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6
去日本买只马桶盖
今年公司年会飞去日本冲绳岛开,飞机刚落在那霸机场,看到同事们已经人声鼎沸:小伙伴们在免税商场玩疯了,有人一口气买了六只电饭煲,据说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
他们的战利品还包括: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的吹风机,保温效果更佳的保温杯,甚至还有价格不菲、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的马桶盖……
过去20多年里,我一直在制造界行走,我眼睁睁地看制造业的朋友从“嚣张”当中陷入前所未见的痛苦和彷徨。
痛苦之一,成本优势的丧失。
“中国制造”所获得的成就,核心武器只有成本优势。可如今,随着各项成本的抬升,性价比优势已薄如刀片。
痛苦之二,渠道优势的瓦解。
电商平台把信息流和物流全数再造,渠道被彻底踩平,昔日的“营销金字塔”在一夜间灰飞烟灭。
痛苦之三,“不变等死,变则找死”的转型恐惧。
“转型升级”的危机警报,已在制造业拉响了很多年,然而,局中人大都束手无策。近年来,一些金光闪闪的概念凭空而降,如智能硬件、3D打印、机器人等等,这些新名词更让几乎所有50后、60后企业家半懂不懂、面如死灰。
若以这样的逻辑推演下去,一代制造业者实已踏在万劫不复的深渊边缘。
可是,站在那霸机场的候机大厅,我却有了别样的体会。其实制造业有个非常朴素的哲学:是否“日薄西山”、无利可图,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
陷入困境的制造业者,与其求助于外,到陌生的战场上乱碰运气,倒不如自求突破,在熟悉的本业里,力求技术上的锐度创新,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正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当今的中产阶层,是理性消费的中坚,他们不容易被广告打动,他们同时还是“性能偏好者”,是一群愿意为新技术和新体验埋单的人。这一类型消费者的集体出现,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转折点。
“中国制造”的明天,或许仅仅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让我们的中产家庭不必越洋去买马桶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与红领巾
- 我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唱红歌比赛
- 失败,并非只是失败
-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
- 我喜欢的公园
- 享受雨中寂静
- 我的家乡
- 爱的翅膀
- 教师节
-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 我的自画像
- 都是粗心惹得祸
- 看阅兵的感受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关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研究
- 从组织变革因素角度讨论国务院改革之历程及趋势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民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思考及建议
-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影响
- 青海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录取政策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 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启示
- 关于城中村村民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公平性不足的原因浅析
- 在台就读陆生饮食消费习惯之调查分析
- 关于NGO参与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
- 政府服务窗口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简析
- 论“中国梦”的社会、政治稳定意义
- 议如何做好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
- 激励理论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 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
-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材理解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材理解
-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札记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