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7-31
以人为本,教文育人
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语文教育要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要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教文育人,为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服务;二是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语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见影,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国家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德才标准指导今日之教学。当前,在语文教育中应克服“三多三少”,即知识看得多,学生的能力和整体素质考虑得少;分数看得多,实际才干重视得少;对学生眼前关注得多,对将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考虑得少。忽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只在学科的某个局部、技能、技巧上下功夫,将会小得而大失。
语文教育不能单打一,不能以偏概全。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些都准确、充分地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言文字渗透了民族个性,负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
课堂究竟是谁的用武之地,于漪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诫同行,过去认为教师只要讲深讲透,学生自然就会了。实践证明,这是极大的误解。教不等于学,教过不等于学会,教师的滔滔不绝,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机械重复的训练充斥课堂,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启发、引导、点拨,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一要研究教材,二要研究学生,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语言文字当中蕴涵的语音感、语意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弘扬人文、熏陶感染,强调一个“润”字,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中,高尚的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局限在课本中,必然远离实践。教师要抓住两个板块不放松,一是课内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多读多写,千万不可越俎代庖,削弱学生的语文实践;二是抓住课外阵地不放松,课内教在点子上,课外延伸、拓展、深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活动。读写是语文的双翅,读得少,读得不得法,无疑是对语文教学的釜底抽薪。一定要打开学生课外生活的大门,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妹妹唱歌时的样子(节选)
- 森林防火
- 垃圾箱的自述
- 动物的哭诉
- 球掉到河里了
- 西西历险记
- 嫂子鸟
- 假如我是一株小草
- 春姑娘飞了出来
- 猫、虎、鼠的故事
- 小溪的自述
- 乌龟和大象
- 动物王国的趣事
- 小鱼在哭泣
- 大与小
- 论我国典权制度的废存
- 我国物权法中居住权制度的设立
- 合同概念重述(二)
- 河南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论文
- 沈阳市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1)论文
- 浅谈甘肃河西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论文
- 冀东港口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1)论文
- 打造宜居宜游现代攀枝花市的研究(1)论文
- 关于莱芜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1)论文
-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体系的评析
- 优先权的概念分析
- 西安城市居民旅游决策行为对比研究(1)论文
- 浅析占有的概念
- 自主原则与信赖利益保护的平衡
- 论夫妻财产制中的经济补偿
- 感慨与敬仰──读张帆著邓拓评传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 读书不妨“不求甚解”
- 《短文两篇》有关资料
- 邓拓简介
- “强作解人”与“不求甚解”
- 培根小传
- 关于《燕山夜话》的说明
- 魂断燕山巨星落──记邓拓最后的岁月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 读书要有好习惯
- 《不求甚解》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