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2
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与孤独感的调查及探究
摘要: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安徽财经大学325位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性和孤独感体验进行了调查,并运用SPSS分析方法探讨其中的关系,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不同性格对孤独感的体验程度不同,孤独感是产生手机依赖性的主要原因;
(二)性格偏向活泼的学生,其手机依赖性教性格偏向安静的学生低;
(三)绝大多数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性,且普遍意识到自己存在手机依赖性,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手机依赖性;大学生;孤独感;性格;SPSS
一、引言
为了深入探究手机依赖性与孤独感的关系,选择对安徽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和孤独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手机依赖症和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问卷编制
依据之前调查研究经验以及安财实际情况,选取性别、性格、使用手机时间长短、孤独感的体验程度为控制变量制作了本次调查问卷。
2.研究对象
350名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完成了施测,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为92.86%。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51人;大一60人,大二54人,大三145人,大四66人。【10】
三、实证分析
1.个人性格与手机依赖性自我认知及表现
表1个人性格与手机依赖自我认知交叉制表:
从手机依赖性的具体表现看,偏向活泼性格的学生,其手机依赖性的严重程度较偏向安静性格的学生高。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性格偏向活泼的学生更乐于与别人交流,而当其缺乏交流对象的时候,可能就会将这种交流诉求付诸于手机中的联系人,甚至是手机本身。性格活泼学生的日常活动项目较多,更愿意从事于多种活动,日常与家人朋友需要更多的联系以完成某项活动。从而造成了性格偏向活泼的学生手机依赖性的提高;而性格偏向安静的学生刚好相反,他们的交流诉求较低,感情内敛含蓄,不善于或不愿表达,对新鲜事物没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对手机的日常功能需求低,因此手机依赖性偏低。
而从手机依赖性的具体表现来看,通过将不同性格与问卷中的三个具体问题“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以下最符合您情况的是”“当您感到心情低落时,您会通过手机改善情绪吗”“您是否容易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而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当您感到心情低落时,您会通过手机改善情绪吗”[11]进行交叉分析得出:与对手机依赖性自我认知的程度相比,大部分学生在具体表现上是远低于手机依赖性的严重程度的。
2.孤独感与手机依赖之间关系:
针对此问题,本文选取孤独感作为控制变量,探讨其作为因素对手机依赖的影响程度,通过制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进行探析。数表分析结果表明:在假设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概率P值为004,所以可以认为,孤独感对手机依赖存在显著影响。原因在于内心的孤独容易使人产生对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排斥心理,从而将内心情感的倾诉转移到以手机为媒介创造的虚拟世界中去。另外,存在大学生存在孤独感是因为对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行为方式不满或者说是不能够达到自身想法二产生厌恶,基于这种心理背景,手机无疑给这些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生活行为方式。综合以上原因,手机依赖性存在于有孤独感的大学生中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现象。
通过交叉表分析来具体分析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可以得出,越觉得周围人不关心自己的学生认为自己肯定有手机依赖症所占总体的比重越大,即孤独感强的学生较孤独感弱的学生更易产生手机依赖。由于对现实生活的排斥程度越高,大学生便会越倾向于虚拟空间,进而也就造成了孤独感越强的大学生,其手机依赖程度越高。 3.手机依赖性对性格及孤独感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对手机依赖的量化具体表示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通过制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可以分析手机依赖性对大学生性格是否存在反作用,分析表如下:
表3性格偏向单因素方差分析
数表分析表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的不同对性格产生了显著影响。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空虚,希望通过寻找到一种寄托,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填补法。手机会占据过多生活空间,改变以往的习惯,甚至是与人相处的方式和对待生活的看法,久而久之会对性格产生一定的反向作用。
在基础分析中,个人性格与孤独感的体验程度是相关的。大学生的孤独感体验程度受各自性格影响显著。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个人性格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孤独感是产生手机依赖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性格偏向活泼的学生,其孤独感的体验程度较之性格偏向安静的学生低,这也与公众通常认为的情况相同。而学生一旦产生孤独感,其交流诉求在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将之转移至虚拟空间,由此便产生了手机依赖。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维度中精神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精神质维度上得分高的人,容易产生手机依赖,也就是说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等特质的人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12]。一般性格比较孤僻、人际关系不融洽甚至不合群,封闭自我以及缺乏自信,他们在面对现实世界各方面压力又找不到突破口时,更容易让自己沉迷于手机世界里。虽然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变现的懒惰不积极或是在各项活动中参与度较低,但是也存在人们正常的沟通交流所需,这时他们可能就会将注意力转向另外一个渠道,即通过手机这一媒介来与他人进行交流,或是通过玩手机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手机依赖,而手机依赖反过来又会强化他们的这一特质,让他们变得更加孤独不适应环境。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SPSS统计分析软件有着实用、简洁、准确的优点,通过SPSS软件将问卷中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在本文中起着关键作用。
交叉分析表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显示性格与孤独感是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手机依赖性对大学生的性格与孤独感会产生反向作用,性格与孤独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分析具有很强的可靠性,性格活泼的大学生较性格安静的手机依赖性更强,孤独感体验程度高低与手机依赖性强弱程正比。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即过度沉浸于虚拟世界会对个人性格产生负面影响,并加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在手机依赖自我认知中大学生也普遍认为难以抵制手机诱惑、打发时间,未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产生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表现。
随着手机的普及与手机功能的日益丰富,广大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的同时若不能控制好度便容易产生手机依赖,但应注意避免并克服产生手机依赖,合理利用手机。对已经存在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应从端正态度、多与同学朋友沟通、积极参加健康娱乐活动、静下心来学习工作等方面进行克服,做手机的主人。各高校应通过一定方式如组织各式竞赛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减轻大学生的焦虑与孤独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不会消失的温暖
- 我的奥运一日
- 回忆
- 太空历险记
- 花茶的淡香与苦涩
- 试着种绿豆
- 听雨
- 神奇的豆芽机
- 我的橡皮擦
- 那一次,我错了你
- 小海豚“楚楚”
- 假如我是一片叶
- 我爱我家
- 寂寞的心……
- 铅笔的自述
- 加强现代施工企业管理措施分析
- 如何有效构建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论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 浅析企业年金会计核算问题
- 关于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思考――以杭州市为例
-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探讨
- 集装箱船舶港务费节省策略
- 病案管理中的主动服务思考
- 关于军队文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浅谈设计项目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与共享
- 利害相关点思想在企业员工激励中的应用
- 夯实企业QC小组可持续开展活动的关键基础
-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应用
- 论述公路治超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
- 《借生日》课文
-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
- 《借生日》片断赏析
- 《借生日》教学札记
- 《雪孩子》教材理解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札记
- 《借生日》教学设计
- 《借生日》教材理解
- 《借生日》教材理解
- 《借生日》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札记
- 《借生日》教学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