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功能主义建筑
功能主义建筑是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服从它的功能的建筑流派。自古以来许多建筑都是注重功能的,但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有些建筑师为了反对学院派追求形式、不讲功能的设计思想,探求新建筑的道路,又把建筑的功能作用突出地强调起来。
十九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宣扬“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认为“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沙利文根据功能特征把他设计的高层办公楼建筑外形分成三段:底层和二层功能相似为一段,上面各层是办公室为一段,顶部设备层为一段 ,这成了当时高层办公楼的典型。
沙利文认为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必须反映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一致性。这同当时学院派主张按传统式样而不考虑功能特点的设计思想完全不同。后来,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如勒。柯布西耶等都强调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发展,功能主义思潮在20世纪20~30年代风行一时。本来讲求建筑的功能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重要观点之一,但是后来有人把它当作绝对信条,被称为“功能主义者”。他们认为不仅建筑形式必须反映功能,表现功能,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必须以功能为依据,而且所有不同功能的构件也应该分别表现出来。
例如,作为建筑结构的柱和粱要做得清晰可见,建筑内外都应如此,清楚地表现框架支撑楼板和屋顶的功能。
功能主义者颂扬机器美学。他们认为机器是“有机体”,同其他的几何形体不同,它包含内在功能,反映了时代的美。因此有人把建筑和汽车、飞机相比较,认为合乎功能的建筑就是美的建筑,其几何形体在阳光下能表现出美的造型。他们认定功能主义会自动产生最漂亮的形式。
二十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另一种功能主义者,主要是一些营造商和工程师。他们认为经济“实惠”的建筑就是合乎功能的建筑,就会自动产生美的形式。这些极端的思想排斥了建筑自身的艺术规律,只会给功能主义本身造成混乱。
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功能主义逐渐销声匿迹,就连强调建筑功能的勒。柯布西耶也同功能主义者分道扬镐了。但无庸置疑,功能主义产生之初对推进现代建筑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元旦文艺汇演
- 争吵
- 小蜘蛛PK大苍蝇
- 我的爸爸
- 我喜欢画画
- 我喜欢百合花
- 我喜欢相思鸟
- 铅笔和橡皮
- 欢乐的“六一”儿童节
- 自家烧烤羊肉串
- 那件事我做错了
- 学折菜
- 秋游
- 小猫
- 顽固的小老鼠
- 关于BRT和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
- 轨道交通换乘站自动化系统方案
- 浅议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区间活塞通风
- 基于交通分配算法的城市客运方式划分研究
- 华盛顿轨道交通的建设历程
- 对国内音乐研讨的思考
- 城市轻轨高架桥连续箱梁时效变形试验
- 大跨度箱涵桥顶推施工技术
- 华侨音乐家储望华钢琴作品
- 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
- 羌笛音乐文化
- 析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和声手法
-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整孔箱梁架设施工技术
- 普契尼歌剧创作特点
- 慢起慢落时磁浮车辆与钢轨道框架耦合共振分析
-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 《画风》教学设计
- 《丑小鸭》教学设计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日月潭》教学设计
-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
- 《笋芽儿》教学设计
- 《雷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