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当听到“银行是弱势群体”时
今年全国两会有一个精彩花絮,新华社把它报道出来了: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发言,谈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期,推进改革过程中会伴生很多问题。当他说到“银行是弱势群体”时,现场哄堂大笑,包括参加讨论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想不笑都不行。
所以银行都成了弱势群体,那其他行业,尤其是在经济下行中正感受着寒冷的制造业算什么?开实体店的零售业呢?更不用说挣点血汗钱还被欠薪的农民工了,人家还要不要活?
但我并不认为张建国委员是在矫情。我相信他是真诚的,他的确认为银行是弱势群体,正如很多官员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一样。
弱势群体这类概念既是描述性的,同时也预设了一个比较,因为有“强势群体”存在,否则就没有意义。前面说了,从常识理性上看,把银行称为弱势群体恐怕会让别的群体没脸活下去。所以张建国说银行是弱势群体,还有一些官员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其实不是用大脑思考的结果,而只是心理的产物,是在用心理思维。
语言其实是心理和社会背景的深层暴露。当看上去并不苦逼,相反在社会利益食物链上排位挺高的行业都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时,一定是这个社会有些机制和氛围,让他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去这样做。
什么机制和氛围呢?其实就是在复杂的利益博弈中,哪怕是强势群体也没有安全感或者担忧一个正当性问题。用心理去思维,谁都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弱势群体,功能无非是让自己在博弈中占据一个道德制高点,或者消除不正当的风险,在心理上让自己有安全感一些。
用心理思维是一个全民游戏,大家玩得都比较high。包括现在的“左”、“右”争论,已经从预设大家的观点极端对立,进化到谩骂和贴身份标签了。就是说,逻辑上已经取消了只应该是由头脑来干的争论。
为什么会这样?加拿大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通过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这两派争论的分析发现,“消极自由”那帮人总喜欢把“积极自由”的极端变体(可能导致专制)加到后者头上,而他们为了和“积极自由”区别开来,就让自己一直保留“自由”的最粗糙版本(比如自由放任)。
我来描述一下就是:甲和乙是死对头,甲具有性质a、b,乙具有性质b、c,甲为了和乙彻底区别开来,便说自己只是a,而说b只是c。这就是用心理在思维。当然,因为违背事实,则需要付出自己“脑残”的代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今天我值日
- 东湖
- 感人的一幕
- 那个冬天
-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 抢橡皮
- 可爱的小白兔
- 童年傻事
- 猫口余生
- 我的克隆梦
- 植树
- 我的小卧室
- 消失的快乐
- 难忘的课间十分钟
-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 经济新常态对开发性金融的新要求
- 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益处
- 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参股民企的混合所有制探讨
-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模式研究
- 探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
- 对流转税转嫁问题的再思考
- 利率市场化趋势下的住房公积金浅析
- 从财富管理角度看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
- 海尔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及其对其他企业的适用性分析
- 跨行政区域现代治理体系构建
- 我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的现状分析
- 以受证监会处罚的“ST宝硕”为例的相关问题研究
-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 中国古代之“自然辩证法”
- 《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
- 《精彩的马戏》课文
- 《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
- 《精彩的马戏》说课设计
- 《精彩的马戏》其它杂项
- 《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
- 《精彩的马戏》其它杂项
- 《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
- 《精彩的马戏》练习设计
- 《精彩的马戏》相关知识
- 《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
- 《精彩的马戏》其它杂项
- 《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
- 《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
- 《精彩的马戏》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