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析网络语言
翻新时间:2023-07-02
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析网络语言
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析网络语言
引言
语言学家大卫认为20 世纪90 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有革命性的三大语言趋势: 英语成为全球性语言、语言危机加重、因特网成为第三交际媒介,这三大趋势已改变了全球的语言生态。 一、生态语言学概述 二、网络语言的起源 三、从生态语言学角度解析网络语言 1.网络语言的多样性 生态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多样性。下面我将以中、英、法三国的网络语言为语料对象,探讨网络语言形式的多样性。 ⑴旧词新用 “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汉字,本义为“光明”,因从词形上看,“八”像眉眼,“口”像惊慌张大的嘴,因而被网友赋予了郁闷、悲伤之意。“囧”的流行引发了网友对中文生僻字创意使用的热潮,因而出现了“槑”和“嫑”的广泛应用。 ⑵格式体 “被XX”体意为被迫认定某事实。有“被就业”等。“舌尖上的XX”体起源于一档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从而衍生出了一种“舌尖体”的网络文体。各地纷纷推出了各自版本的“舌尖上的XX”体,如“舌尖上的成都”。法语中的同素反序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tromé”(métro,地铁)、“zarbi”(bizarre,怪异的)。 ⑶谐音 英语中有“BD”(big deal,了不起),法语中有“AJD”(aujourd’hui,今天)、“BJR”(bonjour,你好)、“BCP”(beaucoup,很多)。汉语中有拼音缩写,如:“MM”(美眉)。 ⑸重复字符 法语是一种字母文字,网络语言中常见重复字母来加强语气,如:“Merciii !”(万分感谢)、“Nonnn!”(绝对不行)、“Conteent(e)!”(十分满意)、“Je t’aaaimee!”(爱死你了)。 2.从纵向和横向解析网络语言的动态性 尽管网络上井喷式地爆出网络新词汇,但不符合语言生态规律的很快会被遗忘。网络语言是优胜劣汰的纵向动态过程,语言环境的变化会催生出新的网络语言来填补被淘汰的旧词空缺的生态位。 3.语言与语言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 3.1心理环境对网络语言的影响 首先,年轻人作为网络语言创造者的中坚力量,对古板、传统的东西具有抗拒心理,他们追求个性、创意,讲究与众不同,网络语言的构成新奇、变化多端的特点折射出相应的心理特征。 其次,对外来词汇的接纳反映出当代人不再讲究狭义的文化纯洁,盲目而极端地抵制外国文化,转而怀着兼容并包的开放思想积极地吸纳外国文化,崇尚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 3.2网络语言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有些网络语言出自于社会事件,而当这些传神的网络语言出现后,人们听到这些流行语时会产生了解其来源的好奇心,自然也就会关注其背后的事件,使得这些社会事件随着网络语言的传播而广为人知,从而使之得到政府的关注,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四.如何从语言生态学角度对待网络语言 1.接纳并规范文明网络语言 符合语言规律的文明网络语言丰富了语言表达,有利于语言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接纳并规范引导使用成为世界各国对待网络语言的普遍态度。在中国,“秒杀”等词收录字典表明这些网络热词填补了传统词汇空缺的生态位,被规范语所接纳。但是,网络语言也不可滥用,一些地区出台的网络语言使用的立法规范很有必要。 2.揭露并抵制不文明网络语言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媒体、虚拟的世界,网民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也有所不同,一些素质不高的网民使用脏字或不伦不类的口语和方言,这些粗俗的网络语言会污染语言生态系统,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目前,网上这些不文明现象,既无法用行政命令禁止,也无法用技术手段来制止,要靠年轻人的醒悟与自律. 五、结语 当今社会,倡导文明间的沟通与交融,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样需要不断发展才能维持日益多元化的语言生态环境的平衡,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为了促进网络语言及整个语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范和引导也必不可少且刻不容缓。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不该发生的事
- 扩写送书
- 家乡的大海
- 假如我会克隆
- 飞扬的梦
- 我的座右铭
- 笨笨风铃
- 四季竹林
- 溜冰感受
- 日记
- 我哭了
- 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
- 四季
- “求是”报名记
- 树杆为什么涂上白色的油漆
- 江浙地区清明节习俗之清明果起源探究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 渗透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 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传承关东民俗风情
- 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3)刑法论文(1)
- 于和伟:所有春节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应该继承
- 以学校为主阵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刑法论文(1)
- 让清明节“清明”起来 等
- 清明文化的发源地——山西介休县绵山
- 漫话清明节
- 中国现行死刑政策的评价及其反思(3)刑法论文(1)
- 清明节的诺言
- 死刑的司法现状及其展望(6)刑法论文(1)
- 两岸学者“寻椽”清明文化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
- 《穷人》教学设计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 《梅花魂》教学设计
- 《凡卡》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将相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