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绩效管理与考核的实践认识

绩效管理与考核的实践认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5

绩效管理与考核的实践认识

摘要:当今企业对绩效管理与考核非常关注,但同时很多企业为考核而考核,考核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本文从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与考核、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如何管理运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绩效管理 考核 实践

一、绩效管理与考核目标

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绩效管理与考核的思想与方法也正在逐渐的被中国国内众多的公司学习和采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所重视。绩效考核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方法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被我国企业重视后,我国相当一批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且在绩效考核的工作中投入了较大的精力,而在实施绩效考核的众多企业当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一般而言,企业希望能够通过绩效考核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将企业的战略和各级人员的具体工作联合起来,给员工以明确的奋斗方向,避免出现员工在茫然不知所措中忙碌,造成资源和精力浪费。

第二,让不努力工作者无处藏身,得到应有的处置,让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激励,保证企业每个层次的人员都能够有效的工作。

第三,解放管理者的时间,通过绩效指标和绩效目标的设定,可以使管理者不再参与下级人员具体的工作事务,从而节省管理者在对下级的行政指示和督导上所花费的时间。

第四,找出员工的优劣分等和个人特征,为人员的选拔晋升和降职淘汰提供依据,以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和配置。

二、管理困境及原因

令人遗憾的是,真正通过绩效考核达到预期目的的企业却是非常少,大多数企业最后不是流于形式,就是中途夭折。绩效考核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老好人主义,考核结果千篇一律,考核流于形式,不见效果,最让企业负责人感到头痛的就是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无差异性和均优性。本来希望通过绩效考核把员工的好坏优劣区分开来,但等考核结果一到手里,发现所有的人员考核结果基本差不多,而且都处在良和优的位置上,不好和差的栏目上却空无一人,虽然三番五次的开会强调,但是结果依然如旧。

第二,考核导致人心背离,团队合作氛围有所丧失没有实行绩效考核的时候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大家在工作上合作的也比较好。但实施绩效考核之后,整个公司的氛围忽然发生了变化,企业员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工作中不再从企业的整理利益角度出发,而是首先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于工作中同事遇到的困难也不向从前那样施手援助,而是坐观其乱。

第三,干的多错的多扣的多,不但没有提高积极性,反而使员工推委扯皮,不想多干工作。在不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公司领导安排工作还比较容易,吩咐谁做谁就做。但是实行绩效考核之后,员工不愿意多承担工作了,惟恐做事多了就会出错多,而出错多在考核中自然就会被扣钱多,导致员工积极性不升反降。

第四,找不到真正的被考核人,导致员工怨声载道。对于需要由机器设备、跨部门的多个岗位协同完成的工作,由于难以清晰界定具体的责任岗位,就强行安置在某些员工身上,使得被考核员工牢骚满腹,心存不满,从而影响工作的成效。

究其原因,是我国企业很多时候对绩效考核的理解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存在误解,所以才导致这项对于企业价值极高的工作难以收到预期成效。“缘源不清何见流之清澈”,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其根源不在于绩效考核本身,而在于决定绩效考核运作的企业基础管理:

第一,价值体系不统一,管理关系不清晰。国内很多企业的发展都处在战略缺失状态下,其所谓的核心竞争力、相对竞争优势、关键成功要素和关键组织能力都是模糊不清的,而在规范的绩效管理与考核当中,这些又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另外国内部分企业的组织分工和管理关系也是一团乱麻,没有明晰的业务流程文本、没有细致的岗位说明书,更没有简洁明朗的管理汇报和指挥关系,只要职位高就可以命令所有的人。在这种战略缺失和管理混乱的状态下,企业的绩效考核执行起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就无从下手,东拼西凑的硬性开展也只能错误百出。

第二,责任权力不对等,职责范围不明确。国内很多企业的组织运行是混乱无章的,自然导致各个岗位的责任界定不明确,领导安排工作随意性很大。使得部门负责人在考核的时候也是左右为难,不考核的话公司有这个政策要求,考核的话不知道把责任归咎于谁,没办法就对付一下吧。

第三,考核技术不得当,考核方法不靠实。国内有些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从书本上或者别的企业抄袭来的,缺乏切实的针对性。对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和考核表格,而且在月度中就考核个人能力这样一年才会发生变化的指标。这样的绩效考核体系一般是难以有效的运行的。并且,目前很多企业希望只要实施绩效考核就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而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果绩效不佳是由于业务流程或作业标准不善造成的话,那么在不改进这些流程和作业标准的前提下只进行绩效考核也是无济于事的。

三、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归本正源追缘求策,解决企业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从企业的基础管理开始入手,认清绩效考核的本质,弄明白每种绩效考核方法的内涵、理念和其适用的企业环境和基础,避免照搬照抄而造成水土不服、难以消化。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真正有效的是绩效管理,而不是我们的许多企业所理解的那种秋后算账式的绩效考核或者绩效评价。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目标的制订、工作的实施、绩效评价、绩效反馈与改善这样一个循环。如果企业将绩效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定位于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进行评价,那么其结果很可能是使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绩效评价的结果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公司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结果也只能不了了之。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绩效管理的要求和步骤来实施,而不能断章取义地实施绩效管理。 第一,绩效计划阶段。员工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什么时候完成?工作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或者满足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为了完成预定绩效计划需要哪些配套措施或者上级的支持,比如培训、指导等等。主管人员要与员工就上述问题进行充分的沟通,最终形成书面记录,这是员工的绩效目标,是整个绩效管理循环的开始同时也是将来进行绩效考评和评价的依据。绩效目标并非仅仅是指定量化的目标,职位类型和工作性质不同,绩效目标的性质也会存在差异。特别需要注意避免用一两个简单的目标来作为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全部内容的极端做法。总之,绩效计划的制订是一个将阶段性的目标与员工的岗位职责有机结合的过程,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必须涵盖员工70-80%以上的工作。

第二,绩效计划执行阶段。在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员工执行绩效计划以及上下级之间进行不断的沟通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强调员工与员工的沟通以及对员工的监督和指导,在这一阶段上的开诚布公的沟通、交流,上下级之间对员工工作上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及时交换意见,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工作达成预期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员工和上级之间的关系融洽,有利于员工接受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为了将来的绩效考核和评价,管理人员还要注意收集、观察以及记录员工的重要业绩表现,其中既包括好的表现,也要包括不良的表现。这种绩效记录对于将来的绩效反馈面谈、将来对员工进行奖惩甚至解雇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依据。在必要时,还需要员工在某些业绩记录表上签字认可。

第三,绩效考核与评价阶段。这一过程一般是要求员工首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由上级在员工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当初的绩效计划来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价,会采取将员工工作的结果以及员工完成工作的过程结合起来进行评价的做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人员而言,工作结果、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所占的比重可以是有差异的,比如,相对于职能管理人员以及事务类人员而言,对工作结果比较容易衡量的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时,工作结果所占的比重可以较大一些,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所占的比例较小一些;而相对于基层员工而言,高层以及中层经理人员的工作结果所占的比重较小,工作能力尤其是工作态度所占的比例较大一些。

第四,绩效反馈面谈阶段。在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生效之前,管理人员还必须与下级就评价结果进行讨论,一方面是为了使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员工的绩效达成情况形成共识,使员工接受绩效评价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员工查找绩效不佳的原因,通过绩效改善计划的制订来帮助员工在下一绩效周期能够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绩效,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过程。绩效反馈面谈结束后,通常要求员工和管理者在绩效评价结果上签字,此后,绩效评价结果才能被最终运用与加薪以及奖金发放等方面。如果有些员工对自己所得到的绩效评价结果有不同意见,很多企业预先制订了申诉程序,员工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该程序谋求分歧的解决。

四、结束语

企业必须意识到,缺乏工作过程之中的绩效审查、缺乏员工的参与以及缺乏对优良绩效的认可是导致许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不喜欢绩效评价的主要原因。只有管理人员既具有绩效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具有绩效管理的动力,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产生效果。企业的绩效管理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企业管理方法,只有将绩效管理和其他的企业管理基础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其发挥效用。如果说绩效管理有问题,那也是由于人们的不恰当使用所造成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浅谈幸福
60周年庆典
妈妈的爱
相信自己
树的自述
幽幽中华魂
怀念
读书乃生命飞翔的羽翼
夏日的山村
兩中见真情
拥抱青春
拔河比赛中的声音
难道知足和上进一定是对立的吗?
我的愿望
辉煌60年
辽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在旅游城市近郊农村中的分析
县域经济视角下的GDP核算工作思考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思路探讨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人民币升值压力对策
影响海南乡村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分析
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论会计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与检验
从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看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课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材理解
《南辕北辙》教学实录
《南辕北辙》教材理解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说课设计
《惊弓之鸟》练习设计
《惊弓之鸟》教材理解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课文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