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04
探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功利性问题
高中实施新课改,对于提高学生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丧失人文精神、忽略阅读本质、忽视个性发展、精神吸引缺失等诸多顽疾,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性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以丧失人文精神为代价获得短期“效益”
部分教师过于追求课堂表现,课堂设计更多考虑的是教师课堂教学表现能否吸引眼球,能否标新立异,能否控制全局等,而不是从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课堂设计流于表面,华而不实。另有部分教师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只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乏味单调的灌输和机械训练泯灭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没有语言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或说只有极为简单、肤浅的精神)。没有语言,我们根本无法用“人的感觉”来感受这个世界。在明确语文教育就是精神(不等于思想)教育的“课程的定性”的同时,我们要紧抓语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奠定人的精神根基。
二、太多的“统一”制约了师生全面获益
由于我们被太多的“统一”(高考的需要)束缚着手脚,语文阅读教学几乎不允许广大师生对文本作出独立的自由见解,诸如《祝福》批判悲剧的社会环境和封建伦理道德,《雷雨》揭露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这些统一的解读使得阅读教学的“精神空间”极为狭隘,缺乏应有的个体精神的见仁见智。更重要的是它压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和完整人格的形成与确立。
语文阅读教学是塑造学生精神世界的教学,它追求的是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我,通过语言学习塑造灵魂,强化自我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敢于培养叛逆者,不断创造民主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认识、探索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一种乐趣,使其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他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
三、忽略文本对话淡化了学生的阅读认识
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也就是说阅读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这种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灵魂的问答和心灵的碰撞。 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反观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学生除了课堂上跟随教师分析课文的思路并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阅读少之又少,即使阅读了,也是随性而为,除非任务所迫。
语文学习在现行考试制度下具有“赚分”的“显性功利”,还有超越“赚分”这一“显性功利”的更高级和更重要的关于人的素养的“隐性功利”。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明白其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赚分”这样单一的“显性功利”上,而应该把目光放到关乎人一生的“隐性功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自然的凶手
- 公园秋色
- 读《我的决心》有感
- 绵绵春雨
- 海里也“下雨”
- 美丽的校园
- 一张照片勾起的甜蜜回忆
- 我的自画像
- 美丽的家乡
- 北京符号零分作文
- 由由历险记
- 当一回盲人
- 我的好爸爸
- 二十年后的我
- 我爱乡村生活
- 对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探析
- 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
- 简述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探析
- 新医改背景下医疗保险支付模式探析
- 雷军:做小米是这辈子的最后一件事将进军互联网金融
- 龙泉的大樱桃
- 高校财务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 关于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中融资方式的研究
- 借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 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
- 浅谈烟草企业一线操作工的培训新模式
-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调查
- 新时期转变思维方式的原因分析
-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 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 奇思妙想
- 桃花心木
- 跳水
- 《珍珠鸟》
- 燕子
- 高粱情
- 草原第二课时
- 《燕子》第二课时教案
- 《燕子》第一课时教案
- 《林海》教学设计
- 小抄写员
- 桃花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