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铁腕+铁面”,应成为治理污染的“底线”

“铁腕+铁面”,应成为治理污染的“底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8-06

“铁腕+铁面”,应成为治理污染的“底线”

无独有偶。去年底,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元春的长篇环保小说《霾来了》面世后,曾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并在广大读者与网友中引发热议。诚如李元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霾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不仅仅是单一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导致的问题;它产生的背景离不开法制不够健全、没有落实的环境。”

其实,早在2010年,中国就以三十年的发展速度超越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三百年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这个无限辉煌背后的代价是巨大的,已经使我们的土地、资源、人口等难以为继。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又步入了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土壤保护和污染治理问题更是亟待解决,这对于中国这样拥有13 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尤为重要,因为土地不但是“三农”之根,更是社稷之本。

其实,污染问题不仅仅表现在“上面”,同时还集中在“下面”。与大气污染一样,土壤污染问题更是不容乐观,仅目前网上公开的土壤污染数据就触目惊心。而且,土壤污染有其特殊性,它具有隐蔽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难治理性,与较为直观的大气、水污染相比,脚下的土壤污染最不易发现,且最难治理。而且修复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无论大气污染、水污染,还是土壤污染、固体污染,公开数据及主要原因显示,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要治理好污染问题,就要在“管人”上下功夫、动真格。说到底,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严守生态“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提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李克强总理表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对这一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去进行治理。特别是对重点地区,已经查明的人为因素,要限期治理,对于水污染、土地污染的状况,要摸清底数,进行坚决的整治。”

有专家指出,新环保法有“五个新”:新举措,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新制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新主体,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新标准,按日计罚无上限;新职责,明确政府管理。特别指出的是,出现环境违法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新《环境保护法》被视为是一部“长牙齿”的法律,也被视为是一部能对民怨极大的污染现象打出硬拳头的法律。

说到底,无论落实新《环境保护法》,还是守住“土地红线”与“生态红线”,最终靠执法之“人”。那么,如何确保执法者和被执法者的“底线”?答案就是“铁腕+铁面”。“铁腕执法、铁面问责”既是国家宣言,也是民之期盼,如若执法者和被执法者触及这条“底线”,土地保护与土壤治理将成为一句空话。

从这个意义说,“铁腕+铁面”,理应成为一种不能突破的“底线”。相信有了这个“底线”作为坚强屏障,我们定能守护“绿水青山”“美丽中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做一个文明的人
问灵魂
我的生命之舟——书
这只“蜘蛛”好不好?
弘扬爱国传统 创建历史新篇
笛子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做人
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
“家庭”新解
10-1=?
论猪八戒同志
珍惜生命养成文明交通好习惯
成败论
禁锢的命运
市场法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部门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探析
产业地产项目的融资策略分析
谈合作学习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的构建策略
政府招商引资活动的有限性与有效性的思考
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再研究
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与管理体系研究
新税法下的企业会计税务筹划
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收集与设计的研究
测算我国1952年―2013年潜在经济增长率
浅析山西省服务性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论高校教师如何开展学生思政工作
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决策相关性辨析
《元日》教材理解
《元日》教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课文
《马拉松》教学设计
《马拉松》片断赏析
《元日》教学设计
《马拉松》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元日》教学设计
《马拉松》课文
《马拉松》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课文
《元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