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8-06
提高沈阳市社区管理水平对策探析
摘 要:社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着手于沈阳市社区管理的现实情况,分析了目前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从发展模式、民主自治以及创新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社区自治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社区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社区管理的目标,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全方位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社区管理不但可以维护社区整体利益,而且能够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社区管理也是一个对社区进行有效管理调控的过程。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不仅是当代政府履行自己核心职能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升级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紧迫课题。沈阳市作为东北重工业基地及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城市,近年来在社区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沈阳市的经济发展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与沈阳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1 沈阳市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社区管理水平差距大
沈阳市地域广、覆盖面积大,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社区不断出现,社区管理从一开始便比较到位。而在市内也存在着一些老旧小区,这些区域内社区群众能体会到社区的存在,享受到一定程度的社区服务,但是老旧城区、无物业管理小区所占仍比较大,这些社区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社区服务项目较少、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甚至没有社区服务,这样形成了沈阳市社区管理水平的差异性较大的局面。
社区管理需要政府的参与,通过政府维护城市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平衡,也需要依靠行政权力自上而下地实行社会再组织,因而社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行政色彩。但是,目前社区管理中出现了政府的过度介入和干预现象,使得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着行政色彩变浓,如机构设置倾向行政化、社区承担许多政府应该承担的行政职能,造成社区管理依附性强,参与程度低,自治能力弱的状况。
1.3 社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相当多的社区服务在职责划分中不明确,工作没有相应的标准及要求,使得社区服务工作不规范现象严重。社区服务的投资主体非多元化,相对单一。社区服务的中介组织比较少,没有作为社区服务补充力量的志愿者队伍。社区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不高。许多服务设施建成后没有相应的专业管理和配套的服务项目,已有的社区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性不强,社区服务目前更多的是无偿的、面向弱势群体的服务,例如解困救贫、解决孤寡残困人员和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困难。社区服务主要表现为实施救助服务以及办理相关申请等,社区服务项目不够健全,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突显迫切。
1.4 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自沈阳市开展社区服务以来,社区服务队伍的年龄构成、知识结构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社区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但是社区服务队伍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目前沈阳社区服务人员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性工作者占20%左右,有的社区甚至更低,致使许多社区服务工作没有办法开展;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年轻人的力量相当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更多的人把社区服务理解为老大妈服务。另外,沈阳市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许多服务人员没有学历,少数有学历的人员也是非社区管理相关专业毕业,而且这些人员的知识更新不及时,制约了社区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 提高沈阳市社会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采取推进均衡发展措施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沈阳市社区管理的组织工作,把社区管理和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作进行推广,同时,将社区建设和管理纳入到沈阳市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去,做好社区服务的工作计划与分配,将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建立部门间的配合与沟通渠道。在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方面,注重均衡化发展的要求,“老、旧、难”社区加大投入,新社区适当投入,在此基础上广泛探索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另外,在对市辖区、街道、社区功能重新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三方的事权正确划分,建立社区的工作准入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社区行政服务弱化措施,使社区能够集中力量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吸引多方投资主体及社会力量对社区管理进行投入,加大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弃管小区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实现沈阳社区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推动社区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缩短全市社区管理水平差距。
2.2 扩大居民参与,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加大对社区管理的宣传,通过各种载体和渠道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认识社区、理解社区并引导他们能够参与和配合社区建设,在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的基础上,使广大社区居民拥有强烈的社区自治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自治,不断进行社区自治创新。建立社区居民的选举制度,加大居民直接选举比例,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严格按照相关法规程序进行,在社区中采用院落(楼宇、门栋)自治、业主自治、社团自治等多种民主形式,使社区居民成为社区的主人,让更多的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相应的社区组织。建立畅通的社区信息沟通平台,加大社区信息公开力度,增加社区管理的信息透明度,使沈阳市社区自治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
2.3 因地制宜施策,丰富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的管理模式选用要以社区状况、特点和现存的主要问题为主要依据,使社区模式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如对于一些老旧社区,社区建设首先应该放在社区的硬件设施的改建上,使社区服务拥有社区办公、活动和服务的硬件条件,然后考虑扩大社区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问题上;而对于新建社区来说,由于硬件条件已经具备,应该着力进行社区创新管理及服务,处理好社区内居民委员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使各方的责权利更加明晰,各施其职并做到相互支持、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社区工作合力。
2.4 进行社区服务形式的创新
改变目前社区服务项目单一化,浅层化的局面,切实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促进社区服务功能向多样化,深层化发展,使社区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在社区内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服务活动,加大社区服务力量的投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去,搞好社区卫生清洁,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养老托幼、文体教育等便民利民服务,使社区居民能够真正体会到社区服务效能,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居民生活质量。
2.5 加强社区服务队伍的建设
在社区服务人员的选择上,注重专业化和职业化人才的选用,制定择优录用的良好秩序,提高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制定合理的社区工作人员薪酬标准,吸引更多的年轻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促进社区队伍年龄结构的转变。在社区服务队伍的教育上,要坚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及处理问题和应对问题的能力,服务群众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另外,积极开展社区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同时,要完善社区工作人员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社区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履行社区管理的职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有意义的心愿大行动
- 给“曾经”妈妈的一封信
- 蚯蚓和小鸭
- 洗脚
- 我是各种动物
- 读书的益处
- 学习中苦与乐
- 读《珍珠》有感
- 那一次,我更深的懂得了亲情
- DNF游戏世界
- 读《我爱我的祖国》有感
- 我爱大海
- 挑战—自我
- 范进网恋
- 祖国在我心中
-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
- 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建议
-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民间审计独立性浅析
- 陕西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浅析
- 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层财务激励问题研究
- 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
- 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初探
- 农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探析
- 亚当·斯密工资理论对中国劳动工资安排的启示
- 苏州经济发展中的吴文化因素分析
- 《伟大的友谊》教学设计之一
- 长城简介
- 《桂林山水》教案
- 一堂成功的整分式教学
- 第九册基础练习六
- 《玛丽亚的心愿》教学设计之一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 《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 《抉择》教学设计
- 突破中心,分层展开
- 教师只有善待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
- 长城知识拾零
- 用结构图学语段
- 《万里长城》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