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8
金融稳定的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
【摘 要】金融系统属于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其运行对总体经济活动都有很大作用,最近几年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对总体经济都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所以对金融稳定的评级体系进行研究有着很大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稳定的现状和影响分析,然后对我国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构建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金融稳定评价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金融稳定;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一、我国金融稳定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1.我国金融稳定总体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我国政府自中央银行成立以来就非常关注金融稳定问题,并且将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分到了银监会,从而形成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中央银行也建立了预警体系和危机处理机制,这对中央银行在事前和事后金融稳定缺失的情况进行了有效弥补,并且也进一步加强了金融风险的化解和金融稳定的维护。
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主要包括:第一,有利于金融监管子系统各个部门进行专业化的分工;第二,有利于金融监管效率的提高;第三,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对金融系统的监管和职能转变;第四,有利于金融系统信息来源渠道的进一步扩展;第五,有利于中央银行各个子系统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从而为金融稳定奠定一定的制度基础。
2.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
金融稳定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总体来说可以从宏观经济、制度、结构等方面分析影响金融稳定的基本要素。首先,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是金融稳定的前提条件。其次,金融系统的完善是金融稳定的基本条件,金融系统实现完善稳健的目标,就要求具备稳健经营的金融主体、健全的金融信用习题、较强的金融监管能力、有效的市场约束体制等方面。最后从金融结构的角度来分析,金融结构对金融体系的内在稳定有着决定作用。金融结构对金融稳定的根本性影响作用表现在:金融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导致金融风险相对集中、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会造成市场稳定性差。
二、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简要分析
1.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为了在衡量金融机构稳定性方面做到客观全面,就需要一套比较灵活高效的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而这一体系在设计中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第一,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就是要将所选范围扩大到最宽,能够从广义金融的角度方面来设定指标,而代表性原则就是因为金融风险因素比较多,那是在设计评价体系时只能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指标来衡量整个金融形势的变化。第二,科学性和准确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就是要以现代统计理论为基础,保证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反映金融稳定的实际情况,而准确性原则就是指在处理数据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并且符合实际,数据来源比较真实。
2.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金融稳定检测指标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相应的依据可以参照,但是在体系建设时应该有一些考虑,比如要深刻理解金融稳定的内涵,金融稳定是动态发展的,所以指标的选择也应该是动态的;其次要考虑金融风险的主要源头来自银行内部风险,这样就要求评价系统建设时更注重对流动性的检测分析。
从具体金融稳定指标的筛选方面来分析,应该选择那种能够反映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程度的指标,这就要求金融稳定指标体系选择要从宏观经济指标和微观综合审慎指标方面来分析,前者是衡量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情况的指标,而后者是反映目前金融机构运行状况的指标。
三、我国金融稳定评价的实证研究
2.增强我国金融稳定的相关政策
首先,可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框架来维持金融稳定,这是将各种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危机的各种措施纳入到规范化轨道的重要途径,比如加强金融市场中各个经济主体的相互配合就是其中很好的措施。
其次,需要密切关注经济金融的运行情况,金融系统比较容易受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一旦产生,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就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就需要根据我国国情来不断完善金融稳定评价体系。
最后,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这是为金融稳定提供安全网,防止存款者对金融机构失去信心,从而维护金融稳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和平,我想你
- 我的老师
- 我爱荷花
- 请到我的家乡来
- 给"坏习惯"先生的一封信
- 亲切的易老师
- 下雪了
- 秋天
- 外婆的家乡
- 我
- 给"坏习惯"先生的一封信
- 刮目相看歇后语改写
- 击鼓传花
- 回乡偶书
- 我笑了
- 对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 浅谈中国玻璃发展
- 陈嘉庚珍藏文物的来源及藏品信息浅谈
- 英国中世纪庄园制下自由农民的主体权利
- 承德避暑山庄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 刍议关于推进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的建议
- 日本飞鸟奈良平安时代佛教的传播及受容
- 大革命时期的察哈尔农民协会
- 出土文献数字化整理简述
- 清代龟鹤益寿烛台考略
-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
-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
- 浅谈抗战时期进步文艺期刊
- 浅析博物馆陈列形式风格定位
- 明、清、民国海南方志槟榔习俗变迁研究
- 《学弈》相关知识
- 《学弈》教学设计
- 《学弈》教学设计
- 《足球史话》教学设计
- 《学弈》其它杂项
- 《学弈》课文
- 《学弈》其它杂项
- 《学弈》问题探讨
- 《学弈》教学札记
- 《学弈》说课设计
- 《学弈》教学设计
- 《足球史话》课文
- 《学弈》教学设计
- 《学弈》教学札记
- 《学弈》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