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方言与方言词

方言与方言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7

方言与方言词

摘 要:本文探讨了方言和方言词的界定,指出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有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种变体形式,而不是仅仅指地域方言;方言词也有地域方言词与社会方言词之分。

关键词:方言 地域方言 社会方言 方言词

语言学界对于方言与方言词的论述有很多,对于方言和方言词的划分与界定,说法也不尽相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方言与方言词在概念和范围上的界定也有所体会,在此作简要说明,以供大家参考。

一、方言 邢公畹认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是语言分化的一种结果。”[2](P2

1

1)

黄伯荣、廖序东认为:“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5](P

2)

邵敬敏认为:“现代汉语的变体形式有:

(一)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二)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现代汉语的方言也就是它的地域变体。”[4](P

4)

叶蜚声、徐通锵认为:“语言由于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形成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在汉语中俗称‘话’。”[6](P1

80)

胡明扬则认为:“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导致语言的社群分化,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不同的社会方言。”[3](P2

80)

以上论述中,有些学者认为方言就是地域方言的简称,如高名凯-石安石先生、邢公畹先生、黄伯荣-廖序东先生、邵敬敏先生。他们忽略了社会方言,或者说把方言同地域方言画等号,割裂了方言与社会方言的关系。如下图:

语言的分化→ ①方言—地域方言

②社会方言

我们赞同叶蜚声-徐通锵先生、胡明扬先生的论述,即把因地域分化形成的语言变体形式称为地域方言,因社会分化形成的语言变体形式称为社会方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方言不应仅指狭义上的全民语言的地域分支,它还涵盖社会因素,诸如言语社团中成员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地位、阶层等因素,也就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因此谈到方言,第一层面应把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相区别开来,即方言不仅指地域方言,也包括社会方言。如下图:

语言的分化→方言→

(1)地域方言—语言的地域分化

(如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区)

(2)社会方言—语言的社群分化

(如阶层用语、行业用语)

二、方言词

“普通话不断从各方言中吸取有用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如‘名堂、把戏、瘪

三、二流子、搞’等。这些方言词都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普通话中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所以被吸收了进来。有些词是表示方言地区特有事物的,如‘椰子、青稞、槟榔’等,则不应看作方言词”[5](P30

7)。按照黄、廖二位先生的观点,所谓方言词就是指已进入普通话系统被社会成员广泛使用的、地域方言色彩已不明显的那些词。而只在某一方言地区内使用的没有进入普通话系统的词不是方言词。那么,只在方言地区特有的、没有进入普通话的这类词我们不把它们视为方言词,又如何来区分它们呢?

邵敬敏先生把方言词分为“普用方言词”和“一般方言词”:普用方言词是指一个方言词语在全社会而不再是某一地域流通时,它就具有了普通话词语的性质,如果进一步流传并稳定下来,就会成为普通话词汇中的一员。为了跟一般方言词语相区别,我们把已经进入普通话的这些少数方言词语叫作“普用方言词”[4](P1

3

6)。这里说的“普用方言词”既然是“在全社会而不再是某一地域流通”“已经进入普通话”,那就应该是普通话了,为什么还叫“方言词”呢?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从地域方言的角度指出,方言词是指:

(一)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词语,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特殊词汇,无疑是方言。如吴方言里的“阿拉”(我;我们);闽方言里的“拍电话”(打电话)、“赶墟”(赶集)等。

(二)在方言地区使用的范围虽广,但普通话里不说,应看作是方言词。如“差池”(差错,见于北方话、粤语)。

(三)在普通话和方言里都有,但在意义和用法上不同,或另有方言义的可以作为方言词收入词典。如“地板”,普通话里的意思是“室内铺在地面上的木板”,在山西话里另有“土地、田地”义。

(四)古代汉语里的词仍活在某一方言区人们口中的,也应看作是方言词。如“夜来”,古代汉语有二义:①昨天。②夜间。第一义,山西、山东、河南等地的方言里说。王统熙《山雨》,“不错,夜来我告诉他的。”第二义,吴语里说。胡德《沪谚》,“和尚道士夜来忙。”

(五)在书面上已用得很广泛,但口语里仍限于某一个方言区使用的词,从语源角度考虑,似也应看作是方言词而收入词典。如“里手”(湘语)、“像煞有介事”(吴语)。

(六)汉语外来词中一部分词开始只在某一方言地区内使用的,也应看作是方言词,如广州话里的“冷衫”(毛衣)、“恤衫”(衬衫)、“士担”(邮票)“菲林”(胶卷)等。

从上面方言词的定义可以看出,像“尴尬、名堂、搞、椰子、青稞、打交道”等已进入普通话的词就不能再叫方言词了,方言词应指那些在方言地区特有的、还没有进入普通话的词。

社群分化导致社会方言的产生,社会方言因为社群成员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地位、阶层等因素相对地域而言更为复杂,每一个社群都有自己的专门词语,它们有特定的表义内容和使用范围,例如“电子邮件、传真、手术、诊断、红牌、黄牌、绿灯、红灯、原地踏步、着陆”等都是不同社群使用的词语。这些词语同地域方言一样,有的逐渐成为社会普通词语,如“他们的婚姻亮起了红灯”“为他大开绿灯”“他们的工作还在原地踏步”“对他的计划亮出了红牌”等。上述词语若被全社会成员接受而广泛使用,它们就会转变成普通话的话语,而非社会方言词了。

三、结语

划分方言和方言词对现代汉语词汇来源的研究和语言规范都有重要意义。普通话及其词汇系统同方言及方言词之间存在着一个交叉地带,在这个交叉地带有一批处于临界状态的词语。当这些词语被全社会成员广泛接受后,就会逐渐淡出方言词,而成为普通话的词汇。随着国家推普方略的实施,有些方言词会退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当然这种变化过程会相当缓慢。

注 释:

[1]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4]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1.

[6]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李豫新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830001;宫媛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8300

4

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湛江
雷雨
做工艺品
玩蚂蚁
特殊的美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杀鳝鱼
轮胎没气了
我的班主任
到中学操场
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今天我下厨
学钩花
拍照
校园壁画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的临床分析
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胰体肿瘤的逆行性胰体尾切除术
试析网络民主意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腺病毒介导凋亡素基因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照相及其临床意义
肝脏撞击伤后气腹压力对肝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与诊治
CT三维重建对后踝骨折手术处理的指导意义
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对增强CT漏诊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浅析市场需求视角下大学外语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析高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试析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自主与自为
最是那声声吆喝的风情
百姓故事:会170多种吆喝声的京城叫卖大王臧鸿
《吆喝》结构分析
老北京的吆喝
《吆喝》同步练习
《吆喝》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吆喝》习题精选
《吆喝》词义辨析
《吆喝》重点句子分析
《吆喝》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情趣
《吆喝》疑难解析
《吆喝》写作特色
《吆喝》写作特点
《吆喝》课文背景知识
老北京的小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