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职和声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和声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5

高职和声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摘 要:本文分三个部分,首先从目前艺术类专业和声教学普遍采取的教学模式入手,其次从五个方面分析目前高职和声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弊端,最后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途径、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对改进高职院校和声教学提出了对策和设想。

关键词:高职;和声教学;现状;对策

1.目前艺术类专业和声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晚,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自己独立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大多搬用两种传统的和声教学模式。一是音乐院校理论作曲专业和声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以培养理论创作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声写作技能与和声语言构成的规律为目的,学习和借鉴中外音乐作品中成功的和声经验,提高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审美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高等师范院校和声教学模式,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以培养师资为主要目标,和声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传统和声基本理论,能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具有一定的和声写作能力。

2.目前高职和声教学的现状的主要弊端

(1)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师多在黑板上书写谱例,由于受黑板面积的限制,不利于多谱例的对比,也不便于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2)偏重于纯理论式的教学。这种教学脱离了“多声部音响的审美”,学生对和声的认知仅停留在谱面上,使学生变成了和声规则与技法的奴隶。

(3)缺乏实用性。传统的和声教学片面强调学生对和声理论技法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对和声语言的感受与理解。在内容上以讲解古典功能和声的基本规律为主,近现代和声与民族音乐则很少涉及,忽略了高职表演艺术专业和声知识层面较广的特点。

(4) 无法完成和声的色泽和造型。尽管教师在讲解时也注意运用钢琴这一多声部音响工具,但这单一的示范完成不了和声的色泽和造型,很难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和声音响的感知。

(5)教学容量的有限性。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需要大量时间不说,而且借助其他辅助的教学手法,指导学生去理解谱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有限。

3.改进高职院校和声教学的对策

高职学生,他们学习和声不是为了从事多声部音乐创作,而是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的和声理论准确地分析、理解作品和诠释作品。无论是音乐院校理论作曲专业模式,还是高等师范学校和声教学模式,这些都不能适应高职和声教学的需要,不能保证高职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要做到这样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高职和声课教学必须在教材内容精简化上下功夫。和声课教学内容选择上要突出重点,简化难点、精益求精,将传统的和声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性地学习,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结构,大胆地舍弃和创新。

(2)注重和声课的实践性教学。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增强学生技能训练,把复杂的和声教学变得简单易懂,把理论知识应用转换成实践性的技能训练,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

(3)注重音乐创作与和声教学相结合。和声与音乐实践创作是密不可分的,在和声教学中有机融入音乐创作的元素,既能淡化和声教学的枯燥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电脑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将专业的音乐软件应用到和声课教学中来,可以解决多年来一直困扰和声课教学的无声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对和声效果的感知能力。

高职和声课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丰富和声课教学内容,在和声课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大量的键盘和声教学、音乐实践创作,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最终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
真善美之永恒
微笑,我想对你说
给朋友的一封信
圆明园有感
《只有一个地球》读好感
《只要读好书可以了吗》读后感
给灾区同学的家书
听妈妈的话——读《母亲的诗》有感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生命中的一次感动——《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写给木藤亚也的一封信
悲剧的辛酸——读《骆驼祥子》有感
读《我那疯子娘》有感
《诗经》国风博喻析
试论李锐小说《无风之树》书名及题记的佛学意蕴
人间温情的书写与女性意识的显现
先告诉你故事,再告诉你梦
向死而生 2015年2期
论《呼兰河传》中时间的“裂”痕
天籁之韵的诗性建构
从父女之情解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喧闹之中的一曲“灵魂清凉”之歌
游牧视域下的“多彩贵州”
倾听天籁 2015年2期
论《秧歌》的重复叙事艺术
众生之相 2015年2期
“多余人”的华丽蜕变
萧红战时文本中叙事空间的成型与变异
红领巾真好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汉语拼音z c s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醉翁亭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zh ch sh r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