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解析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解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05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解析

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巨大人口压力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不断加深,为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统一,顺应时代潮流和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在建筑方面实现节能、绿色环保的转型,积极倡导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在当前备受瞩目。本文对采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的必要性及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 设计 绿色 环保 节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西方的发达国家在经过长期的建筑设计之后,对建筑设计之后的结果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从而将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引入建筑设计之中,这是今后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就现在而言,我国还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段距离。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不要浪费资源;二是资源的循环利用;三是对于材料的循环,不仅要反复的加以利用还要尽可能的促使其再生;四是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排放物。做到以上四点,就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在明确清晰了绿色建筑的深刻涵义之后,便要对于此建筑的相关设计展开相应的研究。其中,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关系到绿色建筑的后期建设规范,因此,明确的设计原则是为后期实施方法的制定做好铺垫的必备。

2.1 环保、节能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讲求的原则之

一、也是最基础的便是“环保、节能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指在建筑前期的设计中,对物料、建筑物的环境、空间等讲求环保,不能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节能便应该对于能耗、水资源等的浪费加以减少。这一原则的确立是映射“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最初、最基本的内涵。

2.2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科学发展观当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也便要认真贯彻落实和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可表现在对于设计中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对于生命周期这一整个过程都应该贯彻这一原则,实现其可续发展。

2.3 和谐、统一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其设计的建筑物及其前期准备和后期建设、配备、装修等都实现与生态环境、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使得建筑有利于人类,又不建立在违背经济、社会发展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和利益最大化。

三、采光通风设计

采光是影响人工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采光一般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人工照明,另一种是自然采光。为了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资源,建筑设计师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常会采用采光的低能耗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充分的利用自然光从而尽量减少人工照明,最终让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达成一种平衡。在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当中,另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对于自然风的利用。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为建筑设计一个有效的自然通风效果,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因为机械通风所产生的巨大耗能,同时还能为居住在里面的人们提供一种清新自然的人工环境。在这里可以列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对某大厦的设计为例。为了使大厦能够更好的获得采光和通风等条件,可以将大厦的屋顶设计成圆形穹顶。这个设计成圆形穹顶,有一个倒锥体的反射装置,这个反射装置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能够将太阳光线反射成柔和的漫射光,从而将整个大厅照亮。这样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建筑就可以进行很好的采光了,从而就能减少因为需要产生机械光而浪费的巨大能耗。对于该大厦,还有一个非常有新意的设计就是自然通风设计。夏季的新鲜热空气,在进入室内之前,首先要通过建筑前的花园草坪和树林,这样就能使热空气得到一定幅度的降温;接着室内安装的通风管和热转换器,也会对吹进来的风起到一定的吸热功能,这样吹进室内的空气就会变得非常凉爽,让人倍感凉意。

在节能建筑设计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门窗位置、门窗大小以及户型的科学合理确定。充分利用空气对流及穿堂风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利用自然风穿过建筑室内空间,空气形成对流,可降低室内气温、改善人体舒适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主动的节能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中应平衡好通风口面积,使其不但在夏季具有通风降温的效果,在冬季也能有效地起到集热效果。对于北方的北向窗户可设计的小一些,南方比较炎热的地区建筑的窗户可略微的大些。具体的窗户尺寸及朝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设计

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建筑设计就是太阳能建筑,这些建筑是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应用,从而减少因为要产生机械能而耗费的巨大不可再生能源。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太阳能建筑是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和技术发展现状的。在现在的居民生活当中,已经有非常多的居民用到了太阳能热水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太阳能光发电、太阳能采暖、太阳能通风降温等高新技术也会逐渐走进建筑设计当中的。对于可再生能源,除了对太阳能的运用,人们还在竭尽全力的开发风能发电。这一举措,不仅能够大量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全球能源紧张的现状。

五、水资源的利用设计

1 提高用水效率

水的不断利用,我们应该要坚守高品质多利用,低品质低利用地的原则。对于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可以用完之后,将这些用水用来浇菜、洗鞋、洗车等。这样做不仅能够达到应该达到的目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对于那些工业废水、污水等,不能直接排放出来,不然在污染环境的同时还会污染洁净的水资源。因此,在建筑设计应该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2 雨污水综合利用

对于建筑节水来说,最主要同时也是最有效的节水措施是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与回收利用。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设计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和雨水、中水回用系统。对于收集到的雨水,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可以用来浇灌。至于对于污水的回收利用,首先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特殊的净化设备。对于那些回收回来的污水,可以利用这些净化设备进行有效地处理,然后将其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不仅能够使用水更加的高效、合理,还能起到降低能耗、改善环境的目的。

六、节能建筑设计中的绿化系统植物

通过绿化系统植物在建筑本体上的合理植入可起到遮阳、滞尘降噪以及净化空气的作用。建筑节能设计人员应将其作为是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主导理念和思路。通过绿化植被在建筑中的有机融入,起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问题。绿化系统一般分为三种方式,即屋顶绿化方式、垂直绿化方式以及空中花园绿化方式。其中屋顶绿化方式是在屋顶构造设计时将屋顶设计为斜坡,在斜坡上种植各种绿色植物,但要在设计中计算屋面的荷载,以防屋面荷载过大造成屋面压坏。垂直绿化是指在建筑外墙种植一些诸多爬山虎之类的植物,爬山虎的藤曼顺着外墙根基爬满整个建筑外墙,可避免阳光对外墙的直接照射,还可以起到降低噪声,滞尘,改善建筑周边空气质量的功效。据有关试验结果表明: 夏季有垂直绿化的宅建筑比没有垂直绿化植物的室内温度要低5℃ 左右,节约空调或风扇耗电量 30% 左右,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空中花园绿化方式指的是利用盆栽的方式处理有限的绿化空间,增加绿化空间面积,可起到净化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效果。

七 景观设计在建筑中的节能应用

景观设计同建筑节能设计密切相关,将景观设计理念融合到建筑节能设计中可有效起到节能效果。景观设计是结合建筑所在区域的维度、气候、风向等特点合理配置植物,为建筑营造和谐的空间环境。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可根据建筑门窗的位置设置一些绿化带,比如种植一些乔木,通过树木形成的空气流动来改善室内通风效果,同时也能在大风天气起到防风的效果。在建筑的东西向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或者乔木可以起到遮阳的效果,更能起到美化人居环境的功效。

八、结语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资源消耗变得越来越大。随着不可再生资源被大面积开采和消耗之后,全球的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得能源危机不断加剧。建筑工程作为人类最消耗能源的活动,必须要将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与生态系统联系到一起来,从而才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林肯的故事
同桌赵佳
老爸的眼睛
会说话的眼睛
他们
我们班的“幽默大师”
淘气可爱小宝贝
家乡的名人
我的好朋友
有个性的一家人
我敬佩的一个人
抗震救灾小英雄
我眼中的父亲
奇怪的自然老师
大话同桌
西藏乡村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趋势(1)论文
对民法典编纂的批判性思考
明确目标 真抓实干 为加快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而奋斗(1)论文
化学课堂心理环境漫谈
西藏寺庙经济的历史、现状及对策(1)论文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混凝土灌注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问题(1)论文
浅谈激励性评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诉讼上的抵销的讨论
论发展性评价与教师发展
扁平电缆超声波自动焊接工作台的实现
明代史个案研究
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落——关注小学数学学习困难生
超声波辅助水代法提取葡萄子油工艺的优化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插图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