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非自然生态护岸排洪渠改造的探究

对非自然生态护岸排洪渠改造的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05

对非自然生态护岸排洪渠改造的探究

摘 要:本文针对平时无水面、下雨时流量又较大的渠道,着重从排洪安全、污水整治、生态绿化、景观提升、低影响开发等方面分析探究排洪渠改造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无水面渠道 生态 低影响开发

位于珠海市城区的一些排洪渠,由于地形原因,渠底比海平面高,且上游平时缺乏水源补充,造成了这些排洪渠平常无法形成水面,呈干底的状态。另外,由于城市开发的原因,这些排洪渠两岸均是建成区,两侧用地很少,致使排洪渠多建设成直立挡墙护岸、渠底硬化的断面形式。虽然这些排洪渠道能满足行洪安全、便于管理,但是与城市景观和绿化生态并不协调。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然生态理念的深入,对渠道水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整治,采取各种生态、绿化、景观设计措施,尽量改善排洪渠的生态景观。

1.保障行洪安全

这些排洪渠平常虽然无水面,但是夏季汛期下大雨时,流量却急剧增加,渠道内水流流速也很大。而排洪渠作为排泄洪水的主要通道,是保证渠道周边地区排水畅通,免受洪水、内涝困扰的重要设施,因此对排洪渠的改造最为重要的便是保证排洪渠的排洪能力。

为使排洪渠满足排洪能力,保障行洪安全,就要准确预测渠道流量。在建立水文模型时,首先调查了解清楚渠道的汇水面积,包括通过雨水管道汇流进入的流量,然后结合地形条件,通过水文模型计算渠道各频率的流量,为确定渠道最小过流断面提供重要依据。

2.渠道平面布置

现有渠道由于城市建设的原因,过水断面越来越小,而为了泄洪的需要,将河道取直,因此形成了笔直狭窄的渠道。这样人为改变了渠道的流向,使其生态功能逐渐衰退,只能成为泄洪渠道。

渠道改造时,应充分调查渠道周边的用地情况。渠道的改造应向自然靠拢,尽最大可能恢复渠道天然形态,做到自然蜿蜒,宽窄结合。自然曲折的渠道不仅增添了自然美感、提高景观性,还能够缓解洪峰,削减水流能量,减少水流流速,减少对护岸的冲刷,为采用生态型护岸提供选着余地。

3.渠道断面形式

近年来各种能体现生态性的河渠断面形式得到了大量的采用,但对于平常无水面渠道,渠道断面的选着有其特殊之处。

针对实际情况,在用地允许的地段,渠道改造时尽量采用复式生态断面,使得河岸景观功能在可以合理开发利用。生态型护坡不仅美观,贴近自然,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用地不足的地段,在保证最小的行洪断面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采用缓坡的梯形断面或两级小挡墙的断面形式。对缓坡的梯形断面的护岸,可以采用格宾石笼或干砌石,生态砌块结合种植花草等生态型护坡方式;对两级小挡墙的断面的护岸,可以在挡墙顶种植树木花草使岸坡看上去生态、美观。

对用地紧张,只能采用直立挡墙的地方,可以在在挡墙壁预留孔洞及种植平台,然后种植花草,尽量改变挡墙生硬的形象。

4.污水整治

即使渠道两岸改造得再靓丽,如果渠道流淌着的是污水,渠道改造也是失败的。因此污水问题是渠道整治改造的大问题,而造成渠道污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截污不彻底。由于渠道汇水面积范围内雨污合流的管道污水外溢,雨污分流区域雨污分流不彻底,令部分污水进入到渠道当中。②雨污污染。初期雨水降落时携带了空气污染物,在地表形成径流时携带地面的各种污染物,进入雨水管道后冲刷沉积污染物,最后进入渠道,造成水体水质恶化。③沿渠垃圾堆放和倾倒。

针对污水形成的原因,采取以下措施改善渠道水环境:①加强治污、截污:深入调查渠道区域污水情况,结合排水、污水、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污水管网,全面实现雨污分流,清浊分家;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彻底封堵入河排污口,控制入渠水体水质。②加强管理:污水整治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在重视渠道整治建设的同时,加强对渠道的管理,对渠道及两岸进行维护、定期巡视、监测渠道水体情况。

5.渠道绿化、景观提升

结合渠道的平面布置、断面设计,做好绿化、景观建设,进一步提升渠道环境,是渠道不仅是排洪通道,也是居民悠闲、娱乐的好去处。

5.1植物的选择

植物根系可固着土壤,增强岸坡的抗冲刷能力,起到护岸、固岸的作用,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植物枝叶可截留雨水,过滤地表径流,下渗雨水,起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作用。在选着植物时,不仅要到达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还要根据不同的位置选着不同的植物,具有一定的功能,达到良好的生态效果。

在水流平缓的地方,可以种植生态美观的植物,如低矮丛生、散生、匍匐蔓生、高杆丛生的花草。

在水流适中的地方应以固岸、水土保持为重点,选择根系发达、生态互补、左右相连、根系深浅错落、能耐短时间水淹的植物。如香根草、百喜草、竹节草、钝叶草、铺地木蓝、野花生等。

水流较急的地段,多是一级直立挡墙后二级直立挡墙的护岸形式。在这些地方应以种植常青藤、地锦、勒杜鹃等攀援植物为主,使挡墙垂直绿化,坡顶向下悬垂,坡底向上攀援,达到遮挡挡墙的绿化效果。对于较高挡墙,可以在挡墙上开孔,建造种植平台,在平台上种植攀援植物,起到点缀的效果。

在洪水位以上及岸坡上,应结合渠道利用开发,种植花草、灌木、乔木等多种植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带。

5.2硬质材料的运用

由于受用地的限制在渠道改造中,不可避免地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材料。

对于建造直立挡墙,可根据地形条件布置成弯折、台阶重叠的形式,再在此基础上辅以植物点缀,可使挡墙富有变化、更为美观。对于局部必须平直建造的挡墙,可运用园林景观中的景观墙的手法进行美化,改变挡墙生硬的感观。

对于渠底,由于渠道平时处于无水的状态,下雨时水流很大,因此对抗冲刷、抗污染、管理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采用土质或草皮的渠底,平时由于污水的积聚势必污染土壤、滋生蚊虫,下雨时水流较急,也会冲刷破坏渠底;如采用混凝土硬底化的方式,虽免去积聚污染物、抗冲刷能力不足的困扰,且易于管理,但是这样又显得过于生硬。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在渠底采用抛石理砌、干砌石、堆石、混凝土联系固结的方式铺砌。铺砌应做到高低有序、相互呼应,同时适当运用卵石、设置蜿蜒曲折的渠底流槽,使渠底别具一番风格。

5.3其它休闲设施的建设

在进行渠道整治时,充分利用两岸空地建设岸边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的场所。同时建设各种互联互通的设施,如上下渠道台阶、平台、连接两岸的拱桥、连廊等。

6.落实低影响开发

近年来,很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提醒着人们,大面积硬地化的城市化、雨水管道配置不足、侵占河道的开发已造成严重的隐患。因此有必要改变以往的开发方式,落实低影响开发。虽低影响开发的很多工程措施在小区、道路、公园、空地上,但同样可以应用于渠道整治中。

渠道两岸尽量提高植被面积,渠底采取可下渗的石质护底,已可满足雨水下渗,低影响开发的要求。

针对下雨时渠道内水流较大,前期雨水污染较大的情况,可以利用渠底、两岸的地下空间建造蓄水调节池,利用岸边空地建设下凹式蓄水半湿地公园。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蓄水调节洪水的作用,还可以为渠道提供补充水源。但是应注意这些设施不能与渠道简单连接,应在连接位置设置小坎,避免渠道前期的雨水进入调节池,只有渠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才能进入,这样才能达到蓄清、调洪的效果。同样还需要设置能放干调节池池水的设施,避免积水,滋生蚊虫。

在渠道改造时还应注重上述六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协调,落实各项措施,做到重建设更重管理,即使渠道平时缺少水面景观,也必然可以将渠道改造成生态、靓丽的景观带。不仅保证渠道区域的排洪安全,还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的场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元旦的竹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成长的过程
爬山的发现
完美与残缺
站得远点看自己
冬之随笔
八月桂花香
十一月的萧邦
趣谈“当家”
书包
感动
雨,周庄
“黄金搭档”
初三真苦
消费时代下女性身体创伤写作分析
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中探索卞之琳的思想情感
爱欲释放·女性原罪
论小说《家庭制造》中的不可靠叙述
简论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服饰艺术
论李群玉的神女诗
论唐传奇《任氏传》中任氏的狐性和人性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比较
头韵及夸张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论五台山寺庙壁画的审美承载
“阴沉”主题的变奏
穿越历史的激越呐喊
论《长恨歌》中王琦瑶生活环境的诗意性
《蒹葭》的叙事式再解读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2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练习02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设计3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版本1(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2(第二课时)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版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