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中专学校如何在学生作文批改中渗透人文关怀

浅论中专学校如何在学生作文批改中渗透人文关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8

浅论中专学校如何在学生作文批改中渗透人文关怀

摘 要: 在作文批改时,老师对于学生的真实情感、个性化的表达要大加赞赏和倡导;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要进行差异评价,给予积极鼓励和真诚欣赏;要创新批改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批改过程,使学生在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中不断提升作文水平,最终实现作文和做人的双赢。

关键词: 中专学校学生 作文批改 人文关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应当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树立了以人为本(即以培养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把人文性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作为终极目标。语文人文性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侧重文学的熏陶,涉及情意态度、气质性格、意志、思想修养、审美情趣、心理品质等多方面。在作文批改时,我们不能只见表面之“文”不见内里之“人”,否则,便与新课标精神相违背。

作为中专学校语文教师,我结合中专学生的特点,努力用敏锐的眼睛关心学生作文中表现或流露出来的“真”“善”“美”,毫不吝啬地予以赞赏和鼓励,对习作里表现的消极、懈怠、庸懒情绪及时提醒和开导,使作文批改在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也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使他们成为知、情、意平衡发展的“可爱的人”、“完整的人”。

一、赞赏真实情感,塑造诚真人格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与做人》一文中强调指出:“作文,就是做人”,“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足见作文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所起的作用之大。作为指挥棒的作文批改,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写作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的评判,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是否表达了真实情感,表现了“真我”。现在,作文“假、大、空”的现象相当普遍,如为了获得高分,甚至编造自己母亲身患绝症的“故事”。学生作文时,完全丢失了“自我”,作文也就丧失了灵魂。一篇失真的作文,即使文辞华美绝伦,也是一篇“病文”。作文如做人,做人贵在真诚,作文也贵在真实。

二、倡导个性表达,彰显个人魅力

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个性特征也应该是最明显的。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同。作文最忌讳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作文应张扬个性:思想的个性,情感的个性,体验的个性,语言的个性。现实的状况却是共性十足,人人相似。如写记叙文,不是爷爷村口送我远行的动人场面,就是妈妈灯下为我细细缝衣的忧伤情景;写议论文,不是爱迪生,就是李白、杜甫,让人烦不胜烦。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呼唤“我”的回归,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不然,作文教学就不能拔出泥潭,走出误区。我们在作文批改时,要让那些展现健康个性、表达个性化的文章脱颖而出,形成班级作文的正气和风气。我们要对学生作文做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自我表达”是张扬自我,展现个性特色。作文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学生在作文时应做到“心口如一”,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还学生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

三、体现个别差异,坚持鼓励欣赏

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倘若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势必会打击一大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应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批改侧重于深刻、丰富、有文采上;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批改应侧重语句通顺、段落衔接不散乱、把话说清楚几个方面,多指出其进步的一面,多发现其闪光点,使其始终保持写作的兴趣。要始终坚持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人文关怀。在批改书写评语时,教师要真心倾注自己的情感,表达真诚的关怀。当学生在作文中给教师讲心里话时,可以写上:“谢谢你为老师敞开了心扉,给老师吐露了心声,老师理解你!”当他表现出松懈、灰心、颓丧的时候,不妨写上:“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当他取得了成绩有点翘尾巴的时候,就告诫他:“……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希望你的努力是不懈的、踏实的,你的微笑是在最后的。”采用这种评语方式,学生作文中定然会少了胡编滥造的东西和假大空的语言,多了真情实感和鲜明的个性,深感老师真诚的关怀和对自己的尊重爱护,从而把自己的压力、困惑、想法倾诉在作文之中。

四、更新批改模式,践行自评互改

关于作文,教师烦改,学生厌写,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是教师独揽批改霸权,剥夺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修改权利。写作的主体,学生对文章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通过自己的语言传达独特的见解,而有些教师却大笔一挥,删添补换,将学生本来的意图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且强加上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和掌握的“指导”,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有的专家提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实际上不是老师评改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不断阅读、写作、修改实践的结果。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地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学生们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老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既然如此,教师就不能再揽权不放了,而应该大胆转变观念,以学生批改为主体,还修改权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权。

以学生为主的批改模式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它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批改的乐趣,从而在快乐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这种角色互换,还可以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批改文章的甘苦,进而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特级教师魏书生早在1979年3月就开始尝试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模式,即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这种形式的批改,实际也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情境,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人人有任务,各个担责任,相互之间交流心得,沟通见解,分享感受。既可以学到别人的长处,又可以把别人的缺点错误引以为借鉴。学生有新鲜感,有积极性,随着鉴别和评价能力的提高,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

总之,在进行作文批改时,要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宽松和民主的环境,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树立人本观念。对于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多一点人文关怀,就多了一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少一份说教和枯燥。学生作为精神个体的人,伴随着作文实践不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提高作文的水平,实现作文与做人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论文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魏书生.语文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4]江苏教育.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我想对你说……
看电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会包饺子了
踢足球
扳手劲
清明节的思念
煎鸡蛋
方便面的潮流
一块钱的故事
美丽的步月桥--兰陵桥
尴尬的愚人节
快乐的星期天
难忘的离别
夹豆子比赛
针刺横骨穴治疗老年性夜尿频的临床观察研究
桂枝汤加减治疗妇科疾病医案探析
探析换位思考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
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强精汤治疗少弱精症临床疗效观察
试论学习支持服务的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设计
中西医联合治疗28例真菌感染诱发哮喘
探讨20例经翼点入路切除颅内肿瘤的方法及心得体会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试论社会价值实现的残疾人大学生法律教育思考
简论民办高校体育师资软实力建设
浅析高职计算机基础实践性教学方略
浅论历史人物教育范式教学实践思考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金色的鱼钩》教学札记
《金色的鱼钩》教学札记
读《金色的鱼钩》后感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缩写《金色的鱼钩》
缩写《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杂谈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