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7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目标
本期来,本人承担了
四、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0年1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Money(钱)
- 我的五一
- The Colour of Autumn秋天的颜色)
- How to brush your teeth(怎么刷牙)
- My hometown(我的家乡)
- 我最喜爱的演员
- Cockroaches(蟑螂)
- My Feature(我的特征)
- A library一个图书馆
- My good habits(我的好习惯)
- Taipei(台北)
- Happy day(快乐的一天)
- See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见闻)
- Cartoons(动漫图书)
- Nature(自然)
- 学校安全教育教案
-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2010—2011学年高三政治教学复习计划
-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 优秀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2010-2011年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乡镇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 卫生局卫生下乡工作总结
-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 2010—2011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 加快大发展 建设新农村
-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市2005-201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
- 搞好农业综合开发 促进新农村建设
-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 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渠道探索
- 村委会选举中的乡村关系和乡村民主的治理化
- 农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现实依据
- 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财源建设
-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与对策
- 对贿选说不
- 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理性思考
- 论清末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
- 失地农民及其保障分析
- 《风娃娃》教学杂谈
- 风调才能雨顺是怎么回事
- 松鼠
- 《风娃娃》教学反思
- 《风娃娃》好词好句好段
- 《风娃娃》教学实录
- 风吹草动
-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 《风娃娃》词语解释
- 鲁班巧法装石梁
- 你发现《风娃娃》的构思有悖常理吗?
- 《风娃娃》成语积累
- 《风娃娃》教学案例
- 狐狸
- 《风娃娃》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