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2
居民储蓄是否高?
另一组数据是,2014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余额为113.86万亿元,尽管同比少增3.08万亿元,但存款余额依然处于历史高位。
居民储蓄率二十年不变
国民储蓄的来源有三部分,包括居民、企业和政府储蓄。一般而言,居民储蓄为首,之后是企业与政府储蓄,不过,中国的储蓄结构却刚好相反。
专家指出,企业储蓄率高暴露出在一次收入分配中,企业回报多,劳动者回报少,加剧了所得分配与经济结构失衡。而当劳动者收入增速明显低于企业收入增速时,居民的消费倾向则会降低。当有限的收入在消费倾向降低之后,是否转为投资?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受制于有限的投资渠道,居民投资意愿普遍偏低,不得不转向储蓄。
释放需求,中部最受益
中国改革开放后逾30年,中国大陆国民储蓄率维持高位已成为一大经济现象和难题。在大多数先进国家发展经验中,随着经济发展与所得改善,虽也会进一步提高储蓄率,但中国大陆国民储蓄率远高于先进国家水平,也高于同样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的亚洲高储蓄经济体。
“宏观审视,居民储蓄受到国民所得分配恶化及养老医疗社保支出不足的制约;微观角度,国民储蓄行为受到家庭年龄结构、收入城乡养老及医疗社保差异的制约。”郑汉亮指出,中国大陆居民储蓄行为除受家庭人口结构、年龄及所得等常见因素影响外,很大一部份源于中国大陆医疗及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国大陆社会保险以全国范畴为实施,但是却是以城乡二元作区隔,社会保险在城镇与农村之间产生差别待遇,且保障水平不足,面对2008年后教育、养老及医疗费用上升的居民也只能提高储蓄率应对未来所需。
郑汉亮认为,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经验来看,转移支付对降低收入不平等,减少贫困有明显的作用,以美国为例,在进行未转移支付之前,基尼系数是0.51,但在所得重新转以后,基尼系数降至0.39。基尼系数的缩小,对改善国民分配效果显著。
“总的来看,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与社会保障投入的增加,居民储蓄未来将下降,释放出多余的消费力。”郑汉亮说,这种消费力释放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将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影响。根据郑汉亮的研究,由于中部地区处在产业梯度居中的位置,承接沿海的产业梯度转移,加上政策扶持,部分产业成长规模超过东部沿海地区,整体成长率也高于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在“居民储蓄转消费力”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动物王国联欢会
- 碎花瓶的秘密
- 交通堵塞
- 我的生日礼物
- 美丽中区花园
- 发卷之后
- 爱打"小报告"的狐狸
- 秋天
- 谁住几楼更合适
- 电灯和蜡烛的故事
- 聪明的小白兔
- 学英语
- 神奇的“对不起”
- 放学路上
- 我的弟弟
- P2P信贷的中国进化论
- Uber探路本土化
- 汇率“维稳”
- 万亿美元的愿景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APP
- 2015年最有可能IPO的10家互联网医疗公司
- 不学日本,我们学谁?
- PPP:新型城镇化融资新途
- 油服企业逆境求生
- 谁在颠覆在线旅游?
- 又到一年“年报季”
- 霍尼韦尔重新启航
- 居民储蓄是否高?
- 生产力的新变革
- 人民币国际化再迈一步
- 《再见了,亲人》引读教学
- 《时光老人的礼物》教学设计之二
- 《一件难忘的事》教学设计之二
- 《练习2》教学设计之二
- 谈《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
- 选学课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 《练习1》教学设计之二
-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
- 《练习1》教学设计之一
- 《“我是你的儿子”》教学设计之一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七
- 《忆铁人》教学设计之一
- 《时光老人的礼物》教学设计之一
- 《一件难忘的事》教学设计之一
- 《车塘捕鱼》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