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4
《洛丽塔》中双重的象征意义研究
摘 要: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充满了诸多象征,故事中镜子、剧院与监狱的出现更是充满了双重的象征意义,而正是这种双重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吸引众多读者解读这部不朽的作品。
关键词: 小说《洛丽塔》 象征 双重意义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是当代美国作家中最具争议的一位。他复杂的生活背景、奇谲的文学叙述,以及他那部声名遐迩的小说《洛丽塔》一直是文学评论界和广大读者所关注的焦点。《洛丽塔》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经典文本。《洛丽塔》从问世起,就因其主题涉及道德问题而引起强烈的争议并屡遭非议,引起了评论界广泛的关注。虽然小说出版至今已近半个世纪,而评论家们仍旧强调指出纳博科夫与《洛丽塔》留给我们的许多问题尚未解决,隐藏于小说表面之下的深层意义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探讨。
这是一部描写畸形之恋的不朽作品,它叙述了37岁的中年男子亨伯特与12岁少女洛丽塔之间为常人所不容的奇异恋情。亨伯特因为童年与安娜贝尔的一次短暂恋爱一直对十二三岁的“性感少女”情有独钟。因此当他在美国看到房东夏洛特太太的女儿洛丽塔时,对她一见倾心,并将其视为自己儿时女友阿娜贝尔的影子。为亲近并有机会占有她,亨伯特假装娶其母夏洛特为妻。夏洛特车祸死亡后,亨伯特带着洛丽塔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同居生活,后来洛丽塔离奇失踪。三年后,当亨伯特再次见到洛丽塔时,洛丽塔已为人妇且怀有身孕,与狄克过着贫困的生活。最后心灰意冷的亨伯特枪杀了诱拐者奎尔蒂,并且在狱中病亡。
长期以来,评论界从各个角度解读这部小说,主要关注该小说的主题研究、艺术技巧、叙事风格与文化探究等,但《洛丽塔》也在不同层次的功能上富有象征意义。“象征”这个词源自希腊文,指“一剖为
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最初的象征的意义逐渐演化为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抽象观念的代表或是用一个符号代表它以外的某个事物,即“象征”一词的现代含义。文学艺术中的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思想、情感、概念,运用象征手法塑造文学形象形成的象征意象,具有超越形象自身的寓意。纳博科夫灵活运用象征,并且使得象征意义完全融入《洛丽塔》这部小说的情节和结构,而这种象征又同时具有双重意义。
《洛丽塔》中第一个重要的象征是在房间里的镜子。亨伯特第一次带洛丽塔来到“着魔的猎人”旅馆时,纳博科夫对房间描述时,“镜子”就反复出现了无数次:“房间里有一张双人床,一面镜子,镜子里映出一张双人床,一个壁橱,橱门上有面镜子,浴室门上也有一面镜子,一个蓝黑色的窗户,窗玻璃上映出一张床,壁橱门上的镜子里也映现出一张床,两把椅子,一张玻璃面的桌子,两个床头柜,一张双人床。”[1]而正是在这样一个看似明亮的房间里,亨伯特与洛丽塔一步一步走入乱伦的深渊,镜子的明亮正是反衬亨伯特内心的黑暗与变态,亨伯特的邪恶毁掉了洛丽塔的人生。同样的象征意义也出现在亨伯特得知是奎尔蒂从他身边抢走洛丽塔后,去找奎尔蒂复仇时对奎尔蒂的房间的描述中:“一个藏书室里摆满了鲜花。另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一些宽大、纵深的镜子和一张铺在光滑的地板上的北极熊皮。”[1]因此,镜子的明亮光芒却恰恰映衬出亨伯特与奎尔蒂两个人物个性的扭曲和畸形。而这种象征性的描写出现在关键的段落也能烘托小说的场景氛围。
《洛丽塔》中第二个重要的象征是剧院。洛丽塔喜欢看电影,喜欢在舞台上演戏,“春天用黄色、绿色、淡红色装点塞耶街的时候,洛丽塔再也无可挽回地一心只想演……当时我忙于自己的文学创作,没有费神去阅读《着魔的猎人》的全文,在这出剧中多洛蕾丝·黑兹被指派扮演一个农夫的女儿,她想想自己是林地女巫、戴安娜或什么别的人物,她凭借自己得到的一本催眠术的书,在被一个浪游四方的诗人的符咒魔力制服前,使许多迷失路途的猎人陷入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昏睡状态”[1]。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剧院是洛丽塔对艺术的一个追寻梦想,在洛丽塔看来,那就是艺术的殿堂,而剧院又成为了亨伯特与奎尔蒂这两个魔鬼的使用工具。亨伯特让洛丽塔去演戏只是哄洛丽塔开心的一种方式,是继续能让洛丽塔留在他身边的一种邪恶手段。因为他本人对洛丽塔的任何艺术创作始终无法感兴趣,“因为我可以根据我那可爱的人儿扮演的角色来加以评判——它好像是一部相当沉闷乏味的幻想作品,好些地方效仿勒诺芒、梅特林克和英国各个温和的梦想家的作品”[1]。亨伯特也无法去欣赏洛丽塔的表演,“洛那么充满活力地全神贯注于‘表情问题’,又那么娇媚地把她两只狭长的弗洛伦萨画派的小手合在一起,扑闪着眼睫毛,恳求我不要像有些可笑的家长那样去看她们排练……”。[1]而奎尔蒂对洛丽塔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只因为他是一个剧作家,洛丽塔极其崇拜他,尽管后来他强迫洛丽塔拍色情电影,并且最终抛弃她。然而,对于这样一个人,洛丽塔却认为他是一个天才、一个了不起的人,这个人是她唯一为之疯魔的男人。剧院成为奎尔蒂诱引洛丽塔的工具,它也使得洛丽塔再次落入悲剧命运的灾难。
《洛丽塔》中第三个重要的象征是监狱。虽然亨伯特自述是在监狱里写下《洛丽塔》,其实在枪杀奎尔蒂之前,他就早已深受“监狱”的囚禁了。从他失去安娜贝尔的那一刻起,从他意识到他爱情的追寻只是“性感少女”之时起,亨伯特就已经掉入自己的心灵“监狱”,他知道他对洛丽塔的这种爱恋会被视为乱伦,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只有在自己设置的“监狱”中他才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愿望。因此“我不久就变得喜欢实用的汽车旅馆——干净、整洁、安全僻静的角落,是睡眠、争吵、和好、无法满足的私通的理想去处。起初,我怕引起人家怀疑,总热切地支付两组一套中两组卧室的租金,每一组里都有一张双人床。我不知道这种安排究竟是打算给哪一类的四个人合住的,因为凭借不完整的隔板把那个屋子或房间分隔成两组互通的爱巢,所能获得的也只是一种外表不受干扰的清静假象”[1]。
然而,纳博科夫还使用监狱来象征自由与解脱。亨伯特最后在狱中明白他只是在追求一个虚幻的梦想,当世俗社会不能容忍和接受他这种理想化的爱情和他的完美人生时,他就冒险走在世俗的世界和自己的幻想世界的边缘,因此,监狱在最后一刻让他解脱,尽管他身处监狱的牢笼,可他的思想已经完完全全解放,已经重获自由,他在狱中以笔记的方式忏悔自己的罪恶,“我想我会在审判时用上所有这些笔记,当然,不是为了救我的性命,而是为了挽救我的灵魂”[1]。因此,监狱此时此刻变为了心灵与灵魂的自由之门。
因此,象征符号不应该只从表面来看,在《洛丽塔》中镜子、剧院与监狱具有隐藏的符号内涵,而且是具有双重的象征意义。通过象征意义的传达,纳博科夫烘托出了亨伯特与奎尔蒂的那种畸形的情欲,有助于揭示亨伯特与奎尔蒂身上那种变态、丑恶的心理,纳博科夫相当贴切地把握了以这种环境象征来衬托人物的病态性心理。另外,这种双重的象征意义能够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正是《洛丽塔》这部小说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才使得读者乐意去揣摩,才使得《洛丽塔》永恒。
参考文献: [2]Nabokov,Vladimir.Lolita[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4]杨昊成.《洛丽塔》:一个哀伤的故事[J].外国文学研究,1999,
(3):92-94.
[5]于晓丹.《洛丽塔》: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J].外国文学,1995,
(1):80.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观察豆子
- 黄山导游词
- 胜似亲人
- 观察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因为选择不同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颐和园导游词
- 养蚕
- 我的蝈蝈将军
- 再逢中秋
- 时间都去哪了
- 可爱的小猫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