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语用学与语义学及认知语言学的互补关系

论语用学与语义学及认知语言学的互补关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4

论语用学与语义学及认知语言学的互补关系

【摘要】语用学没有出现在语言学任何分支里,原因就是它其实是包含在所有的分支里的,意思就是说,语用学无所不在,语用学可以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用学与那么多语言学分支或独立体系以及我们的生活都有一种互补的关系。语用学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呢。

【关键词】语用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

语用学研究特定语境中的话语生成与话语理解,因此它离不开语言使用的语境因素,比如说话人、听话人、时间、地点或空间、场景等。George Yule对语用学的相关论述是这样的:“Pragmatics is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 meaning as communicated by a speaker(or writer) and interpreted by a listener (or reader).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speaker meaning;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contextual meaning.”

一、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关系

美国哲学家、符号学家Charles Morris在1937年首次作为符号学分支提出pragmatics一词。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这标志着语用学作为语言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得到确认。他把符号学分为三个分支:语用学,语义学和句法学。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后期提出的语言游戏说和意义即使用理论,对语言的分析从语形和语义的层面转向语用层面,从而构造了其哲学依据。

笔者认为,语义学和语用学是一种互补贯穿的关系。语用学从语言使用者角度出发,借助语境进行意义研究是对传统语义学的发展和补充。这一研究的必要性可以从语言的两种基本功能上看出来。一方面,语言具备对外部世界的信息进行编码表述认知或人类情感的功能(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元素与外部世界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这一层次上的意义研究可以不依赖语境,其研究对象一般仅限于字面意义或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另一方面,语言又具备交际功能(communicational function)。语义学研究对于语用学研究的补充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可以借用加兹达的著名等式来表达语用学与语义学的这种互补关系:Pragmatics=Meaning-Truth condition.

二、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互补

1、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关系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在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中(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中同属科学主义思潮;在哲学流派上同为经验主义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在两大符号学派(皮尔斯符号学和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中同属皮尔斯符号学派;在两大类语言学中(从生物体之间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属性的语言学与从生物体内部的角度研究语言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语言学)中同属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语言学。

2、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互补性的具体表现

(1)认知、预设及预设推想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预设不仅是语义和语用现象,而且是一个认知问题。认知理论合理地解释了预设的主观单向性、隐含性和动态的特点。预设也是一种推理,但由于前述它所具有的主观单向性、隐含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决定它不只是一般的逻辑推理,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和思辨过程,是以人对客观事件的经验和认知模式为基础的。从符号学角度看,语用学是根据具体(物理)语境对符号代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做出的解释(推理),认知语言学是根据心理语境对“符号代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做出的解释(心理分析)。而在预设的推理或分析中,物理语境与心理语境是分不开的,逻辑推理与以经验为基础的认知也是分不开的。

(2)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

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关联的认知原则是:人类认知趋向于将认知调节到最大化关联”。作为人类主要认知方式的隐喻和转喻,在话语解释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背景与语境中的说话人和听话人

认知语法中的“背景”指言语事件、言语事件的参与者及直接环境。可以看出,这个概念与语用学中的语境非常相似。在这两个概念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作用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就是皮尔斯符号学中的“解释项”,就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在认知中起重要作用。这又是一个说明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本是同根生,不可分离。

(4)语用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作为自然语言研究的潮流,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可为语用推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参照点。

三、结语

正如侯国金教授在《高级语言学》中曾经阐述的那样,语用学没有出现在语言学任何分支里,原因就是它其实是包含在所有的分支里的,意思就是说,语用学无所不在,语用学可以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用学与那么多语言学分支或独立体系以及我们的生活都有一种互补的关系。语用学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呢。

中国www.LWlm.Com

【参考文献】 [2] 朱永生.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

(1).

[3] George Yule. Pragmatics[M]. 上海: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

彭建,男,重庆武隆县人,1987年7月出生,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10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在迎接校庆的日子里
伤心的一天
交通规则人人守
过生日
可怕又可爱的梦
愉快的寒假
我是篱笆爸妈是桩
一张挂着泪珠的照片
一次队会课
那一次妈妈哭了
一件快乐的事
远离火灾,珍惜生命
幸福的回忆
巴掌风波
我的“历险记”
浅论班主任与养成教育
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试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师范院校加强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弊端
论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高校养成教育的思考
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点滴体会
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
试论自己对德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对职业师范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
高职生行为习惯常见问题养成教育方法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入情入境,引发三情共振──《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