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电话变成了恐惧
即使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电话依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沟通方式。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害怕听到电话铃声,在需要拨出电话时也总是感到紧张、不知所措。在社交网络上,“害怕打电话”的话题,总能引起大量网友的挥泪共鸣,相关的段子、漫画层出不穷。“电话恐惧”究竟是怎么回事?
人们创造了“电话恐惧症”这个词来描述接打电话的焦虑,还总结了以下几点常见“症状”:
手机常年静音,觉得能躲就躲;突然出现的铃声会使自己迅速变得心慌和焦虑;不愿意接电话,也不愿意主动打电话;使用短信、邮件等文字方式交流时焦虑症状几乎消失,甚至与人面谈的情况都好过电话中交流……
不过,“电话恐惧症”本身并不是一个受到公认的概念,人们通常会联想到“社交焦虑”。
然而,社交焦虑患者会对各种形式的社交场合产生恐惧、焦虑、或逃避的反应,而害怕打电话的人很多并不会对其他社交场合产生明显的恐惧。另外,“电话恐惧症”和社交焦虑症在害怕打电话的程度上也有差异,真正会被认为病态的社交焦虑对生活和工作有严重的影响,而自称“电话恐惧”的人们大部分还是可以克服紧张完成交谈的。所以,因为害怕打电话就认为是社交恐惧的话是有点“撒娇”了。
撇清了“社交焦虑”这个大帽子,那究竟为什么电话让我们产生了不适呢?
相比短信、邮件、线上聊天工具,电话是一个即时性较强的交流方式。在这短暂的交流过程中,人们需要快速做出反应,如果没能及时完成回应,就会形成尴尬的“沉默阶段”,而恐惧沉默或许是我们害怕电话交流的原因之一。
那为什么同样需要即时反应的“面对面交流”,却没电话那么可怕呢?这是因为,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还接受到了对方说话的神态、动作等信息,人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线索,作为自己接下来言行的参考。但在电话交流中,缺少了这些线索,人们对“说错话”的担忧可能会随之增加。
人们对电话交流的忧虑和恐惧,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种认识:通话过程中如果没有迅速准确地回应就意味着失败,沉默是非常尴尬的,它会把事情搞砸。而事实上,这种想法并不合理,用它来要求自己也是没必要的,只要改变这种认知,就能克服心理障碍。
另外,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尝试在电话交流过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或是在打电话前事先准备一下谈话内容,这些都可以使“电话恐惧”状况得到改善。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话恐惧”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我们只要坦然接受它就好,不需要太过担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暖流
- 我的钢琴老师
- 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 我的朋友
- 这就是我
- 生命的宝贵
- 听,海浪在诉说
- 归来吧,白天鹅
- 我终于战胜了自卑
- 多变的云
- 生命本身就是顽强的
- 难忘的一次经历
- 精彩的赛诗会
- 放飞童心
- 磨练造就成功
- 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26条
- 浅谈刑法适用解释的存在意义
- 企业破产后不足额出资人的责任承担探悉
- 民刑交叉案件体制化建设的思考
- 社会系统论视域中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启迪与思考
- 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管理分析
- 浅谈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 新形势下青年记者新闻采写方向研究
- 浅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 浅析利用网络化平台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 精神损害赔偿浅析
- 论村落习惯法
- 合同法在行政机构中的适用形式分析
- 浅析虐童行为的刑法规制
- 虐童行为刑法规制思考
-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 《金蝉脱壳》片断赏析
-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 《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实录
-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 《金蝉脱壳》相关知识
- 《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设计
-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 《莫泊桑拜师》相关知识
-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 《金蝉脱壳》片断赏析
- 《金蝉脱壳》教学札记
- 《莫泊桑拜师》相关知识
-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