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地质雷达在基岩地区勘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基岩地区勘测中的应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3

地质雷达在基岩地区勘测中的应用

[摘要]因粘土颗粒本身带电荷,其电导率较砂土或基岩等明显较高,随着深度的加深,雷达信号衰减较大。本文通过地质雷达在天津蓟县山区勘测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地质雷达采用128道叠加可以较为有效的克服粘性土对雷达信号的衰减作用,进而测定天津山区基岩埋深,划分松散沉积层序。

[关键词]地质雷达 粘性土 电导率 基岩面

1前言

随着工程建筑、公路建设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原有的应用钻孔取芯或开挖抽样的质量检测方法不仅效率低、代表性差,而且对原有建筑有破坏,应用地质雷达检测可谓是一种无损、快速、简便、直观、有效的方法[1]。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通过钻孔取芯与雷达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雷达在山区基岩埋深的测定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重点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雷达波形及雷达测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雷达波速的工作原理及地下介质传播的影响因素

2.1雷达波速的工作原理

地质雷达利用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通过天线T送入地下,经地下地层或目的体反射后返回地面,为另一天线R所接收(图1)。脉冲波行程需时

2.2雷达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影响因素

影响雷达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电性参数包括介电常数、电导率和磁导率等。在地质雷达进行介质的探测中,决定电磁波场波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介电常数。电导率和磁导率的影响一般只考虑对电磁波的损耗和衰减。

主要矿物的相对介电常数示于表1[3]。

3工程实例

通过钻探验证,在左侧起始125号孔一侧基岩面埋深约1.50

m,从雷达图中可以看出该深度处同向轴分叉、中断,波形振幅较强,且基岩处同向轴有一定倾斜,雷达图与钻孔对应较好;但在右端127号孔一侧基岩揭示基岩埋深约7.00m,而雷达图上电磁信号上部以均匀的中低频信号为主,下部信号杂乱,同相轴不连续,且振幅较弱,与钻孔对应较差。推测因粘性土对电磁信号屏蔽作用较强,在粘性土厚度较大时,其探测效果不能满足要求。为验证上述结论,又在144号孔至103号孔间采用地质雷达采用同样参数进行探测,其能量堆积图如图3。

为解决粘性土中衰减较大的问题,以便探测岩层覆盖层厚度问题,将探测时雷达能量叠加道数从8道加大到128道,其雷达能量图如图4。

从图4可以看出可看出,将雷达的扫描道数从常规的8道加大至128道,信号效果明显提升,在探测深度6.00m以上同相轴连续有规律,波形均一,有多次震荡,推测为第四系全新统陆相冲洪积层粘土,在探测深度6.00至9.00m之间同相轴较为连续,略有起伏,推测为上更新统坡洪积层粉质粘土,在9.00~10.00m以下,信号微弱,振幅较低,频率变化较小,推测为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第五段白云岩,图中粘性土层及基岩面分界清楚,识别效果较理想。经钻孔验证,与实际地层相符。

4结论

(2)因为粘土颗粒本身带有电荷,其电导率较粉土颗粒、砂土颗粒及基岩等明显较高,因其含量的不同,不同的粘性土电导率差异也较大。在粘性土中,随着深度的加深,其有效信号衰减较大,而高频噪声信号较强,采用8道叠加有时很难分辨其出来,同时亦可考虑低频率天线等在此等环境下衰减较小的天线,对粘土层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因覆盖土层中的碎石,不规则的基岩面、岩石裂隙、以及风化层的存在使得在雷达记录中土及基岩界面的识别亦变得困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存在
家乡的民俗民风
天使的三滴眼泪
生日
四季的师爱
忽然长大
爱是无私的,它给予我力量
那时的感悟
我怕我不够坏......配不上你
想起了孩童时我无忧无虑的脸
不如两袖清风
爱的双行线
泉水
笑着说再见
面对挫折
《王力古汉语字典·序》解释的“联绵字”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效能感分析
单相H桥逆变控制系统设计
轴承盖的实体造型
提问教学在高职数学课堂中的探讨与应用
从简本《缁衣》与传世本《缁衣》的差异看儒家思想的变异
蟹流二摄在方言中的合流
论艺术语言审美化的言语形式
基于PLC的小型纯电动清扫车控制系统设计
《金瓶梅》聊城方言词“楂”试释
20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发展过程研究述评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词语杂释
广东化州那务话韵母的特点
民国司法检验的制度转型及其司法实践
基于MVC模式的PHP开发框架研究
《游漓江》教学指南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孙双金课堂教学实录——《黄河的主人》
《三峡之秋》教学指南
《音乐之乡》探究感悟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看海》教学设计
《音乐之乡》教案之一
《音乐之乡》课外拓展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探究感悟
《音乐之乡》教案之二
《看海》探究感悟
《看海》教学指南
《游漓江》作者林非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