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高职院校历史课堂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其渗入途径

试论高职院校历史课堂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其渗入途径

【文章摘要】

重人文、重视人文精神和人文教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历史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载体,而且是人文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所以首先是对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内容之一,所以加强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生人格的养成和道德发展以及今后更容易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历史课堂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及渗入的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

历史课堂;人文素质;意义途径

1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应用技能为主,忽视了人文课堂的教学,专业课堂和专业实习时间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人文课时占总课时的百分之十不到,有些院校甚至根本不开设人文课堂,所以教学教改滞后,师资人文素质缺乏,人文素质教学缺乏创新然而现在的高职生普遍认为人与人之间就是你争我夺和相互利用的关系;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上,多数同学都强调独立与自我,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成长过程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生,形成了比较自我的个性,其中有很多高职生由于缺乏积极奋进的人生理想,除了专业技术知识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加之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盲目追星,盲目追求时尚乃至低级、颓废。我们深感现在这些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和人格上的矛盾性,学生的良好人格的培养不容乐观。

2 高职院校历史课堂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2.1增强学生改革发展的意识

通过历史课堂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深深感知历史改革的重要性,培养高职生的改革发展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发展的自信心,历史上数不胜举的历史史实折射出落后意味着挨打的道理,同时通过分析当代中国史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好前程,让高职生看到就业的前景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培养就业中改革发展的意识。

2.2开拓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改革发展的动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诠释出了辉煌的历史是在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作用下的结果,而先进的生产力又是以创新为根本动力的,通过历史课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创新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今后就业创新的热情,尤其是在技术上的创新,其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2.3弘扬中华美德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比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身处困境成《春秋》;屈原遭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后的《史记》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系列的历史风云人物其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都有利于弘扬中华美德,塑造完美的人格品性。

2.4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孟子“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正气。通过对这类经典名言的诠释,可以让高职生深深感知一种强大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意志,然而也只有具备了这类品质,一个人在今后的就业岗位上才能不失方向,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3 高职院校历史课堂中人文素质教育渗入途径

3.1明确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

人们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摄取文化价值,从而获得深刻而全面的人生体验。而这种人生体验、文化品位与技术能力绝不是仅仅靠僵死的、物化的知识所能获得的,它需要人文教育的滋润。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导致知识不断更新,本已极其繁的社会职业岗位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大系统,高职教育的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与针对性,但是要为每一个职业岗位分别设置专业是完全不可能。因此,高职 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在现代社会中,任何给定的知识都注定是不完备的,唯有内在的人文素养可以成为人生的重要动力和创新的重要源泉。高职教育具有的高等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有以道德品质为基础,以人文素质为依托,以从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摒弃重职业教育而轻人文教育的偏颇做法,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着力培养学生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以及尊重人的尊严,价值的生命意识,并能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素养。

3.2开设历史人文学科课程

精心设置人文学科课程人文社科知识是人文精神与修养的前提和基础。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投入,努力构建良好的教学支撑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变是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重点,所以必须引入系列具有丰富社会历史经验的教师、引入相关历史教材,改革课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要摒弃仅仅围绕专业设置课程的模式以及将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以大学科逐步代替现有专业,广泛开设一批以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科类的必修课,文科生可以选修一些理科的课程,而理科生也可以选修一些文科的课程。而且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挖掘、整合人文社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并强化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3.3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增加教育投入,引入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的历史教师,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身水平,不断学习学习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并且在历史课堂传授过程中把人文精神透彻的诠释出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心的人。所以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在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和充满人格魅力的精神导师,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3.4开展一些关于人文社科的历史讲座

总体来看,当前高职院校人文学术氛围较弱,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对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必须打破这一格局,有规律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开展一些人文系列的讲座,可以聘请知名社会专家,人文艺术家等进行专题讲座,从而调动高职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专家与学者的课堂互动交流,增强讲座的实际效果,增强整个院校的人文气息。

4 结语

总之,在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前提下,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历史文化知识又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在历史课堂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竟选班干部
阳台趣事
生动的一课
糖葫芦
春之季
“超级变变变”
春天来了吗
我和高尔基比童年
摘瓜记
我爱折纸
恬恬
神奇的自行车
多变的我——“O”
奶奶来我家
我爱爬山虎
简析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西藏高等院校学生管理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的管理与运营模式探析
简论中国当代设计职业教育和WSR系统方法
试论高职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中的分组交流艺术
试析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反思
简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职业教育改革
对于民办高职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原因及策略
关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在教学中的取舍
关于高职院校形势政策若干教学问题探讨
试析社区共同学习
试论高职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偏差原因分析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理念改革与施行的基本策略
关于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职业技能鉴定改革与实践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简析
《郭沫若诗两首》学法指导
《郭沫若诗两首》典题例析
清朗隽美的夜歌──读《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诗两首》课标解读
划开暗夜的理想之光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静夜》案例分析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郭沫若母亲的“诗教”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美好的形象来自于想象,崇高的境界来自于形象──《天上的街市》赏析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导读
创设文本情境,授之以渔场──对《天上的街市》一诗的情境设置
音乐在朗读教学中的尝试──以《天上的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