()厌() 七()八() 一()一() 九()一() 三()两() 弄()成()

2、请你选择合适的一组反义词填空。

横穿马路是很()的,走人行横道就很()。

谦虚使人(),骄傲使人()。

()环境是不好的行为,我们要成为()环境的小卫士。

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说出这样的成语吗?

3、请你给下列字扩词。

客()()()

前()()()

全()()()

1——3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汉字家园(一)”的第3小课。

二、多媒体演示,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1、多媒体出示本课的10个基础字。

2、引导学生学习“杰、传、著、浅”及其词语、句子。

(1)学生认读汉字。相机学习“杰”这个字并指导书写。

(2)由学生为这几个字组词。多媒体出示本课词语。相机学习“显”字,指导书写。

(3)多媒体出示本课句子。由学生认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巩固上节课所学生字。

认读词语卡片。

二、学生自学生词、小组合作理解句意。

1、多媒体出示“滑、靠、强、服”四个字。

2、学生认读这几个字。

3、打开书,找到这几个字的词语及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

(1)读词语及句子,不认识的字问一问其他人。

(2)在熟读的基础上,做接力游戏。

三、学习“依、坚”两个生字,书写两个生字。

第三课时

一、巩固前两节课所学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词语。

二、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法学习最后一部分内容。

1、学生用部首查字法认识“省、道”,并为其注音。

2、查出它们有几种意思。

3、一种意思找到的词语说一句话。

4、为自己找到的词语说一句话。

5、可以用书上的词和句子。

6、小组汇报(词或句子要读熟、读流利)。

三、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学“节、省、份、理”这几个字。

1、查字,讲词、讲句子。

2、观察字形,指出注意的地方。

3、书写四个字。

四、活动(1)题。

认读词语卡片。

五、作业。

1、写生字。

2、自制学习卡片。

六、练习。

1、选字填空。

杰 节

(1)《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一部()作。

(2)我们要()省每一滴水。

份 芬

(1)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2)阵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芳。

里 理

(1)教室,()很整洁。

(2)我明白了这个道()。

2、选择正确读音填空。

3、吹气球。

1——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韵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游戏,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吧!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仔细听好,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大大的,圆圆的,皮儿绿绿的,一刀下去,“咔嚓”一声,瓤红红的,咬一口甜甜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西瓜有关的小儿歌。

二、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多媒体出示本课的6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你能讲一讲每幅图的内容吗?

3、把几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讲一讲。同桌互相讲,指名讲。

4、(多媒体出示儿歌)老师范读、领读。

5、学生自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认读生字。

6、再读儿歌,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7、相机学习汉字。分析字形,理解汉字字义。

三、作业。

熟读儿歌。

第二课时

一、巩固所学生字。

为字卡上的字组词。

二、指导书写。

南:第二笔是“竖”;“竖、横折钩”内包着的是“点、撇、横、横、竖”,不是“羊”。

满: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的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两”字。

黑:上边不是“里”。不要把“点、撇”写成横。

尝: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一笔是“竖”。

三、活动。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找谜语,给大家猜。

五、练习。

(一)给带点的字注意。

瓜园 黑色 品尝

(二)数笔画,写笔画。

1、“满”字共有()画,第十一笔是()。

2、“黑”字共有()画,第三笔是()。

3、“尝”字共有()画,第二笔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年之后
一年之后
我的爸爸
捉小蝉
我生病了
小鸡和小鸭的故事
家长课堂
电鱼
一年之后
小鸡和小鸭的故事
红色的帽子
我的爸爸
我的秘密
热胀冷缩的原理
看《红军魂》
业务员辞职报告
辞职信范本
个人原因辞职信范文
员工辞职申请书
测量员辞职报告
公司员工辞职信范文
新员工辞职信
辞职申请书范本
员工辞职申请书范本
普通员工辞职信范文
教师辞职申请书
医院辞职信范文
辞职申请报告
合同到期辞职申请书
简单的辞职申请书
谈从“影像奇观”到“浪漫现实”
论《中国电影发展史》与电影文化思维
分析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
论中国电影的意境美
浅谈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
一部《魁拔》,一个希望
《荒原与人》对奥尼尔剧作的借鉴和悖离
从《双面胶》《蜗居》《裸婚时代》看滕华涛导演风格
三网融合态势下电视媒体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浅探中国当代动画创作
分析电影《桃姐》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缔造的女性
谈中国电影博物馆尽现中国电影百年辉煌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纪录片生存的保障——故事性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小伙伴》教学设计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月亮的心愿》教案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