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1
中国“工业4.0”具备后发优势
【摘要】 德国欲通过面向未来的项目“Industrie 4.0“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目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正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国也对“工业4.0”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章首先明晰“工业4.0”的特征,接着将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后发优势,引入对中国“工业4.0”的分析之中,认为中国“工业4.0”具备后发优势,主要表现为“工业4.0”顺应发展新型工业化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趋势,中德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具有强大的资本支持。
【关键词】 “工业4.0” 后发优势 中德合作行动纲要
一、“工业4.0”的特征
国内学界对“工业4.0”的研究中,侧重其实现的物质及技术方面的特征。
“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网络化”,即通过虚拟-实体系统(CPS),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的目的。CPS系统建立在信息和通讯技术(ICT)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图1展现了“工业4.0”物质及技术上的特征。
德国学者对“工业4.0”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征进行了阐述。Wilhelm Bauer 等(2014)认为,“工业4.0”代表着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价值创造环节的组织和控制的新的阶段。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客户愿望,将仅仅通过跨越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持续地实现。这种视角覆盖了从产品的创意、设计,经由产品的制造、加工、交付,到产品的再循环的整个阶段,以及各阶段所包含的服务。上述观点一方面突出了“工业4.0”在组织及管理方式上的进步,体现了技术进步对社会进步的回馈,另一方面,该种观点隐含着生产的去集中化,在“工业4.0”时代,产品的生产者与产品的使用者的界限,将越加不明显,生产更多体现出实时的人人、人机、人和产品的交互,创新在这些交互中实时地对产品及服务的最终形态发挥作用,并且,技术进步更加连续,即技术进步相对于发明创造的滞后,越来越短了。强调“工业4.0”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实时交互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引进、设计及开发“工业4.0”时代的生产体系,更突出创新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二、中国“工业4.0”的后发优势
图1给出了全国及部分省市企业工业软件普及率(%),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毋容置疑,相对于德国,中国“工业4.0”,无论从其物质及技术基础,还是从对其的规划及行动建议上来看,都是落后的。不过,仅仅因为落后,还不能断言中国发展“工业4.0”具有后发优势,落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落后必须结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后发优势。顺应趋势、中德合作、资本支持,这三个客观条件决定了中国“工业4.0”具备后发优势。
1、顺应趋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两化融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工业的竞争力,既是对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扬弃,也是中国工业向智能网络化工业进化的客观要求,目前中国工业的客观条件尚不足以支撑“工业4.0”一步到位式的发展,以新型工业化为中间目标,逐步发展“工业4.0”的物质及技术条件,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政策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生产中重视创新的作用,以创新推动生产率提高,以创新创造新的增长点,“工业4.0”要求价值创造全过程的创新,发展“工业4.0”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中德合作
《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将“工业4.0”纳入合作领域,体现着双方利益上的一致性。“工业4.0”将成为中国的跳板,据估计,“工业4.0”将提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25%~30%,到2045年,中国工业的效率和质量将和美国、日本及德国持平。目前,中国已经拥有生产智能化上颇有竞争力的工业企业,比如三一重工、新松等,这离不开中德合作;德国工业企业将通过中德“工业4.0”合作开拓市场,目前,德国的工业软件、云计算、传感器、机器人及无线芯片的中国市场尚有巨大的空间,例如,德国奥格斯堡机器人制造商Kuka于2013年在上海设厂,意图占领中国市场。
3、资本支持
三、结语
发展“工业4.0”是大势所趋,但是即便在德国,它也是面向未来的概念。因此,发展“工业4.0”不能急于求成,要重视实现它的物质及技术基础,而这要求透彻地理解“工业4.0”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特征。要深刻认识到,虽然基础薄弱,但是我国具备发展“工业4.0”的后发优势,如何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循序渐进的发展,是工业届、学术界的一个长期课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猫咪家族遇险记
- 中国的表情
- 小爱无痕,大爱无疆!
- 夜·月
- 因为有你
- 其实
- 未来的学校
- 话中见真情
- 《爸爸,你坏》读后感
- 母爱
- 可爱的黄鼠狼
- 英雄赞
- 军训汇报表演
- 远去的一年,美好的明天
- 我们喜欢虹猫的理由
- 洛克“同意”理论正当性不足的探析
- 人力资源视角下的明代官吏制度研究
- 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行为责任构成研究
-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作用
- 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形式探析
- 浅析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要件
- 略论抗战胜利初期西昌地区的查禁烟毒
- 中国正部级领导干部专业结构分析
- 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
- 论晚清新闻法制的创建
- 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
- 浅论正当程序
-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
- 弗洛姆消费异化论
- 无权处分及其法律后果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之二
- 《匆匆》教学设计之六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七
- 《匆匆》教学设计之七
-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四
- 《匆匆》教学设计之一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六
-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三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五
- 《匆匆》教学设计之三
-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二
- 《景阳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品读 感悟 研究 发现——《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之二
- 自读 感悟 积累 运用——《匆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