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唐卡艺术的研究综述

对唐卡艺术的研究综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6

对唐卡艺术的研究综述

摘 要:历史悠久的西藏唐卡艺术,从距今四五千年的西藏卡若文化遗址的初现到公元七世纪的发展再到18到19世纪的鼎盛,一步一步,唐卡艺术经久不衰,是中国艺术史里的一枚瑰宝。为了研究唐卡艺术,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了唐卡艺术的流派、题材、构图方法。

关键词:唐卡;起源发展;流派;题材;构图形式

1 唐卡

1.1“唐卡”的含义

唐卡是一种画在布或者纸上的画像,是彩锻装裱后的一种卷轴画,极具藏族特色和绘画的技巧,此外还结合了刺绣,织锦以及贴花等多种艺术技巧,成为藏文化中一种艺术奇葩。

2 唐卡的起源于发展

2.1 唐卡的起源

在付平摄的《老唐卡》中对于唐卡的起源分析得比较全面,在四五千年前的西藏卡若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陶器上有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这些简单的纹饰可以视作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公元七世纪,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西藏绘画艺术发展迅速并逐渐成熟。当时吐蕃王朝相继修建了一些华丽的宫殿和大型寺庙,人们创作了大量的精美的壁画来装饰这些宏伟的宫室。唐卡可能是有吐蕃的旗帜画演变而来,也可能是受印度便携式的布帛画神像的影响,逐渐将布帛画发展为唐卡。

2.2 唐卡的发展

在《唐卡艺术》、《唐卡》、《老唐卡》、《世界最美唐卡》等书中均对唐卡的发展有所介绍。总结分析得出,现保存下来的唐卡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作品。清朝时期,五世达赖为修建布达拉宫,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画工绘制壁画。18世纪到19世纪是唐卡艺术的鼎盛时期,七世达赖直接成立了官方性质的画院,即“拉日白吉社”,院内的画师都是绘制唐卡的优秀人物,其中很多也熟稔佛法的高僧大德。他们不仅技艺高超,还学习汉族绘画技巧,创造出了大量传世佳作。

3 唐卡艺术的流派

综合所阅读的《唐卡》、《世界最美唐卡》、《中国民俗唐卡》以及《唐卡艺术》等书,将唐卡艺术流派的派别及特征总结如下。

3.1 尼泊尔画派

尼泊尔画派主要流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随同公主进藏的一些杰出的尼泊尔艺术家把尼泊尔的艺术风格融入于西藏本地艺术之中,形成了唐卡中的尼泊尔流派。

3.2 齐岗画派

齐岗画派主要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由雅堆.齐乌岗巴活佛创立。在构图上既继承了尼泊尔画派的构图,又稍有变化。相对减少中央的主尊所占有的位置,仍然以暖色调的色彩为主。喜欢用卷草纹作为装饰背景,更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手指、脚趾等细微之处。

3.3 勉唐画派

勉唐画派的创始人事勉拉.顿珠嘉措。其绘画特点是主尊身后的背景中加了汉地的青山绿水等元素,造像的法度也更为严谨,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色调更为鲜亮活泼,布局活跃多变。

3.4 钦则画派

钦则画派主要流行于15世纪中期以后,其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钦莫。该派的影响虽然不及勉唐派,但在画史中却也光彩卓越。在风景表现上开始吸收汉地的绘画风格。与勉唐派并称为“一文一武”。

3.5 噶赤画派

噶赤画派主要行成于16世纪下半叶,其创始人是南喀什扎西活佛,他的作品处处空灵、淡雅醇厚。绘画风景和色彩运用则积极吸收明代工笔画中的某些规律和技法,在形体结构上以印度铜佛和勉唐画派为准则,创立了著名的“噶赤派”。

3.6 噶知画派

噶知画派流行于17世纪,由十世噶玛巴.却央多吉活佛开创。这一画派是在勉唐画派的画风上以丝制的十八罗汉唐卡为范本,吸收了汉地美术中树木、花卉、建筑的绘画技法,在继承勉唐派、噶赤派传统的基础上创立了噶知派。

4 唐卡的题材

在王学典的《唐卡艺术》中对于唐卡的题材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

4.1 造像唐卡

主要是佛、菩萨、女性尊者、罗汉、等单尊、双尊、三尊或多尊组合造像,歌颂他们的功德成就。

4.2 传记唐卡

以佛、赞普王、教派祖师、历世班禅、高僧、大德、译师、圣贤的传记画像,主要用独幅、数十幅或上百幅的连续画面来表现一个连续性的主题。

4.3 故事唐卡

以独幅或多幅唐卡表现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故事。《拉龙百多行刺朗达玛》,属于典型的历史故事类题材唐卡。当时,朗达玛赞普进行了一系列禁佛活动,如封闭寺院、烧毁佛经、镇压佛教僧人等,史称“朗达玛灭佛”。这些举措激起了信众的反抗,在拉萨附近修行的拉龙白多决定用箭杀死朗达玛。

4.4 曼茶罗唐卡

曼茶罗是梵语的音译,是指藏传佛教特有的宗教文化产物――坛城,一种呈外圆内方的图案形式。这类唐卡在藏传佛教修行密法的时候要供奉起来,是一种宗教活动用具。

4.5 知识唐卡

知识唐卡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挂图,包括医药、天文历算、古建筑唐卡等。这类唐卡是随着藏族社会的进步和唐卡艺术的兴盛发展,在题材内容上的拓宽和向实用发展而出现的艺术奇葩。

5 唐卡的构图形式

通过阅读分析《藏传噶玛嘎孜画派唐卡艺术》以及李新的《中国民俗――唐卡》等书,总结得出唐卡的几种构图形式。

5.1 三界构图法

三界构图法一般是把画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中间的部位一般是信众所供养膜拜的对象,上方是空界,居于空界最中的是一尊佛像,称之为“顶严”,下部为阴间。界限区分并不是十分的严格但是形式相对稳定。

5.2 中心构图法

如图四所示,中心构图法即以人物为中心,上下左右展开故事情节,画面内容主次分明,结构饱满匀称。

5.3 五坛构图法

五坛构图法与中心构图法一样,都是以主尊为中心。只是五坛构图法连同主尊共计五坛,所以又称“五坛”聚会,具体是中央主尊为“一坛”主尊的上下左右四周各为一坛。

5.4 风俗画构图法

常用于故事类别或者传记的唐卡中,不受时间、空间以及透视的影响,将一个故事或者几个故事集中于一个画面。

6 唐卡的上色

在和靖的《美善唐卡》中详尽的介绍的唐卡的上色过程。先刷出底色和背景,确定色彩基调。然后画景色,现在水泊、岩石、山丘等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先浅色后深色,这是一个分色渲染的过程,是整个画面层次分明、醒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打针ing
秋天
我的同桌
书海漫步
妈妈,您不平凡
笑,离我越来越远
拥有一颗平常心
猫和老鼠
冬景
秋天的早晨
小燕子得救记
说名道姓
母爱
这一刻我知道了母爱的伟大
陪审员制度的改革与反思
我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之反思
法治语境下中国政府与市场边界探究
我国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审查机制研究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探析
浅谈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研究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对管理人的监督机制研究
逮捕后判轻刑实证研究
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研究
浅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浅论主任检察官制与检委会业务决策机制协调衔接问题
从消费者保护角度论格式合同的规制
法官员额制改革评议
论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制度的完善
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之五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以学为主 学导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构思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之四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六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五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教学设计之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四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之二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之三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之六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之三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