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落拓载酒传伯虎民间几多真唐寅

落拓载酒传伯虎民间几多真唐寅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落拓载酒传伯虎民间几多真唐寅

唐寅,因为“唐伯虎”的民间传说而妇孺皆知,他的书画作品也因此成为藏家追捧的对象。近日,“六如真如――吴门画派之唐寅特展”正在苏州博物馆展出,举全国之力,集国内外12家文博机构,把47件唐寅的书画精品集中到一起展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因此,不禁引发收藏爱好者对唐寅作品拍卖市场的好奇。

《松崖别业图卷》曾拍出天价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是明朝著名的诗人、画家。唐寅载酒江湖、放浪形骸,又才华横溢,诗文俱佳,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画名更盛,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因为科场失意、落拓江湖,故而民间流传了许多“唐伯虎”的传奇。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唐寅,和电影、戏剧中那个风流倜傥的唐伯虎相去甚远。但是,唐寅为何会“演化”成唐伯虎呢?这里面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原因。正是因为被广为传播、家喻户晓,唐寅的画作便越发价值连城,在几百年里不断获得收藏界的宠爱,行情一路向好。

这件唐寅的《松崖别业图卷》,仍保持着清代宫廷的原装原裱,明代大学士李东阳以行楷书题引首“松崖别业”。画幅右侧危崖突出,峭壁如斧劈,山石如积铁,崖石上壁横出一松,其势若盖,松崖下瓦舍门扉敞阔,屋后掩映数十竿修竹,院前有古柯两株,枝如篆籀,又有丹桂一株,黄色花朵竞相开放。院内有二蓬头童子,一向茶灶执扇吹火,一奉茗碗徐行,另有一鹤低头觅食。画面中部水塘畔有水亭一间,一高士便服长须,执羽扇倚栏观荷。画幅左侧远山满布,云树冥蒙,笔墨秀润,近山之处远岸有矮屋出于树间,另有危楼耸峙。卷后唐寅自题“翠竹并奇石,松崖留古柯。残荷水亭坐,秋思兴如何?正德戊辰秋九月,为松崖道谊写并题,唐寅。”卷后还有明代嘉靖年间文人徐贞良和杨一清的题跋。

这件图卷是唐寅应邀为明代中期官员方良永所画,画的是方良永的园林别业。当时,方良永居官廉正,法纪严明,不畏权势,敢于弹劾佞臣。方良永与杨一清、李东阳引为同道契友,当时太监刘瑾弄权,方良永不服刘瑾,遭其陷害,幸得刑部郎中周敏竭力辩诬,方良永才免于祸害;为排除异己,杨一清也遭刘瑾陷害,李东阳等加以营救;而李东阳也因此被刘瑾构罪,幸得皇帝下旨不问罪,才得以免祸。当时,武宗皇帝贪图玩乐,荒于政事,宦官刘瑾当道,方良永便请唐寅为之绘制别业图,显然是想向外界表达自己隐于江湖的心意。唐寅以高超的艺术水准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别有深意的创作,画面中还表现了别业主人高洁的行止,不凡的气质,显然意义深远。这件图卷不但被清宫收藏,道光皇帝还曾调作品观赏过,后被慈禧太后赏赐给清末重臣孙毓汶,他离世后,此作又先后为浙江大藏家王绍延、蒋汝藻递藏,最后归于宋子文,这件流传有序的拍品在拍场上被反复争抢,最后拍出了7130万元,创下了唐寅拍卖最高纪录。

鱼龙混杂,民间真迹极少

唐寅擅画山水、人物、仕女和花鸟,尤以山水、仕女著称。唐寅的山水画,师法沈周和周臣,又可上溯至南宋院体画派,他汲取了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黄公望、王蒙诸家之长,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家面貌。他的山水作品构图简洁清朗,山石皴法丰富,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杂而不乱,极富韵律和文人画秀润空灵的美感。唐寅的山水画能打破门户之见,无论北方画派、江南画派,还是南宋的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他都博采众长,革新创造,终成一家。他又遍览祖国名山大川,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苍莽之气,他将对自然山水的体悟融入到绘画创作中,以排解他胸中的抑郁之气,因之,他的作品并非温婉秀润,而是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生动,笔墨精湛高深,超过了同时代许多画家。

唐寅在诗书画的有机结合方面也为画史作出了贡献,他以书法之意趣融入绘画,书风与画风和谐一致,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

从收藏角度说,唐寅作品诗书画一体有机结合,绘画融合南北宗,自成一派,书法广涉诸家,挥洒自如,诗歌内容看透世事,雅俗共赏,历来为藏家所珍视。后世张大千也以仿唐寅画风和书风而闻名,唐寅作品中,大多数有良好递藏纪录的,都已被各地博物馆所藏,因此,民间真迹极少,市场潜力无穷。但同时,因为其名气太响,妇孺皆知,历来就是赝品的重灾区,市场因而传说他生前就因为求画者众,请老师周臣为之代笔,令人真假难辨。因此,拍卖市场上,唐寅作品的估价上下差异极大,有几百万元的,也有几万元的,但他的高端作品数量极少,一旦出现递藏明确的作品,势必引起争抢。唐寅的中低端作品,数量较多,但因为真伪难辨,收藏价值并不高。

落拓江湖,缘轻不遇买金人

在普通人眼里,唐寅就是唐伯虎,很多拍卖公司的介绍里,也是如此混合称呼的。但事实上,唐寅和唐伯虎是两回事,搞清楚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唐寅的收藏市场。

真实的唐寅,并不是一个风流人物,他并非酒色之徒,尽管他喜欢喝酒;唐寅也不是那个化身华安到相府里勾引秋香的俊美书生;他更没有传说中的9位妻子。

其实,真实的唐寅根本没那么潇洒,他活得非常苦,身世极为坎坷。唐寅出生于明代成化年间,就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出现的那个年代,父亲是一个商人,唐寅自幼聪明伶俐,但20余岁时,家里的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一下子衰落了。虽然他考试成绩不错,一路上考得秀才,到南京乡试得了解元,29岁赴京会试,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一定能拿第一第二的。岂料天有不测风云,唐寅正好撞在了枪口上。

那年会试,唐寅和同乡徐经一同赴京,该年会试题目生僻,很多人答不上来,但有两张卷子答题通顺,文辞优雅,主考官程敏政脱口而出,“这一定是徐经和唐寅的。”此话被人听到,加以演绎,成为话柄。又兼唐寅和徐经在京城言行不谨慎,被人传出贿考,流言蜚语传遍京城。于是有官员借此弹劾主考官程敏政,说他卖题。皇帝听说赶紧让大学士李东阳来复查,结果,徐经和唐寅都不在最后录取名单之中,而卖题之说,经过锦衣卫的严查,也属于子虚乌有之说,但坏影响已经造成,结果,程敏政被罢官回家,不久后抑郁而亡;徐经、唐寅的大好仕途被中止,被发到小县城里当小科员。唐寅不齿为吏,终日借酒消愁,萎靡不振,妻子也与他反目,经过多年名山大川的散心游历,唐寅最后决意不再走仕途,用书画打发余生。

其实,唐寅京师泄题案背后有复杂的京城官场的权力斗争因素,不巧牵连上了唐寅,但这事严重打击了唐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中国历史上失去了一个平庸的官员,却诞生了一位影响深远、名垂千古的大书画家。

唐寅30岁经历人生大拐点后,游历了半个中国,返回苏州后,开一家小店卖画为生,妻子终于离他而去。36岁时,终于以卖画所得,在苏州北郊买地造了几间茅草房子当画室,也就是著名的桃花坞里桃花庵,一帮吴门画派的朋友倒是经常来看他,诗画酬唱,过得自在而悠闲。但唐寅一颗有社会抱负的心并没有彻底毁灭,他44岁那年,被明宗室宁王聘到南昌,后来发现深陷政治阴谋,唐寅赶紧装疯卖傻逃脱,后来宁王谋反被朝廷平定,唐寅虽逃脱杀身之祸,但也遭受牵连。这再度打击了他,从此他开始进一步消沉,开始信佛。生活愈加清贫,晚年唐寅身体多病,常靠借钱度日,在消沉抑郁之下,终于在一片凄凉中死去,终年54岁。

传奇伯虎,艺术超越道统

通过唐寅的坎坷身世就可以发现,他跟后世传说中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几乎是两回事,两人的共同点,只是擅长诗书画、有才华、苏州人这几点。其他的,都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后世为何要把唐寅“变成”唐伯虎呢?这里面有深刻的文化原因,也是导致唐寅拍卖市场行情特点的根本原因。

唐寅作为中国古代科考和上层社会内部斗争的牺牲品,也属于被主流社会所拒绝的人,他生前过得不可能如意。把这样一个近乎潦倒的历史人物,演变成民间故事里的风流才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流行于民间的底层文化,对抗主流文化的一种宣泄。在中国,精英文化、道统文化与民间文化、下层文化始终是有裂隙的,两者常常并存,起到缓和矛盾、平衡阶层关系的作用,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超级主流媒体和东北二人转的存在。

根据研究发现,当国家的控制力足够强大时,上层文化有压制下层文化的趋势;而当国家意志力放松时,会相应地导致下层文化或民间文化兴起。唐寅所在的明代,初中期的朱元璋和永乐皇帝朱棣时期,国家控制力量强大,而到晚明,思想开始解放,尤其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导致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皇权控制力相对减弱,民间文化逐渐上升,明代的经济繁荣以及文学和艺术的高峰也就出现在那个时期。

唐寅生活在明代中期,正好是国家控制力由强开始转化的过程中,他早年也学习古文辞,诗风曾追随盛唐,是道统文化,但由于个人迭遭打击,怀才不遇,于是诗文转向自抒胸臆,与主流文化拉远距离,《唐伯虎全集》中,词曲占到了一定的比例,这在当时,是为主流文人所不屑的。因此,他与代表了主流文化、道统文化的同为“吴门四家”的文征明是格格不入的,两人因此多年不睦。唐寅的诗有“俚俗”特征,但被当时的大评论家认为是别有所托。唐寅认为自己虽然品行遭恶评,诗文不合时宜,但却是天性所致,不愿意再修身养性,去适应社会规则,他要坚持个性,不低头。这是在晚明之前,所谓性灵派之前,文坛的最高个性呼声。因此,唐寅的思想和诗文,具有超越社会道统束缚的开创意义,是当时社会中,思想解放、倡导个性的先行者。因此,他的思想,在不久之后,晚明国家控制力减弱时,就得到了一大批文人的呼应、认可,其思想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被大幅度挖掘、推广。

唐寅的思想主动接近下层文化,他本身身世坎坷,而且诗文书画样样精通,诗文中流露出的强烈个性和勘破人间痛苦之后的洒脱,更符合人们心目中一个艺术家的形象,稍作加工,就可以成为一个被社会各阶层广为接受的人物,他作为一个文学故事人物,能满足人群中最大的接受度。于是,加工过后的唐伯虎,已非真实的唐寅,几百年来,后世又不断地进行了各种再加工,唐伯虎就越来越成为一个大众符号,而离真实的唐寅也越来越远。

此次特展,展出了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等,国内外12家文博机构的唐寅书画精品47件,及苏州博物馆馆藏的唐伯虎文集一件,几乎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唐寅写于晚年的《行书与若容手书》更是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漂洋过海而来,首次在国内展出。此次展出的一幅《贞寿堂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有唐寅题跋的长卷《临韩熙载夜宴图》更是重庆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眼泪有多重?
开在秋天里的米兰(一)
"出口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四章读后感
"无敌”“电脑狂”老爸
我敬佩的人
“馒头”亮相
谢老师,我想对您说
遗忘了我的夏天[上]
董予辰的一.二.三
能不能再见你一面?
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转换
自我介绍Book
谢老师,请您听听我的心里话
关于制定中国民法典的思考(下)
中奖权转让不适用“从随主”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上)
海域使用权制度研究(三)
论分期付款买卖
全球化背景下外国人的权利保障问题
我国民法的基本性质探讨(上)
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几个问题的探讨
对两大法系民事诉讼正当程序一般性比较分析
论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雇主责任归责原则探讨
对抗诉机关在民事抗诉案件中举证行为的质疑
抗辩权概念的历史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下)
WTO透明度原则与中国民商审判公开制度的完善
《木兰诗》教案2
《邓稼先》教案设计3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3
《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1
《邓稼先》教案设计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1
《狼》教学设计2
《木兰诗》教案
《狼》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设计1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3
《狼》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2
《狼》教学设计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