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挖掘地方旅游信息资源,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_挖掘地方旅游信息资源,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挖掘地方旅游信息资源,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挖掘地方旅游信息资源,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北部湾经济区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区位优势明显,自然地理优越,战略地位突出。北部湾汇聚了滨海、海岛、山水、民俗、边境、历史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整合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信息资源,推动完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实现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旅游信息资源

北部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越两国非常宝贵、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具有自然风光优美、海岛半岛众多、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民俗风情浓郁、边关历史神秘、历史文化厚重等资源特征。沿海跨国,海、岛、边三种魅力交相辉映;依山傍海,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区域历史文化深厚、民族众多,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2008年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西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使很多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信息鲜为人知。而旅游业又是信息依赖型产业,游客、景点和旅游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旅游企业便利用这种不对称从而获取自身利益,这就使得很多的游客不能获取到权威、公正、充足的旅游信息,对游客来说是不公平的。如何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服务体系,将分散的旅游信息资源和游客对接起来,从而消除信息不对称,是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一、挖掘民族地区旅游信息资源的意义

旅游信息资源作为少数民族信息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利用对于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民族旅游信息资源保留了其民族特色,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快民族旅游文化的形成,更能够通过建设民族旅游形象来提高自身的旅游竞争力,在现代旅游中独树一帜。因此,大力开发、挖掘和整合本地区的民族信息资源,可使得独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业高层次地、可持续飞速发展。更能够促进旅游信息的标准化,促进旅游信息的共建共享,打破不同城市之间旅游信息各自分块的格局。

通过挖掘少数民族旅游信息资源,一方面可以向研究人员展示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史,便于进一步了解民族所在地区的自然以及人文资源状况,为科学制定旅游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当地日后的旅游发展做出科学预测与规划;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旅游信息资源记录了少数民族古往今来的全貌,可以使得当地居民更加了解居住地的过去与现状,在以后的开发规划过程中可以有机会全面参与,在旅游接待过程中可以与客人有平等充分的交流,为日后的旅游与社区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民族旅游信息资源大多是文化资源,通过合理挖掘利用展示在游客面前,可以衬托自然景观,有益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可以永续利用。同时,挖掘民族信息资源更是为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在相同情况下,为吸引更多游客,旅游资源的高额附加值效应就应更为突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特有的民族文化构成的旅游景区,具有自然生态信息和民族文化信息,成为信息密集区,必然会强烈地吸引人们前来。

1.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特色

1.1 具有高品味、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和品牌

北部湾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并茂,具有许多高品位的一流旅游资源,如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节、北海涠洲岛、北海银滩、德天跨国大瀑布、宁明花山崖画、凭祥友谊关、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海上丝绸之路、海南西海岸、越南下龙湾、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等,资源品位一流,市场垄断性强,在中越两国甚至世界上都具有很强的垄断性。

北部湾旅游资源最突出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六大风情”,即热带海滨风情、热带海岛风情、跨国海湾风情、中越边境风情、少数民族风情、历史文化风情。这些资源特色,与周边近邻的客源市场和热点旅游目的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互补性。这不仅使北部湾在开拓珠三角、港澳、大西南等周边市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且很容易分享桂林、昆明、广州、三亚等周边热点旅游目的地的市场。

1.3 民族风情浓郁

北部湾地区汇聚了三十多个中越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京族、瑶族、苗族等,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以及各种独特的习俗、服饰、工艺品等,如壮族先民创作的花山崖壁画、龙州天琴长衣壮文化艺术、东兴京族风情、海南黎族风情、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等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每年壮族三月三歌圩,京族每年祭海神的哈节,瑶族盘王节等节日庆典。充满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歌、抛绣球、板鞋舞、抢花炮、踩风车、赛龙舟、春牛舞、铜鼓舞、奏八音以及独特的饮食文化异彩纷呈。其中“湛江醒狮”和“东海岛人龙舞”等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 资源类型多样,组合优势明显

北部湾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形成了北部湾特有的“海”之神韵、“边”之神秘、“山”之神奇、“林”之清秀、“瀑”之神妙等景观特色,涵盖了跨国海湾、海岛海岸、边关风情、生态山水、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等多种资源类型。特别是品质优良的热带滨海沙滩和少数民族风情极富有吸引力。从资源组合看,北部湾既有现代国际旅游所追求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要素,又兼具世界热门的“河流、港口、岛屿、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峰林)、田园、风情”十大风景资源。各类资源组合优势明显,规模体量庞大,开发潜力巨大。

1.5 底蕴深厚的北部湾历史文化

北部湾历史文化包括古骆越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清末半殖民地文化、流放文化、名人文化等,主要资源有:南宁旧城区、北海老城区,雷州、儋州两座古城,合浦、徐闻两个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友谊关、大小连城等边境关城,真武阁、东坡书院、雷祖祠、谢鲁山庄等文物保护单位、杨贵妃、苏东坡、刘永福、冯子材等历史名人等。历史文化以海上丝路开发为核心,并通过海上丝路将玉林、合浦、湛江、海口等地的历史文化景区景点串联了起来。

二、挖掘、传播民族地区旅游信息资源的途径

2.1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服务

2.1.1加强对北部湾地区民族文献的收集

针对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业开发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途径、方法广泛收集并筛选民族地方文献,特别对本土作家、学者所著各类著作要重点收集,建立完整且具特色的收藏体系,以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同时应对旅游类的图书做书目、提要、索引、文摘、题录、馆藏目录、专题汇编,编纂旅游动态手册,专题述评,方便普通用户和游客利用和查询,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图书馆除了从文献资料中挖掘景区信息外,更应该以旅游景区为依托,挖掘旅游资源历史渊源,提高景区的文化价值。图书馆与景区的合作方式,如以图书和影像的形式在主要景区范围内进行旅游文化传播和宣传,或者参与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既可以帮助景区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游客对于景区的满意度。

2.1.3加强图书馆与旅游企业的合作

企业出资购买图书馆自助服务机,旅游电子信息显示屏等,图书馆提供旅游图书及信息内容,负责后台运营、管理和维护。这样既可以扩大旅游企业知名度,节省旅游企业宣传费用,又可以减轻图书馆压力。

2.2充分挖掘北部湾人文和民族文化内涵

北部湾地区汇聚了中国的壮族、京族、瑶族、侗族、黎族、苗族及越南的彝族、岱族、侬族、泰族等 30 多个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之一。由于各民族在地区上聚居的情况不同,形成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地域上的大杂居和少数民族小聚居的特点。充满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海上丝绸之路是北部湾地区比较有份量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时北部湾还有宁明花山、都峤山、云天文化城、京族三岛、友谊关等支撑性人文旅游资源,是北部湾地区开发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宗教文化旅游品牌和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等重要的基础条件。

2.3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同步推进民族地区通宽带工程,在通宽带的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在民族地区的覆盖和民族地区旅游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延伸与扩展,使民族地区电话网与互联网双向发展,构成民族地区旅游信息服务的基础平台和主要渠道; 着力实施民族地区旅游卫星广播电视收转站建设工程,结合有线、无线等方式提高民族地区旅游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入户率,逐步将数字电视由城市向民族地区延伸

2.4推进旅游信息化,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信息人才培养

民族地区要尽快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强大学、科研机构及旅游企业之间合作,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基础理论深厚且专业技能扎实懂得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创造型和应用型的旅游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劳动效率,用信息化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

2.5创建北部湾旅游信息数据库系统

广西、广东和海南三省应与越南一起合作,创建北部湾旅游信息数据库系统,将北部湾的旅游政策、旅游产品、主要旅游企业、旅游市场发展等信息通过信息数据库系统实现共享,并进一步将北部湾旅游信息数据库系统与东盟的旅游信息中心进行对接,形成长期有效的泛北部湾信息交流机制。博鳌亚洲旅游论坛是中国与东盟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对话和旅游信息官方交流的平台,北部湾地区应与博鳌论坛举办方合作,在论坛内增加北部湾旅游合作信息板块,拓宽交流沟通渠道。此外,应努力在北部湾和泛北部湾区域内建立起国对国、省对省、市对市的旅游互访机制、行业交流机制、学术研究机制和培训合作机制,在高层政策传递、行业信息传递、共同学术研究等方面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3.开发整合旅游信息资源,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3.1 制定系统旅游产业规划,增强民族地区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北部湾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规划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民族文化内涵建设,以民俗文化为核心,提高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开发多功能,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民俗、民族风情和人文上做好文章,使经济区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3.2 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网络营销

面向全球客源市场,联合多个主体(政府、企业、媒体等),建设多种渠道网络,拓展各类营销平台,构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全球营销网络系统。基本操作如下:创建北部湾全球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使其成为行业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媒体、旅游者等互动交流的平台。

3.3 鼓励北部湾旅游服务商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小结: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所挖掘的民族信息层次不一,加之人们对这一具有深层文化底蕴和多重社会历史功能的民族信息资源认识不统一致使大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而失去利用价值。旅游资源的价值只有通过不断的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开展信息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关系研究,从中提取大量的旅游信息资源,塑造具有特色的民族旅游形象将成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对这些特色鲜明的民族旅游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及时整理并有效传播,可促成民族旅游文化的形成,增强民族地区旅游异质吸引力,提高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将对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旅游业,促进民族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七色花
浓雾
下雪
美丽的莲花池公园
小白兔
小制作
乒乓球又圆了
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
香蕉
爱惜物品、勤俭节约
太阳,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的同学
我的自画像
河里的故事
大力推进沿边金融创新,加快培育沿边开放优势
档案管理在行政工作的运用
浅析我国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益
苍南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研究
挖掘地方旅游信息资源,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探讨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路径
我国管理层收购(MBO)动因及实现路径探析
基于COSO 框架下高校后勤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浅析金融企业会计的发展
浅谈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及中国对策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品质培育研究
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初步研究
关于天然气销售企业营销模式的研究与讨论
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
《吊灯和鲨鱼》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吊灯和鲨鱼》教学设计
发挥主体作用 注重实践体验——《莫高窟》教学设计及评析
《莫高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习作2·难忘的______赛》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秋天的树叶》习作讲评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