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列斐伏尔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

浅析列斐伏尔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7

浅析列斐伏尔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

摘要 列斐伏尔是公认的当代新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在其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中,列斐伏尔分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认为城市空间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指出全球化的实质是城市化。其理论对当今社会城市空间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 资本主义 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 城市空间理论的提出

列斐伏尔是公认的当代新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做出了城市研究的许多理论创新,他提出新的“空间生产”概念作为城市研究的新起点,强调空间实践在沟通城市与人的关系时的意义,指出城市社会生活展开于城市空间之中,各种空间的隐喻,如位置、地位、立场、地域、领域、边界、门槛、边缘、核心和流动等,无不透露了社会界线与抗衡的界限,以及主体建构自我与异己的边界,从“空间向度”来把握城市阶层的划分和相关主体的形成。列斐伏尔更加明确地探讨空间和社会再生产这一中心主题,借用空间/ 区域的冲突来取代阶级冲突,把空间特别是城市空间当作日常生活批判的一个最为现实的切入点。

在城市社会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空间的理论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空间发展变化模型,他们将空间看作是独立的、纯粹的、客观的研究对象,忽视了城市空间过程与城市社会过程的联系。而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产生的城市社会学理论则与之完全不同,它从诞生那天起就将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循环、资本积累、资本危机等社会过程结合起来。空间的生产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最近才出现的,主要表现在具有一定历史性的城市的急速扩张、社会的普遍都市化以及空间性组织的问题等方面。列斐伏尔通过揭示城市空间组织和空间形式如何是特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揭示它们如何有助于这种生产方式所依赖的统治关系的再生产来破除城市意识形态。理解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需要把握其思想体系中空间、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再生产三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列斐伏尔基本观点是:城市不仅仅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建筑环境,实际上也是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载体。城市作为一种空间形式,既是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者,城市空间正是时、空、人、物的流转及其背后权力架构之组织与管理规划,所有的资本主义关系通过城市空间组织作为载体而实现了再生产。

二、城市空间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列斐伏尔认为城市空间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被注入了资本主义的逻辑(为利润和剥削劳动力而生产) ,城市建设计划和地域性管理只是空间规划的要素,空间的生产类似于任何种类商品的生产,城市的建筑象征了资本主义关系,城市居民被分散到郊区也是一种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因为中心地区被商业功能占据,居住空间的使用被驱逐到边缘地区) 等。随着城市空间的分化,随着城市的消费化和后工业化,城市成为消费、服务与市场中心,中心吸引那些构成它的、但很快就会饱和的要素(像商品、资本、信息等) ,排除那些它所统治的但又会威胁它的要素。列斐伏尔揭示了由资本主义的空间矛盾所导致的区域自治(反空间) ,强调差异感、区域自治在资本主义空间矛盾中的意义。

列斐伏尔的目标是发展一种“人道主义”的城市理念,以反对资本主义对日常生活的统治。列斐伏尔研究城市的日常生活,目的是要瓦解传统的理性主义或者柏拉图式的哲学理想国对城市生活的同质化设计与控制,重建差异性的城市空间乌托邦,“没有乌托邦――没有对可能性的探索,就没有思想;没有涉及实践,也就等于没有思想”。显然,列斐伏尔重视空间生产的实践。列斐伏尔称自己为“乌托邦者”,认为“今天比过去更明显的是,没有乌托邦意识,就不会有思想。否则一个人就会满足于说明眼前所看到的东西。”列斐伏尔的立场不仅是“人道主义的”,也是“无政府主义的”。

三、全球化的实质是城市化

对列斐伏尔来说,城市问题作为意识形态和制度、作为全球趋势的城市主义是世界性的事实。城市革命是全球性的现象。” 在他看来,20 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在于世界范围内工业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对城市空间不断进行重构,而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建立其稳固基础的必然要求。由于城市同样是日常生活、使用价值消费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场所,作为区域性的具体地点,它是全球性矛盾表现最突出、最尖锐的地方。因此,所谓的城市革命实际上包含着差异空间的生产,空间之间的吸纳和兼容,以及对自由时间的争取。

列斐伏尔特别重视城市空间在感性复归过程中的意义。他认为城市空间将是走出现代性的新开端,真正具有革命特征的社会转变必须表现出对日常生活、对语言和空间具有创造性的影响力,这样的空间构成的城市就是“游戏的城市”,在那里,“日常生活变成每个公民和每个社区都能进行的创造” 。列斐伏尔把解放了的都市空间视为这样一种场所,欲望在那儿得以实现,本真的人类需求得以形成,内在统一的文化重现并取代了现存的碎片化和实用主义的文化。“游戏的城市”将改变日常生活的形态,它不再有平庸性或习惯化的单调乏味的工作,不再有“恐怖”。

四、当代意义以及局限

列斐伏尔是公认的当代新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而新城市社会学是目前城市社会学的主导理论范式。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为理解和分析城市社会变迁的现实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与传统的城市社会学理论相比,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于个体行动者,无论是强势的还是边缘的个体行动者行动的强调。比如其对社会空间/ 差异空间的强调,社会空间是高度个体化和在地化的概念;社会空间的生产常常是个体行动者行动的结果。列斐伏尔将城市的空间供给区分为空间中事物的生产和空间本身的生产,强调要将城市空间置于资本主义方式下考察,强调城市空间在资本积累和资本循环以及资本主义生存中的功能与作用,注意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因素对城市社会变迁的影响,以及将城市空间过程与社会过程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比较有独创性的,启发城市研究深入城市空间变化背后的权力的作用和制度的力量,对于整个城市社会理论的发展以及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社会现实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列斐伏尔对整个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持否定态度,他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城市规划的阶级性质和对“日常生活”的破坏,认为城市规划造成抽象空间的统治,破坏了人类非异化的生存活动的社会条件。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国家和城市规划的否定过于激进和片面,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具有抽象思辨性和乌托邦特点。虽然列斐伏尔非常出色地将空间的组织处理为一种物质的产物,成功地解决了城市化的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关系。但也应该看到,列斐伏尔已将城市空间的“问题框架”上升到了难以容忍的中心地位和十分明显的自主地位,这种空间被社会的精英阶层构想为城市的规划设计。他们常把对空间的表象作为达到与维持其统治的手段,城市化设计者、规划者与建筑师们一度有这样一种流行的城市更新模式,即拆迁原有的贫困人口居住区,以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社区取而代之,这就是美其名曰的都市化迁移。这个过程更多考虑的是中产阶级和既得利益阶层的生存需要、发展利益与生活兴趣,而穷人则非其所愿地被赶到所谓新居――那狭小而拥挤的、火柴盒般的高层建筑群中,被迫过上一种拥挤但是没有邻居的、孤独的、离群索居的生活。穷人的“空间的实践”,被那些支持城市空间规划改造的成功人士们梦想的“空间的表象”残酷地、剧烈地改变了。这是消费社会、城市化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穷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一次次严重的空间化控制与剥削。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知道错误是一件好事
放学路上
给小鸟的一封信
游泳日记
春天来了
蚕宝宝日记
游泳日记
坚持就是胜利
狼的自述
离别的时候
快乐的一天
日记一则
日记
我爱蓝天白云
综述路面裂缝在市政施工中如何控制
浅议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
浅谈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矿山机械安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盐227―4HF长裸眼长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浅谈地基基础施工与塌陷地基加固技术
住宅建筑电气安装技术及问题解决对策
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系统研究
小城镇建设与土地合理利用
浅谈加强高层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途径
浅谈公路工程检测中存在问题及策略
PLC及触摸屏在国重评估展览中应用
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
浅析盾构法施工技术
生命因生存而美丽──读小说集《热爱生命》有感
《变色龙》教学设计1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2
名人读书故事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3
《变色龙》教学设计3
《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设计3
《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设计1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4
《变色龙》教学设计2
点突破,重锤敲打──《热爱生命》案例分析
热爱生命,你就会敬畏它──《热爱生命》
《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设计2
《变色龙》教学设计
小说的各种描写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