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范文> 其他范文> 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络员制度

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络员制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2-22

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络员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发[2004]20号)、《省委关于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及《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文件》的部署和要求,为更彻底深入的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效率及开拓创新,结合我局实际,现制定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络员制度。

一、 联络员的组成

1、 各直属单位明确本单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络员一人。

2、 联络员一般应为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或至少是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机构办公室成员。

3、 联络员应已深刻学习领悟中央及省委相关文件的精神,熟悉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情况及相关进度。

二、 联络员的工作职责

1、 认真学习领悟中央、省委、局里下发的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相关文件精神。

2、 负责与局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办公室的联系、沟通和信息的上传下达,及时了解、掌握省局有关指示精神同时反映本单位的情况和意见。

3、 反馈本单位实施部署省局下达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相关情况。

4、 负责相关文件的流转,报告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向局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办公室报送本单位教育活动各阶段的相关材料。

5、 负责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

6、 负责编写及上报每周简报。

7、 负责总结典型经验上报和及时报告教育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 联络员需要上报的材料 根据中央和省委相关文件的精神,我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分为三个阶段,联络员要向局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办公室提供不同阶段本单位开展教育活动的具体材料。如:

1、 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各阶段动员大会的材料。

2、 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名单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及各自的职责范围。

3、 本单位制定的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4、 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

5、 本单位每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

6、 本单位党员学习培训总结、支部讨论总结、党课学习总结、专题报告或形势报告总结、党政领导班子学习总结等等。以及省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的其它材料。

四、 联络员的联络方式

1、 直接到省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和报送材料,办公室地址为:

2、 通过电话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省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

3、 通过网络平台把上报材料发送至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箱,邮箱地址为:以上制度,各单位希遵照执行。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象棋迷
小溪的保护神
美丽的大海
小溪的保护神
介绍自已
我爱妈妈
我家的“小书虫”
中秋之夜
那个雨季
两只小蝴蝶
爸爸戒烟记
这就是我
诗配画
我的课余生活
图书馆的一天
给父母的感谢信
给老师的一封感谢信
致实习学校的感谢信
给幼儿园老师的感谢信
送给老师的一封感谢信
家长给老师的感谢信
给孩子老师的感谢信
母亲节的感谢信
写给幼儿园的感谢信
给老师的感谢信
教师节给老师的感谢信
写给老师的感谢信
助学金感谢信
给语文老师的感谢信
医院实习的感谢信
英国社会主义农业思想的起源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
浅谈拉美西斯二世
文学话语形态:文艺学研究的新视域
我国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简析(1)论文
新产品扩散模型及营销策略分析(1)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1)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民间乐舞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作用
花腰傣歌舞音乐的民族特点
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比较研究
国际品牌危机产生的商业环境因素剖析(1)
探究刺绣在纪念品设计中的改革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六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二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一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二
《画风》解读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十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十一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一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七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四
《画风》教学设计二十二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五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三
《雷雨》教学片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