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7
浅谈《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论文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性;生产力;人的自由发展
论文摘要:《共产党宣言》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作为一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科学巨著,它具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重温《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原理,并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挖掘其伟大的现时代意义,有利于辨别是非明确方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自《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1848年发表至今已经160多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着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1] 160多年来,它的基本原理始终保持着真理的光辉,如同灯塔一样引领着全球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宣言》关于社会发展趋势的“两个必然性”理论、“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以及“人的自由发展”等方面的论述对于现时代的改革和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两个必然性”理论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途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科学原理,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剖析和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理解此科学论断,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方面,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宣言》的第一章中首先说明了资本主义产生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不再与之相适应,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又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多掘墓人。”[4]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5]当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和原来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这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方式不是单一的、直线型的。任何伟大而正确的理论都不能在照搬硬套、一劳永逸中被验证。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6]19世纪70年代后,马克思开始关注东方社会,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研究工作:其一,对自己过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严格地界定,反对把西欧发展道路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其二,人类历史发展是多线条、多样性的统一。其三,东方社会存在着两种进化倾向,完全可能以非资本主义方式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7]克思这种多线条的历史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社会本身封建残余重、资本主义因素不够发达的实际,创造性地将无产阶级斗争学说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式过渡道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瞩目的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运用,符合客观历史规律,具有光明前途和旺盛生命力。 "
二、“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理论提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每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都以获得比旧的社会制度更高的生产力为基础。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应当首先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不能立即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有违社会发展之理,就会引起社会的倒退。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写《宣言》之前就明确意识到了,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要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况,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8]关于生产力的重要性,在《宣言》中他们进一步作了阐述:“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的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9]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宣言》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带来的生产力巨大发展和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尖锐的指出这种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工人生活的改善和地位的提高。“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12]这一深刻的分析以及马克思对之猛烈的抨击对于今天中国社会建设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来,社会物质财富有了极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社会收入差距正在拉大,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警戒线;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利益取向多元化导致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消极因素逐渐增多。这种尚“不全面”、“不发达”的小康水平,呼吁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在财富急剧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三、“人的自由发展”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对资产阶级自由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揭示其本性是自由的无休止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建立在资本原则基础之上的贸易自由、买卖自由。“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这一本质决定了它只不过是资产阶级个人物质利益的理论表现,共产主义所要推毁的正是这种资产阶级自由,正如《宣言》所述:“而资产阶级却把消灭这种关系说成是消灭个性和自由!它说对了。的确,正是要消灭资产者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13]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揭示资产阶级自由的同时,还对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未来社会进行了描绘:在那个社会里,其成员将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4]
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说到底都是关注人自身,它体现了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层关切和终极眷注。马克思恩格斯建立自己的学说,就是要使人们掌握一种实现自身解放的“批判的武器”(即理论),并同时诉诸“武器的批判”(即实践)。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决定了它未来发展的现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时,曾经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出其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内在联系,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其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而不再是谋生的手段;其二,消灭私有制,社会的财富社会共同占有;其三,消灭旧的社会分工,以自觉自愿代替强制分工;其四,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供自己自由支配。"
《宣言》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15]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失去了独立性和个性,只是资产阶级增殖资本的工具。“人为物役”,资本主义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物为本,以金钱为本。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人民已经当家作主,劳动者不再成为增殖资本的工具。我党倡导“以人为本”,就是以做了国家主人的人民为本。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现在支配过去”将会越来越充分地实现。
实现《宣言》提出的这个伟大目标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色会主义事业就是朝着这个伟大目标前进的现实步骤。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改革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而《宣言》则是我们强大的思想武器。
参考文献:
[7]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6-87.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狗黑黑
- 学滑板
- 我的姐姐
- 雨伞借给谁
- 快乐无处不在
- 海边看日出
- 雄伟而热闹的朝天门大桥
- 草地上的故事
- 春天来了
- 孤独与交友
- 星空
- 快乐无处不在
- 我喜欢的电脑
- 妈妈的家乡
- 自我介绍
- 对高中数学案例教学的研究和思考
-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 探究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 多样化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
- 多媒体在英语口语中的运用
- 《直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 注重词汇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 用执着捂热“冷板凳”
- 解析不同的“读”法
- 最美不过乡景
- 初中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
- 刍议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对策探讨
- 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激发策略之我见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含答案)
- 前洲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 大连76中2011年秋初三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
- 2012高考天津卷语文作文审题指导
- 古城中学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 江苏南通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四校联考试题及答案
- 前洲中学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 仙师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解析(福建卷语文解析)
- 泰兴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金属及其化合物
- 仪征市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南通地区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月联考试题及答案
-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离子共存_离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