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9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政府力量推动的结果,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在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中,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我们要汲取美元地位衰落的经验,努力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增强经济实力,完善金融市场建设,审慎合理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离岸交易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还不成成熟,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自2008年末以来,中国央行已与28个国家及地区的央行分别签署了总额为3万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些协议的签订,一方面有利于双边以及多边贸易的有序发展,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因美元币值的剧烈波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扩大人民币影响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正在加速。去年,多个国家相继建立了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中国已先后指定14家人民币清算行,并已就在瑞士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达成协议。专业人士预计,在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推进背景下,中国今年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再指定10家人民币清算行,以及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试点扩大至5-10个新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并且推出更多的跨境投资计划。人民币有望于明年1月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简称SDR)的一篮子货币之中。
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从“一带一路”看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为中国与沿路国家的商品流通与金融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越来多的机遇。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艰巨挑战。
一是国内改革的压力。截止到2014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尚未完成,资本与金融账户尚未完全开放,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尚未获得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承认。我国的经济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如果上述改革不能及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将受到掣肘。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现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大力支持,主要应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是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人民币结算;二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三是与其他国家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一国货币要想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一国经济规模和对外贸易体现的经济实力,二是国际社会对该货币币值的信任,三是需要具有有深度、流动性和开放性的金融市场。
第二,与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相结合,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目前在IMF规定的40个资本项目中中国已经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项目完全或部分开放。只有约三分之一的资本项目,如对直接跨境证券投资、衍生品交易、短期外债等,仍存在有限试点、规模控制、乃至完全限制等较为严格的管制。未来资本项目开放应与各项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开展相结合,相互促进。
第三,增强经济实力,完善金融市场建设。上文提到,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之一是一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各大强势货币的背后都有着实力强大的经济体作支撑,要想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则必须拥有高效、开放且结构合理的实体经济作后盾。
五、总结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两个“三步走”策略,一是功能上,“计价货币――投资货币――国际储备货币”;二是区域上,“周边化货币――区域化货币――全球化货币”。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不可急躁,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往前走,一步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在新的时代和新的政策下,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审慎合理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和我的同桌
- 我的妈妈
- 哦,17岁
- 伟大的祖国
- 我的祖国——国庆60年
- 父亲
- 我的烦恼
- 你说至少还有我在你旁边——可你走了
- 网络妈妈
- 国庆大阅兵——国庆60年
- 北港河的秋晨
- 国庆大阅兵——国庆60年
- 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
- 暑假特训
- 雾
- 基于数据包络模型的我国延迟退休方案研究
- 交易成本对消费者网购满意感影响
- 中国与东亚共同发展
- 浅析古希腊正义观
- 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及分配不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浅谈旅游移动网络营销
- 农民工返乡与小城镇发展
-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
-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
- 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贵州的初步建立及原因探析
-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改革探讨
- 对当下酒店营销的若干思考
- 国际服务外包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
- 浅析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 《五彩池》教学设计
- 《五彩池》教学设计
- 《五彩池》教学设计
- 《五彩池》教学设计
- 《五彩池》教学设计
- 《五彩池》教学设计
- 《五彩池》教学设计
- 《五彩池》教学札记
- 《五彩池》教学设计
- 《五彩池》教学实录
- 《五彩池》课文
- 《五彩池》教学设计
- 《五彩池》教学实录
- 《五彩池》教学设计
- 《五彩池》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