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9-09-30
高中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救赎自己
救赎自己
——看《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无论是什么,都关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起,世间无数的拼搏、付出,以及百折不回,就正是为了内心的希望吗?主人公安迪最能打动人心的品质,恰恰是这种看似对眼前现实平和接受,而心中希望却永不磨灭的精神。
一头是系在小小鹤嘴锄上的自由,这种自由的追求要面对频繁的查房和重重的高墙;一头是监狱里悠然自得地生活,这种生活看起来既不空洞又拥有尊重。安迪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那怕风险是那样的大,哪怕安全仅仅来源于一张丽塔.海华丝的海报……
一个人能够在十九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这其间又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当他第一次在监狱里赢得了自由,虽然这自由,只是在完工的屋顶喝上一口啤酒。
安迪,找到了对抗体制化的办法,那就是始终不放弃对窗外自由的追求,哪怕这种追求是多么的危险。为此,他付出了太多。当安迪将监狱喇叭放上《费加罗的婚礼》,安详的半躺在在广播室的椅子上,掩目微笑时,他得到了短暂的自由,虽然代价是一周的禁闭,但是,解除禁闭,他又微笑的走了出来。
安迪终于重获自由,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从污泥中艰难地站了起来,仰头深深的呼吸——他一定闻到了自由的味道。那一刻,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笼罩他整整十九年的,那所有的冤屈和压抑,全然释放!
安迪完美的演绎,当失败和成功的概率对比如此悬殊时,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冒险。最终,这个白面书生,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人群退去,荧幕渐渐暗淡下来,我们不得不重又走进现实生活。面对人生的不顺……我们怎么来完成自己的救赎?
阻碍我们的,只是人性里的懒惰和恐惧。惧怕失败,懒得去付出努力——不正是这样吗?
遇到了人生中的困境,要做到是等待意志的消耗殆尽吗?当然是走出去,享受风雨交加带来的灵魂释放的解脱。
习惯痛苦,并泰然处之,自欺欺人地过那所谓的幸福;或在内心始终保持痛苦并在痛苦中挣扎,期待一个全新的开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跟“to be or not to be”一样让人难以选择。
我们该暗地问问自己:内心深处,我们到底被“制度化”了多少?是否我们在心中早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不可能”的高墙,把自己围在这牢笼里,准备无风无雨地老死其中?我们是否在做之前就想好了退路,计算好了成功与失败的比率,试图付出最少的代价而得到最多?
我们能做的,只是,蒙头向前,救赎自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灵通漫游佛山
- 我的小屋
- 体验滑雪
- 为班级做件事
- 我与电子琴
- 争吵
- 假如我是“哆啦A梦”
- 龟兔赛跑后传
- 暑假趣事——捉河蚌
- 会说话的花
- 倒霉的星期天
- 请别乱扔垃圾
- 可爱的小院
- 秋日竹景
- 希望在田野
-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 审计信息循环模式下审计质量问题探讨
- 浅析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1)
-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措施浅探
- 我国独立审计市场需求分析
- 面向业务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系统
- 财政科技资金的审计重点和内容
- 浅谈审计风险及防范
- 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
-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导向模式探析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
- 我国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策略选择:趋同与存异
- 回归分析法在审计分析程序中的应用
-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浅议
- 《木兰诗》语言教学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木兰诗》语言教学
- 《木兰诗》导学设计
- 《木兰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