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西文化差异与品牌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品牌翻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9

中西文化差异与品牌翻译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商品也不断涌入国际市场。品牌作为企业形象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进入他国市场的重要桥梁,因而品牌翻译的成功与否,成为该商品能否占领国际市场、顺利推行品牌战略的重要环节。品牌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翻译,更是文化交流。本文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对品牌翻译的影响,提出品牌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品牌,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1.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的往来更加频繁。商品品牌的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不仅涉及到语言、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价值,而且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经济学、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实践证明,成功的品牌翻译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成功的翻译,不仅会给公司商品或国家声誉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坏公司或国家的形象。正如美国学者艾.里斯指出:“一个译名的好坏,在销售成绩上能有千百万美元的差异。”

商品品牌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因此,品牌的翻译不仅是一项两种不同语言的转化,而且应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尊重商品所销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风俗,把商品的特性和文化内涵准确地表现在另一种语言中,并被其中的社会成员所接受。

2.中西文化的历史渊源

以研究西方文化较长的钱穆先生把世界文化分为游牧文化、商业文化和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商业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他推导出中西文化之分主要是大陆农耕文化和城市商业文化。

2.1中国文化。中华大地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包括广袤多态的地况、适宜农业的气候、土壤和半封闭的大陆等,这些地理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为中华文化的延续奠定了持续发展的稳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向外发展的动力。根据中国著名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的观点,中国文化的主要内涵有四个基本观念,即天人合

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3]天人合一的思想特征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2.2西方文化。从地理的角度看,西方是指在中国西边的地方;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是指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泛指日本、美国及欧洲其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文化的角度看,西方是指与东方相对应的文化体系。西方文化崇尚竞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征服自然”,在民族关系问题上是“征服世界”。

如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长城”(Great Wall ),西方文化解读“墙”意味着“封闭、隔绝和以自我为中心(self-centered)”。中国文化喜欢“墙”,是因为它能防御外来侵略、保护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而且还以“伟大的墙”(Great Wall )为骄傲。特别是在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化时代,有人以“病毒”为武器大打网络战,为反病毒入侵造成网络瘫痪而筑成的“防火墙”,这些都说明中国文化较为重要的一点是不愿侵略、探索和交流;而西方文化符号中喜欢包括“探险、发现、联系和侵略”等元素,如“桥”(bridge)的广泛使用。

3.商品品牌翻译的误区

3.1忽视中西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在其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也存在不同差异,一民族的吉祥语在另一民族中可能就是禁忌。如上海一家工厂生产的男士衬衫“紫罗兰”,其品牌被译为“Pansy”。在汉语里紫罗兰神秘而优雅,花名“紫罗兰”语意是在“美梦里爱上你”,是浪漫爱情的象征。但与其对应的英文名称“pansy ”意思却是“无丈夫气的男子或者同性恋者”,这种品牌译名当然不会引起好的效果。再如武夷岩茶中的名品――“大红袍”被错误译为“Red Robe”。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贬义词,它象征着残暴、危险、流血。译为“Dahongpao Tea”是比较准确的。

3.2源语含义的缺失甚至背离。由于不了解语言的引申义和文化内涵,造成原语词含义的缺失与背离。引申义是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在翻译品牌这一特殊语言文字时,需要充分了解语言的引申义和文化内涵,才能让译文反映原语的精髓,否则有可能造成原语含义的缺失甚至背离。如土特产金丝小枣,被译为“Gold Silk Small Dates”,让国外消费者产生联想,误以为这种枣“长着蚕丝,形体小”,从而忽视产品香甜可口的特质。再如“鸳鸯”牌枕头,在中国,鸳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爱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寓意。但是这个英译名“Man--darin Ducks pillow”,在国外只是这种鸟的名称,它并不含有“相知相爱的恋人”的这一比喻意义。把其该译为“love birds”,就可以传递其中的美好喻意了。

4.品牌翻译的原则

商品的品牌如同人的名字,代表商品的形象,象征商品的质量。商品要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在质量、价格和包装上能取胜,还应有一个个性鲜明、响亮优美、富于联想和强有力的激发顾客购买欲望的品牌译名。翻译实践证明要把品牌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并能保存其原有的风格、韵味及内涵,绝非易事。不同语言存在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国家、民族同样也存在有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因此商标的翻译不能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对等,而必须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4.1尊重民族心理,准确把握联想意义

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因此,在品牌翻译时,必须要对目标国进行一个深入细致的文化了解,才能更好地让自己的产品进入他国市场。

如“大鹏”牌卷笔刀被英译为“CHI”,这恰恰与新闻词语“中华民国”的英文缩写是一样的,既不利于创立出口产品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日本著名的油漆品牌Nippon,其原意为日本或大日本。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东亚国家对日本有着相当的戒备和仇恨心理,在中国尤其如此。因此在汉译时,没有选择Nippon的对等词“日本”,而译为“立邦”,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日本知名品牌爱华(Aiwa),在日语中,是“爱和”的意思,即热爱大和民族之意,在这里译成“爱华”,即兼顾了发音,又回避了历史问题,可谓匠心独具。 4.2 注意政治内涵,展示民族文化

当前,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国内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普遍而深刻的变化。已经开始从物品消费发展到欲望消费、符号消费、品牌消费和偶像消费为基本特征的文化消费,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消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地位符号”。在西方世界,尤其在美国,消费文化热正在兴起,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变得注重欲望、张扬和享乐,消费的目的不仅仅是(有的时候甚至根本不是)为生存而进行的物品消费。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从物品消费发展到符号消费,即文化消费,以物品消费为载体的心理和文化需求的满足,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形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译名应该回避或消除原品牌名称的历史或文化禁忌。

4.3符合市场定位,迎合消费心理

品牌翻译最重要的因素是目标市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满意度。要很好解读目标市场国语言消费群体文化认知心理和情感需求,顺应其消费者群体语言习惯。如目前在国内市场另一款非常畅销的饮料“雪碧”可谓是家喻户晓,英文名为“Sprite”,意为“鬼怪、小妖精、调皮鬼”,如果用此英文单词原意作为品牌推广,就会有违厂家消费的初衷,无异于自毁声誉。于是“可口可乐公司”把Sprite这个醒目的名字挪用到新推出的柠檬味型饮料。尽量使其名实相符,从而减少其负面影响。作为一种饮料,厂家将“Sprite”译为“雪碧”可谓煞费苦心,译者进行了传神处理:雪:寒意、冰冷;碧:清澈碧蓝、玲珑剔透,两者合起来会立刻让人有“晶晶亮,透心凉”的感觉。尤其是在大夏天,这样的饮料名会让人眼睛一亮,从内心透出一股清凉,听着就想喝。在这里,由于译者对信息与语境进行了再创造,用一种新颖别致的形式把信息与语境作了最佳关联,将语境翻译的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

4.4 语言朴实、文字简洁、便于记忆

“易记”是品牌翻译最重要的语言特征。让消费者过目不忘,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品牌翻译的最佳境界,如“矫健牌”运动装,简练地译为“Vigor”,既意味着精力充沛,又简洁明了,易读易记。

品牌译名一定要形象鲜明,使人一见就喜爱它,产生“一见钟情”的效果,如“劳力士手表”、“飘柔”洗发水等,同时还要避免冗长。简短的译名更便于消费者记忆,最好采用两字和三字的形式,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起名的这种特征,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丰田”、“索尼”、“日立”、“福特”等产品。

5.商品品牌翻译的方法

5.1音译法。音译法是根据品牌原文的发音特点,直接选用译文语词中发音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文字将其描述出来。这种译名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比如说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Wahaha娃哈哈”、“Mengniu蒙牛”、“Yili伊利” 、“Lulu露露”、 “Wuliangye五粮液”、 “Haler海尔”和进口品牌Philips(飞利浦)、SIMENS(西门子)、Ford(福特)、Bens(奔驰)、高露洁(Colgate)、米其林轮胎(Michelin)、李维斯(Levi’s )等等。Nike作为品牌能使英语国家的人联想到胜利、吉祥,因为这个词在希腊神话里是胜利女神。作为体育用品品牌,我们把他音译为“耐克”,暗示着经久、耐用。音译法主要适用于以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命名的品牌名称,因为音译法简单易行,即可保留原文的音韵之美,又可表明商品的异国情调,起到吸引消费者注意的作用。在我国出口的品牌中很多采用这种翻译方法,但这种译法也存在不足,就是虽然中国人能很好地去理解其品牌译法的来源,但是对于国外的消费者来说,这种译名却不具实意。

5.2意译法。意译法指的是将原文字面意思译出,其优点在于保留了原品牌的特点,直接表达了原品牌的主要信息和情感,词对词直译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直取其意的译法,比如说“长城”(电器)译名为“The Great Wall”,既能说明此产品是产自中国,又能代表其独一无二的含义。这种译法成功的例子有很多,英雄(钢笔)---HERO、王朝葡萄酒----Dynasty 、小天鹅(洗衣机)-----Little Swan 、白天鹅(宾馆)-----White Swan、永久牌自行车----Forever和七匹狼(服装)------Septwolves等等。用做轿车商标的“blue bird”直译为“蓝鸟”,典故出自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19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剧。剧中“blue bird”象征未来幸福,用做轿车的商标,转义为“幸福之源”。蓝鸟二字不仅读来朗朗上口,文化内涵也很相似。

5.3音意合译法。近年来,我国有些大型企业能够按照英文品牌命名的规律来重新设计其产品的品牌名。比如:“海信”集团为了体现其国际化策略,将其品牌名译为“Hisense”,“Hi-”是英文中的前缀,表示“高的,高度的”,“sense”的意思是“感觉”,“Hisense”的合成意思指“高灵敏度”。该英文译名既与“海信”发音相似,又符合产品特点,还可以引申为“卓越远见”,体现企业的抱负,实为佳译。

其他成功的商标合译有河南的新飞冰箱FRESTECH,源于fresh+technology,意喻“新科技”之合成,该产品成本增加了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名。

5.4典故翻译法。典故翻译法是指在翻译进口商品品名时,充分利用译入语文化典故来进行翻译。文学的力量往往会超出本身而辐射四周,在商业领域文学的力量也是不可轻视的。在翻译国际品牌时,若能借用我国的文学典故,借助文学作品的力量进行宣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日本丰田公司的LEXUS汽车,其译名“凌志”就是来自毛泽东的“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诗句,赋予品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树立凌云壮志的广大情怀。利用典故翻译法,能在品牌翻译时引经据典,不仅充满了汉文化色彩,而且让人浮想联翩。

6.结束语

在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上,商标作为连接商品和消费者的文化桥梁,成功的翻译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目标市场国居民消费需求做充分的调研准备,充分考虑到目标市场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呈现给大众一个印象深刻的商标翻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今年,我十六岁了
劳动基地随感
暂时的对手,永久的伙伴!
祖国,祖国,真美丽
感动
考场风云
我爱我家
谈意气
根对绿叶的情谊
初三的滋味
最后一次放松的三步曲
小船
选择受到挫折的方式
观趵突泉有感
我的成长记录册
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的分析
关于注册制可行性的分析
生态家屋之印度树屋
房产金融等行业有望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等
关于出版社稿酬税收筹划的分析
对目前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论水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
论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探讨
基于目标成本控制理念下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论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管理会计推动总会计师向“价值管理师”转变
事业单位内控创新机制的若干思考
关于国际准则(IAS39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下库存估值探讨
浅析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开国大典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浙教版
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二课时)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
[原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教时
小学语文竞赛试题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22 凡卡
《十里长街送总理》浙教版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案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葡萄沟》
燕子
2 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