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4
建筑设计世界风潮中的中国姿态
第二届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又要拉开帏幕,效果如何?现在我们无法妄言。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主办方已经开始总结首届双年展的失利之处,不再自己将自己束之高阁。
安德鲁也好,赫尔佐格也好,福斯特也好,虽然群星云集确实抬高了会展的身价,但遗憾的是并没提升会展的规格。曲高和寡是首届双年展最难堪的一笔,看来外国建筑大师也不是万金油,一露面就能万事大吉。
建筑缺乏个性、无法营造国际大都市的氛围;能够作为城市地标和历史载体的建筑稀缺;原有的古建筑群落遭到破坏……曾经有段时间,一部分人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交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些初次摆在中国建筑设计师面前的难题,最速成的方法就是像西方设计师学习。无论是工艺还是理念,西方在现代建筑设计方面确实走在了中国之前,于是,再以后的很多年,中国人又猛然发现,国家大剧院、鸟巢、CCTV大楼……仅在北京,就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相继采纳了外国大师的设计方案。
于是又有中国的建筑大师疾呼,中国成了“外国建筑设计师的实验场”和“发展商的游戏场”,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TFP中国区董事吴晨曾在文章中提到某些中国人面对建筑“西风”的心理:“当技术被挑战之后,再把一个哲学的标签贴上,便成了大师的杰作。甚至,这个标签都不用大师自己去贴上,我们可以为他想象。从‘鸟巢’中看到故宫神韵的其实是我们中国人。”
任何事物一到被顶礼膜拜的程度,往往就要小心了,因为狂热会让人失去理性。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极端陶醉还是对西方现代建筑的盲目推崇,都不是中国建筑设计该选择的方向。北京不能只接纳四合院,上海也不能只选择石库门,但是,更不能依靠国外设计师的摩天高楼或者蛋形、巢形的设计,就能COPY出一个国际大都市来!所谓的交流和融合,首先要建立在平等关系和理性心态之上,绝不是一方盲从另一方,或者一方压倒另一方。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实用、美观、环保的建筑,这才是全世界建筑设计师应该永远遵循的法则,至于其它,任尔东西南北风吧!
来源:中华建筑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This is my family!(这是我的家庭!)
- 作文我发现了
- I(我)
- 小水滴与大海
- My family(我的家庭)
- Changes in home(家乡的变化)
- my school life(我的学校生活)
- The Language of Music(音乐的语言)
- My House(我的房子)
- My Class(我的课)
- 我的老师
- My English teacher我的英语老师
- rabbits(兔)
- me(我)
- My favourite city(我最喜欢的城市)
- 芭芭拉·卡斯尔与《代替冲突》
- 再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
- 世界反侵略大会谴责日本侵华纪实
- 忙而有序:另一视野下的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
- 迎接挑战 走向成功
- 世界史学科的由来与发展概论
- 1944年中外记者团赴西北考察再审视
- “尺水兴波”作文升格
- 近代连云市都市计划述论
- 美国对智利弗雷政府政策探析
- 骑着云儿看爷爷
- 近代铁路交通视阈下商圈互动与郑州区域中心地的形成
- 用好感动人物素材 夺取考场作文高分
- 长在心上的眼睛
- 唐代死刑的减轻探析
- 程门立雪
- 积累.运用七(第二课时)
-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 《介绍少儿节目》教学设计
- 珍贵的记忆
- 雾凇(第二课时)
- 鸬鹚
- 《钓鱼的启示》教案与说课稿
- 珍珠泉
-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 鸟的天堂
- 赵州桥
-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 给予树
- 积累.运用七(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