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课题引入的多样性选择

课题引入的多样性选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5

课题引入的多样性选择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课必然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够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就课堂的导入有以下几点做法。

设问激趣引入

在上课伊始,老师可以针对本课内容先预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授空气的力量这一节课时,笔者在透明的玻璃碗边缘轻磕一鸡蛋,问鸡蛋被打破是什么原因?学生立刻回答:“因为碗的边缘受力面积小压强大造成的。”接着笔者拿出一个空矿泉水瓶,轻轻挤压瓶子,将瓶口对准蛋黄的上面,结果蛋黄自己就跑进瓶子,学生正纳闷激动时,笔者提出问题:“蛋清蛋黄怎么就分家了呢?”这个有趣的设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以主动、轻松的心态投入到探求新知的课堂上来。

引入师生对话

对于有些新知识,学生平时接触很多却又一知半解,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来开头。比如教学“压强”这一章开始,可以用这种方式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师:对,那么我们学过的力有哪些?

生:重力,摩擦力,拉力,压力……

师:对,那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表示,以后我们就可以用“压强”这两个字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用这种方式开头,学生一下就明白压强到底是什么。这样开始一章新知识学习,孩子不觉得陌生,不觉得深奥,从心里上接受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用这种方式开头比死板介绍定义更可行,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容易理解。

提问激疑引入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孔子的话揭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要有思,思源于疑,无思则不能解疑。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来激疑:为什么铁块会沉入水底而木块却浮在水面上呢?万吨巨轮也是用钢铁制成的,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呢?接着笔者先让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将一木块和铁块分别浸入水中,木块漂浮水中,铁块沉入水底;又将一石腊浸入水和酒精混合液中,石蜡悬浮混合液中。这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深入思考。

实践体验引入

实践操作符合学生好动的个性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把心收回来,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尽量让他们在“动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实践探索活动。例如,教学“光的折射”时,可组织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践操作:每个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通过10厘米左右的细线绑在小石块上,浸入水中,使“鱼”浸入水中较深的位置(等待片刻)。各小组挑选一名代表,用细铁丝当鱼叉,进行刺鱼活动,要求动作迅速,而且只准刺一次,有的刺着了,有的却没有成功。 老师提出疑问:是不是没有对准?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你们“刺鱼”不成功呢?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老师揭示课题:这与光的折射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在发生折射时要遵循的规律。 这种开头的方式能让学生有亲身体验,动手动脑,记忆深刻,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设置悬念引入

根据中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笔者常在上课之前讲述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故事,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教学“熔化和凝固”一课时,给学生讲述“包裹的故事”:“生活在炎热赤道森林里的鹦鹉,从来没有见过自然里的冰。一天,它在电视里看到严寒的南极到处是晶莹剔透的冰,很想开开眼界。于是,它就给企鹅打了个电话,希望企鹅能寄一块冰给它。企鹅接到电话,满口答应下来。企鹅选了一块洁白晶莹的冰块,盛在塑料袋内,把袋口封得严严实实的,然后装入包裹寄给住在遥远赤道的鹦鹉。盼望已久的鹦鹉接到包裹,喜出望外,立刻打开一看,大失所望,原来塑料袋内盛的是一袋水……鹦鹉心里很不高兴,就打电话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企鹅。企鹅觉得很奇怪,明明寄的是冰怎么变成了水?于是请求鹦鹉把包裹退还给它。鹦鹉原封不动地把包裹退往那陌生而神秘的南极。企鹅收到包裹,打开一看,仍旧是一块冰。它百思不得其解。谁能向企鹅解释?”

这种方式导入,既能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又能激发思考。听完故事之后,学生会急于了解本节的学习内容,比无数次的强调注意轻松多了。

巧设游戏引入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学生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孩子的天性就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将游戏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化难为易并减轻学生负担,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比如,笔者在教学“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一课时,让学生玩模拟到商店买电线的游戏。具体设置如下:老师扮演售货员,请一名学生扮顾客。将各种型号的铜线、铝线、银线挂在一块小黑板上(我特地在最边上挂了一束铁线)。

师:请问你想买什么?

生:我想买电线。

师:你想买哪一种?

生:请你介绍一下,你这里有什么型号的电线?

师:从线皮的颜色分,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从线芯的材料分,有铜线、铝线、银线;它们都有粗有细,价格也不一样,较贵的是银线,较便宜的是铝线。还有这种(指着铁线)铁线是最便宜的,它也能导电。你需要哪一种?

生:我不知道该买哪一种。

师:我们该怎样帮助他呢?

生1:老师,您是学物理的,您说买哪一种就买哪一种,我们听您的。

生2:我们来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生3:我们得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一下,因为物理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是否正确得最终标准。

师:我们应该采用丙的意见。

这种开头的方式,学生很感兴趣,而且也会用心地去想、去做,将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温故知新引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在学习新知时很重要,同样也可以应用到新课导入中。教学“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复习串、并联电路及其应用。创设复习情景:打开事先准备好的两串彩灯(一串并联、一串串联)。

师:这儿有一串小彩灯和一串大彩灯,你们在哪儿见过?

生:在大街上、商场里……

师:这两串彩灯是串联还是并联?用你们前面学过的知识说一下判断的方法。谁愿意动手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除了前面学过的串联、并联的一些知识外,同学们还想知道关于串联、并联电路的哪些新的知识?

通过这样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了。学生在导入中学习了新知识,动手做完实验。

应用多媒体引入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与使用,让物理现象中声、色、形、动、静的交替变化,以及物理学中的其他现象,通过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频材料得以完美展现,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也可以很好地应用到课堂导入。比如,笔者在教学“做功快慢”一节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挖土机和工人挖土比赛的动画情景,渗透控制变量法将其转化变成学生熟悉的劳动比赛快慢的问题。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教师在上课时,还可以利用动画,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笔者在讲解大气压强这一节时,先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动画片段,当学生看到马夫将鞭子高高扬起,甩得啪啪作响,马鸣啸啸,尘土飞扬,最后砰的一声球裂为两半,八匹马各带半块小球一下子冲出几百米远这个情景,直观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大气压的存在,从感性上认识到大气压的真切存在,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巧妙运用微课导入

在网络时代,实施微课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一节课的导入进行设计制作,课前几分钟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例如,笔者在上“杠杆”这一节课时,利用电视剧《神话》片段自制微课:项羽徒手举鼎和易小川利用杠杆举鼎的生动比赛场面,让学生屏住呼吸认真观看,简短的三分钟时间,学生已经对杠杆的作用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杠杆的教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转移到课堂上,孩子们就会很快乐地积极参与讨论有关杠杆的相关问题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导入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以上介绍的,还可以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用唱歌、谜语、练习等激趣导入。只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不断实践、总结、反思,就能让每一堂课都有一个亮丽的开场,为每一节课的成功教学做好铺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绿豆变豆芽
令我后悔的一件事
倒霉的一天
我的房间
我身边有个“鬼”
有趣的语文课
两分钟——记一场游戏
新学期新气象
神奇的胖大海
我的“小家”
冬日随笔
买菜
老师流泪了
温馨小屋——我的房间
股权置换样态分析
不动产盗窃行为入罪思考
基于刑法视角的未成年人行为及心理矫正的措施分析
合议庭运行机制的审视与完善
论影响我国民事审判的非法律因素
浅议类别股份制度
美、英、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及启示
经济法视域下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
浅谈奇虎360诉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案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确认标准之思考
继子女法定继承权的相关思考
上海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调查报告
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建议
浅谈我国离婚救济制度
浅析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难的原因及其对策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札记
《我长大了一岁》说课设计
《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
《我长大了一岁》教学实录
《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
《马莎长大了》教学设计
《马莎长大了》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设计
《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
《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札记
《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设计
《我长大了一岁》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