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地质队80后成长记

地质队80后成长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1

地质队80后成长记

隋正苏身材魁梧,肤色黝黑。虽然早已是队里的项目负责人,却依然寡言少语。他完全符合我对地质人的一贯印象。倒是王伟瘦小精干,很有说话的欲望。他笑起来,连眉毛似乎都在跟着跳。

这一静一动两位80后,分属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一队和一三队。前者从事测绘工作,后者则是地质找矿。当众多同龄人一门心思挤在城市里,希望当上光鲜亮丽的职场白领时,他们俩则把青春和梦想默默献给了大地。

城里孩子不爱干

14米高的钻塔,像巨人一般孤零零立在山顶,四周全是厚厚的积雪。深冬,山上除了地质队员,人迹罕至。

几年前,记者曾跟随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工会主席郑长毅,走访一三队的金矿勘探现场。几场降雪后,室外的温度已经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钻塔外裹了一层棉布,队员们就在围挡内钻探。

每天三班倒,机器一刻也不能停。取暖,只能靠一个小煤炉。这微弱的温度,几乎丝毫阻挡不住寒气侵蚀每个人的体温。

“这是咱的工作常态”,王伟对此显然早已习以为常了。2008年,他在丹东宽甸进行物探勘察(即用物理的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探)。时逢9月,山区大雪皑皑,“顶着雪也得上。”宽甸山形陡峭,王伟和几位队友踩着半米深的雪,手脚并用一路坎坷。

晚上回到驻地,在村里租的民房。房子是老旧的搭建房,虽然有火炕,但薄薄的墙壁四处透风。睡觉必须裹着棉衣,否则半夜就冻醒了。熬到早上,把脸盆里的冰疙瘩烤化了,这就是洗脸水。“老痛苦了,真的!”

这滋味隋正苏也没少体验。2005年冬,队里接到一个项目,到吉林柳河测地形图。零下30多摄氏度,野外山林,从早上9点干到下午3点。“我要给同事发短信,手都僵了,只能拿着铅笔戳。”隋正苏说,那种冷是渗到骨头里的。

到了夏天,有夏天的罪。隋正苏告诉记者,夏天野外热,必须多喝水。可是本来每人都背着诸多测绘仪器,远路无轻载,背水反倒成了负担。“挺让人闹心的。”

有一年夏天,在葫芦岛青山水库做测量工程。天公不作美,阴雨时续时断,最后隋正苏只得和队友们冒雨工作。“那苞米地里全是水珠,哎呀,浑身上下都透了。”如果雨下大了,人可以淋着,伞得给仪器用,怕它淋坏。

“咱们这工作城里孩子不爱干。你就是把人招来了,两三年就走了,留不住人。”一三队党委书记郑玉君毫不讳言。

吃苦耐劳,这个很多人看来与80后毫不沾边的词,在地质队里被颠覆了。

“偷懒”找捷径

隋正苏家是庄河农村的。上大学之前,他并不明白测绘专业具体是做什么的,“稀里糊涂选的。”

入学后他才知道,测绘是所有基础工作的基础。“比如地质找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找矿之前得有各种测绘图。再比如修路是生产生活的基础,开工前也依赖于地形测绘、施工测绘。”

这是一门颇为枯燥的专业。计算、绘图、计算机编程,到了假期还得跟着老师到野外实习。可不是那种能四处闲逛的实习,“真得干活儿”。老师拎着包,隋正苏和同学扛着数十斤重的仪器,立镜、试镜、观测、记录,“跟现在上班一样”。

作为80后,隋正苏其实玩心挺大。他爱打球,尤善篮球,而且喜欢打网游,曾经没少熬夜玩大话西游2。可在野外实习,一待就是一两个月,吃饭住宿都颇为紧张,他的这种天性慢慢地收敛殆尽。

2004年,隋正苏大学毕业入职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一队。第一次出野外,他就被“震撼”了:盛夏,日头火辣辣的,师傅让他负责观测,自己则四处奔走负责试镜。“那天气,站着不动汗都直往下淌,更别提师傅还要来回钻苞米地。人都快中暑了。”

师傅身体力行,让他深受感触。自此之后,隋正苏沉下心来跟着师傅跑野外、学技术,练规范操作。测绘工作很考验人的责任心,同样的仪器,同样的工作流程,如果观测时不认真,数据的精度和准度就会出现偏差,“就得老老实实按照规范来。”

老地质队员身上的认真和专注精神,隋正苏学得一丝不落。不过,他有80后的特点。“我干活其实比较懒。比如一天干完的活儿,我总想能不能半天干完了?”

有这念头,他没少钻研业务。测绘作业时,因为不同观测点间相隔甚远,需要利用电波传送测量数据。按照传统方式,传送距离只能达到三四公里远,需要队员来回奔跑。隋正苏发现,仪器说明书上还有一个蓝牙传送功能。

“这跟手机蓝牙信号连上了,会不会更远一些?”他下了班,拿着自己和媳妇手机捣鼓起来。果真,利用手机网络,信号最远能传送20多公里,一下减少许多烦琐过程,省下不少时间。

“这就是懒人有好点子!”至今说起此事,他还嘿嘿直乐。

年轻有冲劲

“我学地质专业,这背后可有故事了。”采访一开始,王伟就讲上了故事。

他生在吉林珲春,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1997年,国企经营困顿,父亲矿上只开了3个月工资。当时王伟正在念高中,每月150元的生活费家里供着都费劲。

2000年2月,煤矿破产,父亲下岗失业,正准备高考的王伟决定辍学。“饭都快吃不上了还考啥啊?”

他揣着高中毕业证,跑到长春一家洗浴中心打工。干了3个月,老板欺生,只给他开了200元。王伟又到建筑工地推水泥,103斤的体重,推起车来双臂直打颤。后来,他还卸过火车,在建筑工地捡过垃圾。

干了小半年,王伟没挣到钱。不得已,他返回家乡到一个砖厂干活。忙活一个月,终于挣了900元钱。王伟以此为本钱,批发刀鱼在家门口卖。寒冬腊月,路人总能看到这位瘦弱少年绷紧身体,在斜坡上推倒骑驴的身影。

年关,昔日同学从大学返乡聚会,王伟受到了刺激。“人家讲的是大学生活,我脑子里全是柴米油盐,感觉灵魂上都沟通不了了!”回到家,他告诉母亲要复读考学,“我妈乐坏了,说砸锅卖铁也支持你。”

5个月后,王伟参加高考,为了保证一次成功,他填了同意调剂,被调到了矿山工程专业。2004年毕业,他入职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三队。 令常人头疼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王伟处之坦然。“跟推水泥、卸火车比起来,这条件好多了!”地质工作实践性很强,遇上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队出野外,王伟总有一肚子的问题,有时问得老师傅直挠头。

他很懂得投桃报李。队里老师傅电脑操作都不好,王伟就揽过来替他们全做了。队友们都夸他,人虽年轻却懂事能干。

3年后,王伟顺利出师,开始独立带项目,而一般人则至少需要5年。“我心里就有股强烈的劲头,想独立干,证明自己。”

机会一来,王伟一把就抓住了。

成为顶梁柱

2011年,一三队首次走出国门,到蒙古国进行矿产勘探开发。

原定的负责人因故去不了,队里考虑再三把任务交给了王伟。“感觉担子老重了。”王伟说,国外找矿不比国内,一切都得从零做起。但他还是毅然领命,带着几名80后队员奔赴蒙古国。

千里草原几乎没有路,“车开到哪哪就是路”。有次,几名队员外出考察迷了路。那是夏季,河水浸过草原多有泥沟,汽车陷了进去。“迷路了,油少了,车陷了。而且草原温差大,半夜待在外面根本受不了。”后来靠着车上自救设备,众人好不容易才脱险。最后,汽车七绕八绕开到一个县城,终于看到了人影。

夏季草原最高气温常在35度。王伟和队友顶着日头,每天至少步行三四千米勘查,经常午饭都顾不上吃。

还有来闹事的。2012年某天,当地两名官员醉醺醺来到王伟的驻地,说地质队违了法。“咱们各种手续都全啊!”王伟据理解释。争执中,两人跟地质队请来的翻译打了起来,王伟赶紧上前拉架,一下被勒倒了。最终,警察介入处理了两人,风波才平息。

两年多的时间,王伟带着队友完成了国内需要6年的工作量。不仅成功找到铜矿,还申请了采矿证。他和同去的几位80后,一跃成为队里的顶梁柱。“现在让咱们去承担任何一个项目,都没有打怵的。”

隋正苏一战成名,也是在2011年。是年,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四部门牵头,组织了一次高规格的全国竞赛。“全国31支队伍参加,堪称测绘行业的最强竞争。”一一队党委书记吕鑫介绍说。

短短80分钟,设置4个测站,采集近300个细部点,是正常工作量的5倍。隋正苏取得了第十一名的好成绩,获得个人和团体三等奖。2013年,经过省内层层选拔他再次代表辽宁省参赛,获得个人第六名、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为此,他被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单位还奖励了3万元。

隋正苏给所有同事每人买了一个精致的水杯。他说,这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帮助。说完,他的脸有点红,“这个还是别写了,太不低调,不符合我的风格。”

在辽宁省有色地质局,既有勤勉苦干的80后如隋正苏,也有王伟这样精干有冲劲的80后。他们如同一个坐标系的两端,共同支撑起队伍的未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最后一次放松的三步曲
今年,我十六岁了
选择受到挫折的方式
小船
劳动基地随感
观趵突泉有感
感动
初三的滋味
根对绿叶的情谊
考场风云
谈意气
暂时的对手,永久的伙伴!
祖国,祖国,真美丽
我的成长记录册
我爱我家
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的分析
浅析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探讨
关于出版社稿酬税收筹划的分析
关于国际准则(IAS39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下库存估值探讨
对目前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基于目标成本控制理念下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论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房产金融等行业有望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等
关于注册制可行性的分析
事业单位内控创新机制的若干思考
论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论水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的内部会计控制
管理会计推动总会计师向“价值管理师”转变
生态家屋之印度树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
燕子
小学语文竞赛试题
22 凡卡
[原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教时
《十里长街送总理》浙教版
《葡萄沟》
2 林海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
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二课时)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案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浙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