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3

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人类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惶恐与冷漠等,致使以传统道德文化为主导的地位被严重削弱,在物欲横流的利益驱动下,艺术被拖入市场并直接与经济挂钩,使原本平静单纯的艺术世界变得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艺术家好像纷纷被注射了金钱的兴奋剂一样,为了名利一个个变得异常活跃和疯狂。在艺术价值取向被扭曲,传统观念日渐淡漠的当今,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从新梳理人类生活和艺术的关系,弄清艺术应该如何反映现实,如何去服务人民大众,是目前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和分析的重大问题。

生活艺术关系

一、引言

二、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就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艺术就是人在自然界的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感悟,加工和提炼,并用一定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叫艺术。比如音乐既可以表现奔腾啦哮的黄河,又可以表现直插云霄的雪山高原;戏曲通过唱念做打和手眼身发步既可以表现风情万种的男欢女爱,也可以表现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绘画既可以描绘沙鸦翔集、锦麟游泳的美景,又可以表现古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由此可见,艺术不仅可以检释美丽的自然,也可以尽情的表现美好的生活。反过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艺术的滋润,才会变得如此的富有情趣和诗意。

(二)生活永远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生活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假如没有了人,生活也就无从谈起。如果离了生活,艺术便会没有了来源。所以,人类生活的活动面越宽广,艺术的来源就越丰富。伴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的活动空间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外拓展和延伸,那么艺术的源泉也会随着人类的生活步伐不断扩大。比如,刀耕火种式的远古人类生活,就只能产生捕鱼狩猎式的洞窟艺术,而无论如何也产生不出外太空精美绝伦的摄影艺术。总之,艺术如果脱离了生活,米开朗基罗不可能完成《大卫》;达芬奇不可能有《永恒的微笑》;齐白石也不会有《蛙声十里出山泉》;郑板桥更无法做到“胸有成竹”。

(三)艺术是生活的反映

被称为史前艺术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岩画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是人类用朴实的手法表达生活、反映生活的最早例证。纵观人类的发展史,艺术家在表达和反映生活时,无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从而完成了一件件令人惊叹的杰作。也正因为此,一个个顶级大师才会应运而生。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用它他们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看似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可以想见,如果没有罗丹对生活的真切观察和感受,那就不可能有伟大的《思想者》问世。梵高是热爱生活进而表现生活的高手,我们仅从油画《播种者》就能深切的感觉到他对生活的无比渴望和对阳光的无限热爱,也正是因为梵高对自己的艰辛生活和本人不幸命运的独特体验,才使他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也由于列宾曾经艰辛的童年生活经历,才可能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艺术精品的诞生。

三、艺术来源于生活,应该高于生活

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远古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和生活,他们所进行的劳动不带有任何审美性质,当初的原始艺术萌芽与原始生活应该是一体的,当然也无所谓有谁高谁低的问题存在,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则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不断变化,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知道,人类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以后,艺术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日臻完善,一直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艺术开始进入到了它的黄金时代,伟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和得漠克利特先后提出了“艺术模仿”学说,这一学说不仅奠定了希腊艺术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了当时文艺界艺术创作的准则。而在“模仿说”理论的探讨过程中,亚里斯多德通过对他的老师柏拉图唯心主义的批判,并且在他的《诗学》著作中对模仿作了详尽的论述,首次提出了艺术高于生活的观点,他认为模仿不应当是被动的抄袭自然,而应当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自然理想化,也就是说,艺术不仅仅是模仿自然,而且是要超越自然。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曾有大批美学家探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并不同程度的强调艺术美要高于生活美,但是只有在人们理解和掌握了辩证法以后,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才得以理清,才真正能够正确而全面地揭示出艺术高于生活的确切含义。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又进一步详尽而精辟地论述了艺术的源泉问题,指出生活与艺术虽然两者都美,但是艺术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应该高于生活。

四、脱离生活的瞎编乱造,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衡量一个艺术作品是否真实感人,关键是看它是否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是否通过生活的现象反映了生活的本质面貌。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言:“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形象,是实际人生中各种事实的集中表现”。而这种真实才是艺术的真实,它是现实生活中所实际存在现象的“升级版”。而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如果没有生活的真实感受,艺术的真实也必定是虚假的、不靠谱的。所以,艺术的真实既不是闭门造车或凭空想象,也不是对照生活去依样画崩声。 即使是我国写意味极浓的山水画,甚至包括那些令人称道的大师经典之作,无一不体现出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情厚意以及注重“外师造化”的创作理念,特别是石涛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更是强调了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的紧要关系。事实就是这样,艺术离开了生活,必将迷失方向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走现实主义创作之路,“礼失求诸野”

艺术家也是人,而且是现实中人,他们所创造的精神产品是为了满足社会某一方面或某一阶层的特定需要的,或者从其自身角度而论,则是为了在社会活动中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自我表白。作为人,就必须融入或依赖于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其艺术体验和创作过程同样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即使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不可能与社会完全脱离干系。所以,作为艺术家自身的鲜明社会属性,都决定其与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思想和艺术表现等,都必然与时代存在瓜葛。

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而一味的凭空想象,即使是个天才,也不可能生下来就注定成为大师。历数人类历史上那些大师们的经典杰作,都是后天无比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实践之后的结果。事实上,艺术创作不可能脱离现实,也只有到现实生活中去不断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一切人与自然、社会等的现象和联系,只有经过这样长期的观察体验,然后在特殊的条件下,所谓的直觉、非理性和灵感等才可能爆发出来,否则,“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孔子说:“礼失求诸野”。传统社会应对礼乐崩坏的办法是向民间求教,从基层民众那里获得变革的方法和灵感,重建新的生活和文明。针对目前艺术创作领域的轻狂和浮躁之风,我们更有必要倡导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深入生活,虚心求教基层民众,从广大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中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以“拿来主义”的学习方法,批判的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胸怀,海纳百川,为艺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六、艺术作品是人创造的,应该首先考虑让人能够接受

如果谈论20世纪西方艺术界最了不起的大师,最容易想到的便是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和野兽派画家马蒂斯,也正是因为他们那创造性的艺术风格而使其名字如雷贯耳。然而,若提起杜尚的名字,也不会感到有丝毫的逊色。究其原因,都是“小便池”的缘故,而事实上,仅凭画功而论,杜尚肯定不是毕、马的对手,可就是因为他那看似玩笑式的奇思妙想,而使他在20世纪一举与大师们平起平坐,更确切的讲,他的影响力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喷泉》无情冲击下,艺术世界数千年建立起来的所谓规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嘲弄,而且整个的西方现代艺术都受到了空前影响。一时间,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异军突起,那些名目繁多的所谓“先锋”、“前卫”等也接R而至。所有这些也就是我们习惯上为之称道的“当代艺术”。

回顾我国这些年来形形色色的所谓“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给人的感觉是怪象丛生,当然这也或许是一种文化的碰撞,也可能是一种新与旧的较量,在这种碰撞和较量中,传统的坚持有时会是落后和保守的代称,标新立异似乎才是新潮和时尚。丹尼尔贝尔说:“现代主义绕乱了文化的一统天下。动乱来自三个方面:对艺术与道德分裂的坚持,对创新与实验的推崇,以及将自我奉为品评文化的准绳”。在传统观念日渐淡漠的当今,艺术家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们所推崇的正义、良知等人性应具有的道德法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艺术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在论落,人类的审美标准和艺术的尊严遭到践踏,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存在空间被压缩,艺术本身充满了铜臭并跟随着流行文化一起随波逐流。因此,“当代艺术”在表面“繁荣昌盛”的背后,显示出的则是触目惊心的混乱现实。曾几时何,被多少人为之敬仰的艺术家,感觉一个个变得面目丑陋、形象静A。因为在一些他们的画作里,要么是色情淫乱,要么是暴力血腥,或者干脆来些让人永远也看不出个子丑寅卯的胡作非为。面对这种“私有化巨作”怎一个“无语”了得,艺术既然是人创造的,那就应该让人能够看得懂,看不懂大可不必被饥讽为不懂“当代艺术”,因为那只是他们自己的“当代艺术”。

七、草根民众也是艺术创造者,同时也应是艺术的享有者

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不仅包括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同时也包括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接受和消费等。在艺术作品被创作完成之后,并不等于艺术活动的完成,因为艺术作品必须要到现实生活中被接受和消费,否则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对于艺术被接受和消费的问题,必须从我们国家的国情出发,考虑到国家独特的社会现状和复杂的国民结构问题,如果艺术创作根本不考虑占人口大多数基层民众的感受,而只一味地去迎合少数所谓精英或“市场”的口味,那么艺术作品将会被束之高阁,成为少数人孤芳自赏、高处不胜寒的摆设,或者是艺术的审美价值完全丧失而成为赤裸裸的商品。

在我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基层民众,他们包括了广大的农民、工人、城市下岗人员、失业人员等,这些人几乎涵盖了我国各个地区、民族、阶层的人群,他们就是现在意义的所谓“草根”,作为经济、文化等条件相对薄弱草根一族,虽然他们对于艺术的接受水平会相对的落后一些,但他们却是民族传统的根基,是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者,是艺术的主要来源地和最大消费群体;他们也是艺术的创造者,同时也应该是艺术的享有者。艺术活动的完成,完全有必要接受他们的认同与批评,否则艺术的真正价值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八、结论

在艺术思想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千奇百怪的艺术形式铺天盖地的涌现出来,衡量艺术作品文化审美价值优劣的尺度不能仅以金钱为唯一标准,否则艺术作品只有经济价值,而没有了文化审美价值。时代在发展,我们迫切需要一大批关注草根阶层民众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来感染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艺术价值取向,深入现实,体验民生,但不是走马灯式的去旅游观光,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去指点江山,我们必须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必须与各层人民情感共鸣,否则,一切表面的文章都是徒劳的。子曰:“礼失求诸野”。我们要从人民群众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去吸取营养和创作灵感,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并揭示生活的本质,努力创作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把创作草根阶层也乐意接受的艺术作品当作自己终生的事业去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田野
春天
铜鼓的大山
春天的颜色
游中山公园
美丽的公园
小溪
春天来了
美丽动人的秋
花山的春
春雪
我爱春天
西岭雪山游
关于教学管理文件体系构建的认证模式
试析美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英语文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
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试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部析及就业出路指导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指导
关于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着力点分析
关于高师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探析
关于创业教育与工程任务课程化
试论中医思想内涵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
关于微博对高校学生维稳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刍议
关于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
关于“创先争优”活动中领导班子建设问题的思考
关于多媒体环境下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听《四季》有感
由“谷穗弯弯”想到的……──《四季》教学案例与反思
在水一方
《画》课文结构图示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游戏
《画》教学案例
猜谜语
江南水乡
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
《四季》教学案例及点评
江南水乡风韵
体味四季之美──与张建锋老师探讨《四季》一课的教学
采莲曲
《四季》教学案例与评析
江南水乡古镇──周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