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法律法规,正在成为约束污染的紧箍咒

法律法规,正在成为约束污染的紧箍咒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3

法律法规,正在成为约束污染的紧箍咒

近年来我国的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无论是政策关注,资金投入,或是技术支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政策关注度,近一两年可以说是持续升温。现在土壤保护与治理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用健康有利的土壤政策来规划经济发展方向与模式,用生态红线设置污染底线,用补偿奖励机制鼓励土壤生态保护,用强有力的政策、法律做生态土壤修复的后盾。

土壤政策之一

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是指环境功能区划中确定的对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区域的边界控制线。红线就是底线,是对生态污染的警示。生态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之后,又一条被提升为国策的红线。

生态红线,

为生存安全划出的底线

在目前土壤环境严峻的情况下,虽然在具体内涵上生态红线还没有详细的解读,但是可以设想,重金属超标就可以是土壤生态的红线。土壤红线同样是不可触碰的底线,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最低保障。

监测管控

“红线”不是“虚线”

我国目前土壤污染的严峻程度,可以用四个增加来概括:污染面积在增加,污染物种类在增加,污染类型在增加,污染物含量在增加。如何不使情况继续恶化下去,设置污染红线是必要的,但红线设定之后强化土壤质量监管,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严重土壤污染是关键。尽管目前监管手段还不完善,监测网还不健全,但在现有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基础上,逐步完善监测功能,完善面源污染定位监测和预警功能,尽可能做到对重金属污染从污染源排放、迁移到进入人体后迁移转化全过程进行详细调查,这对土壤保护,土壤污染控制与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红线”而无监测,那么“红线”就成为悬在空中的“虚线”。

目前全国各省市都已经开始划定生态红线,其中江苏、广东、天津、深圳、沈阳、大连已经完成生态红线的划定,未来我国将有超过20%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红线的保护规划。

土壤不具有再生性,一旦遭到污染,修复难度极大。我们有18亿亩耕地红线,但决不能仅守住耕地保有量这条“红线”,如果只是守住了数量,质量却每况愈下,这个耕地数量也就没有意义。

土壤政策之二

补偿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只要“绿水青山”,维持贫困状态是不可能的,只要“金山银山”,生活在严重污染中也不可能幸福,但两者兼而有之并非易事,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生活富了,环境承载能力也达到或接近上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从某些层面来说已处于对立状态。

补偿,一种共赢的选择

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有受益者就有受害者,有些地方经济受益,另一些地方就受损失,例如作为北京重要饮用水源基地的密云县,为了保护水源,不仅每年要投入大笔财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河道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而且守着“金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密云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储量高达9亿吨,但为了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密云县将境内246个选矿场、2000多个矿点关闭,这样一来,政府财税收入、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国家和北京市给予密云县大量资金补偿,如大中型水库移民项目补助、水库一级保护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补助,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补助等。密云县的例子并不孤独,在全国还可以找出不少。生态补偿,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牺牲经济利益的一种奖励弥补,如密云县的例子,虽然看似有些无奈,却是共赢的方式。

化解“青山”“金山”的对立

对目前而言,总体生态政策补偿还不尽如人意,补偿标准绝对量偏低,覆盖范围小,生态补偿政策法规不完善,土壤污染由于其默默无闻,它不像空气污染那样显而易见,本身不易被发现,也就更容易被忽视,污染补偿更无从谈起,土壤安全被忽视,在攀登“金山”时,把“青山”丢到脑后。最终是由全体人类来“买单”。因此制定补偿机制,从保护与保持的角度阻止土壤生态的恶化,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措施。

土壤政策之三

土壤修复

2004年,北京市地铁五号线施工发生了“宋家庄事件”,事件发生后,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环保部门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一旦发现土壤污染问题,要及时报告总局并尽快制定污染控制实施方案。同年,上海为了筹备2010年世博会,专门成立了土壤修复中心,对世博会规划区域内的原工业用地污染土壤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处置,被视为中国土壤污染修复的序幕。

土壤政策之四

保护治理

去年兰州、武汉、江苏、湖南多地爆发的水污染事件令我们再不能保持镇静……但是仍然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们脚下的土壤,保护土壤的健康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土壤污染,“修”不如“保”

如果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对赖以生存的土壤稍加关注与保护,这些代价与损失或者是可以减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再强的土壤修复技术也不如在土壤未受污染时的保护。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环境保护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共识。

立法,给土壤生态最强的支撑

除国家政策导向,保护土壤生态,立法是关键,不论是土壤生态红线,还是补偿机制,或者是土壤修复、土壤生态保护,高瞻远瞩的政策离不开法律的强力支撑。目前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刚刚颁布,“土十条”尚在审议中,虽然在土壤保护方面有国家高度重视,但同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土壤污染和保护方面规定零星分散在《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土地复垦条例》《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不同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土壤污染防治法》,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零散、不系统,缺乏可操作性的细则,也不具备法律的威慑力和责任追究条款。无法可依,国家意志在施行过程中就会被打折,为土壤立法是土壤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当务之急。

在加紧土壤立法的同时,土壤保护与治理工作要同时进行。一方面应进一步深化加强对土壤修复的支持,补上“生态欠账”,一方面管严污染企业,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注重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整顿甚至关停污染企业。另外,要在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上下功夫,不让土壤生态问题成为沉重的污染包袱,在“新常态”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靠生态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让人们共享土壤保护、生态治理带来的红利,达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绿叶对根的情义
爱他们,不哭
最好的礼物
游观雾山
感谢师恩
那个令我感动的秋天
读《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有感
玩呼啦圈
运动,你我共在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月光下的遐想
我将一颗真诚的心给云
老师,我心中的大树
顽强的生命力
在山的那边
出口企业选用FOB与CIF贸易术语的风险比较
辽宁省加工贸易中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浅议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贸易顺差的相互影响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探析
论如何打造良好的外部销售渠道
我国民营实体书店危机与转型
当代高校女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及引导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厂商和谐关系研究
基于消费者信任的同仁堂品牌个性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
如何做好汽车零部件市场营销工作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如何实现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的整合
“商圈融资”中银行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连锁眼镜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相关知识
《燕子专列》教学札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材理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材理解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札记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说课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札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相关知识
《燕子专列》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