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4
浅谈初中数学之美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也许美在她是探求世间现象规律的出发点,也许美在她用几个字母符号就能表示若干信息的简单明了,也许美在她大胆假设和严格论证的伟大结合,也许美在她对一个问题论证时殊途同归的奇妙感受,也许美在数学家耗尽终生论证定理的锲而不舍,也许美在她在几乎所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一、自然美
数学存在的意义,在于理性地揭示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规律,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可以这样说,数学是取诸生活而用诸生活的。数学最早的起源,大概来自古代人们的结绳记事,一个一个的绳扣,把数学的根和生活从一开始就牢牢地系在了一起。后来出现的记数法,是牲畜养殖或商品买卖的需要,古代的几何学产生,是为了丈量土地。中国古代的众多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中,几乎全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的探究和推广。
二、简洁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L?布隆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如果说,诗歌的简洁,是写意的,是欲言还休的,是中国水墨画中的留白,那么数学语言的微言大义,则是写实的,是简洁精确、抽象规范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体现。数学的简洁,不仅使人们更快、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精髓,促进自身学科的发展,也使数学学科具有了很强的通用性。目前,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已经成了所有科学――会科学在内的语言和工具。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二进制在计算机领域的的应用。试想,任何一个复杂的指令,都被译做明确的01数字串,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构想。可以说,没有数学的简化,就没有现在这个互联网四通八达、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三、对称美
而数学中更为一般的对称,则体现在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和几何图形上。前者给我们探求函数的性质提供了方便,后者则运用在建筑、美术领域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
四、悬念美
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从一个看不出任何端倪的方程式开始,运用各种方法,一步步求解,最终得出一个清楚明白的结论。而数学的乐趣,在于人们抱着探求事实真相的态度,满怀好奇的求解过程和最终真相大白时的快感。这一点,和人们读悬疑小说所产生的感觉是相似的,难怪有人说,世界本身就是个未知数,而文学本身就是探索世界之谜的方程式。
五、逻辑美
数学规律,由一些基本定理出发,雅洁、鲜明地表达出来。大多数的数学论文都是艰涩难懂,有些却能令人留连再三。牛顿三大定律,非常简单,但可以解释非常繁杂的现象,如天体运行的规律。这就是数学家的口味,不够严谨,经不起推敲,就不入法眼。数学不但讲究严谨的逻辑论证,还遵从由局部结构发展到大范围结构的发展规律。
总之,数学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般枯燥乏味,它不是长篇的定理公式的累积,而是一种美的学科。在中国书香四溢的文学背景下,数学也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外婆看报
- 葡萄牙之行
- 古老、美丽的颐和园
- 欢庆“六一”
- 我的手抄报
- 我发现了
- 游黄山动物园
- 游美丽的吉首大学
- 有趣的小制作
- 21世纪我称象
- 橡皮擦的自述
- 游清颍公园
- 皮老师
- 孙悟空回乡
- 广场的四季
-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 浅谈突出就业导向 构建中职校园文化
- 试论创建国家职业标准高职教学模式研究
- 浅谈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
- 关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于思考
- 关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与基本途径
- 浅析金融危机下对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新思考
-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校专业课教学质量
- 浅论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推进高职教学改革
- 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浅谈就业导向下的高职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 关于就业导向下的高职秘书口才课程改革
- 试论中职电工专业“226”模式初探
-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思考
- 谈《故乡》、《社戏》的“母亲”形象
- 鲁讯的遗嘱
- 《社戏》原文删除部分
- 《社戏》题解
- 朱安嫁鲁迅,幸耶不幸?
- 周海婴新作刊出鲁迅死因两代人难释于怀
- 乌篷船·鉴湖社戏
- 《社戏》文本赏析
- 绍兴:上演千年社戏
- 《社戏》参考资料
- 鲁迅小说《社戏》的文化读解
- “偷”字写出了神韵佳境
- 绍兴社戏简介
- 关于《社戏》
- 《社戏》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