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20
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题选择,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或课余体育训练中进行自我研究、主动探索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者根据一定的经验背景,在与创设情境的互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对知识、技术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加工,从而完成意义建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堂教学是智力活动与身体活动(身体练习)的有机结合,因此,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革,把课堂交给学生,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通过课堂创设的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身体练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从而扩展学生的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
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遵循学生的运动性认知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其模式实施的程序是:创设情境――建立假说――实践体验――总结提高。
(1)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由体育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寻求与本专业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材料,通过讲座、组织参观讨论、学习有关文章、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探究的核心问题,确定题目。例如:带梭篮球代表队,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如何选材?影响篮球运动成绩的因素有哪些?篮球训练的内容有哪些?采取哪些具体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训练?如何加强球队管理。
(2)建立假说。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讨论,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假定说明或解答。在研究的过程中,各个学生提出的假说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这时需要教师激发每个学生能发展自己的见解。对解决问题提出初步的设想。
(3)实践体验。在确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怎样调查访问,何种组织形式,多长时间完成等。按照计划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在分别进行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进行交流,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
(4)总结提高。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自己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开研讨会、辩论会、编成文集等。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就有关内容向全班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通过交流、研讨,同学们共同他享成果,初步学会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科研能力,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分析与辩证的思考,学会了理解和宽容。
二、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必须是完全自主的,从课题的选择到研究合法的选择等。教师要充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必须改变过去依赖外部力量来进行学习的状态,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自主性。
(2)递进性原则。研究性学习在总体上应表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在研究性学习中要体现出层次性。
(3)过程性原则。要注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细致地抓好每一环节、步骤,不能专过场,充分发挥每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只关注结果。
(4)合作性原则。现代科技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们的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更有赖于彼此间的合作与沟通。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合作,就没有课题研究的成功。
(5)创造性原则。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有创新意识,“创造力”是教不出来的,只能在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中去“感悟”,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型课程学习所创设的一种“悟”的环境和氛围中去达到对科学的“顿悟”阶段,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有利于探究的氛围。研究新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亲切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利用如VCD、投影仪、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讨论和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思考和交流。是使每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能通过分工协作、克服困难,共同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好的学习、掌握与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2)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体育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场地、器材和学生已有体育基础和能力,灵活的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程序,针对不同技术、技能水平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和学练要求。对少数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探究内容,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勇敢大胆的进行自主探究,又要做好切实的保护工作。
(3)关注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鉴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术、技能的形成规律,关注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针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启发和引导(必要时给予扼要的讲解和明确的示范),拓展学生的运动思维,促进技术、技能的迁移,提高体育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4)正确评价。究过程中表象出来的体育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不能仅从技术、技能的掌握来评价学生。应关注学生参与的体验、感受;关注他们在探品质、体育潜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研究性成果的肯定,以激发学生的愉快感、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热情,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进取心、求知欲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在评价方式方面,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方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研究性学习正以它的特殊魅力进入到我们的教育改革的步伐中,体育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体育教学的根本性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是任重而道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云南游记
- 猴子
- 四季的风
- 教训
- 短跑——我的爱好
- 假如我是一片荷叶
- 我的布娃娃
- 白云魔术师
- 台风
- 理发
- 修铅笔盒
- 爬山
- 一只鹦鹉
- 秋天
- 秋语
- 环首都县区农业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基于COSO报告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 我国财政支出预决算差异分析
- 新环境下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控与监管的思考与建议
- 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及存在问题分析
-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
- 公共政策及时更新的路径选择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演进及借鉴
-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营销胜任力研究综述
- 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
- 国际投资准入自由化趋势下我国投资准入政策研究
- 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与分析
- 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若干思考
- 马克思主义经济中国化问题分析
- “营改增”涉及的非居民企业相关税收问题
- 《万里长城》教学设计
- 《南泥湾开荒》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
- 《古诗四首》片断赏析
- 《爱惜粮食》教学设计
- 《写启事》教学设计
- 《写启事》教学设计
- 《爱惜粮食》教学设计
- 《玛丽亚的心愿》教学设计
- 诗意在对话中生成——《山行》与《枫桥夜泊》教学
- 《我的家》教学设计
- 《练习4》教学设计
- 《夏明翰英勇就义》教学设计
- 《这件事____》教学设计
- 《写启事》教学设计
- 《夏明翰英勇就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